APP下载

拼布专栏

2020-04-28芹岄

流行色 2020年2期
关键词:乳癌丹阳刺绣

文·芹岄

叶丹阳:世间万殇,唯有“美”能疗愈

“你知道吗?做拼布的时候整个人很容易完全静下来, 手针一拱一拱的,你会觉得它与自己的心跳同频。”

每采访一位拼布人,对拼布的认识就会更深一层。遇见叶丹阳才知道:拼布还是一种美好的生命状态。

现任北京电视台编辑,两度患癌而痊愈,曾发起过全国首个关于乳腺癌的公益组织,拍摄纪录片,撰写出版相关书籍,学习各种手工工艺,深入研究“美学治愈”——见过世间百态、历过高山大河后,叶丹阳抵达了生命的另一处高峰,如今的她,笃信:世间万殇,唯有“美”能疗愈……

拼布中的叶丹阳 与 工作中的叶丹阳

「图注:叶丹阳的个人照片选了很久,终于找到一张正在做拼布的单人照,对此,她自言:“我这一生,只顾着把镜头对着别人,对着美好事物,自己竟然没有给自己认真拍过照片……”

与“美”相识的叶丹阳给自己起了一个号:松安。对此,她自己解释:“松就是松弛,安是安静,拼布时全部身心安静下来——什么都不想,就安静下来了。松是什么?是人坐在树下休养生息;安呢? 宝盖头下一个“女”,一个女人在自己的家里就是‘安’——我认为松弛、安静,就是我的生命最理想的状态”」

下一站风景:寻找内心深处的美与静

2月7日正月十四,疫情持续发酵,与叶丹阳语音联线。我站在窗边,与她聊拼布、刺绣、手工艺、美的疗愈……渐聊渐开,窗外疫情笼罩中的萧肃似乎都被冲淡了,胸中荡然一片生机——这些话语中似乎蕴含着一种力量,能疗愈人心中的不安与空寂。

这种强大而神奇的治愈力量正充满着叶丹阳的体内蔓延——虽因疫情关系无法相见面谈,我还是能够从她的话语中明确地感觉到。关于她的故事,要从第一次患乳腺癌被治愈开始说起。

当时是2002年,痊愈后的叶丹阳在工作之余组织了全国首个乳腺癌公益组织——“丹阳爱乳坊”,普及关于乳腺癌的知识、帮助患病者做好患病后的心理重建、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捐助与陪伴……聚合了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乳腺癌患者。

「图注:2005年10月,系列片《珍爱乳房》新闻发布会上与雅诗兰黛集团中国区总经理沈祥梅(中) 郭建(左),下文有她的故事呦~」

“因为乳腺癌的发病率很高,所以我的公益活动很快就发展起来了,从此也得到了不少国内相关机构的帮助和推广。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在2003年,那时由兰黛夫人和美国《SELF》杂志一同推出的粉红丝带在中国做推广,正好我的个人患病短纪录片在他们与《时尚健康》杂志联合举办的粉红丝带北京推广新闻发布会上播出,之后雅诗兰黛中华区资助我拍摄了十集300分钟纪录片《珍爱乳房》在北京电视台播出,由此引发了中国乳癌预防宣传高潮,让我很受鼓舞、很欣慰……”

然而,由于太过劳碌操心,叶丹阳在五年半后再发乳癌,这令她深深陷入了反思:

“人的能量是有限的,我深深感觉到,要节约它、发掘它,要及时补充而不是透支。” 此后,她逐渐停止了“丹阳爱乳坊”的公益工作,认知也更进一步深入:“我发现,虽然一定程度上,大家都知道预防和第一时间治疗了,但乳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包括我自己的再发乳癌,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改变健康状态的关键呢?我想了很久、寻找了很久,最后的结论是:安静下来、保持身心松弛愉悦的状态是关键。”

「图注:2007年10月8日,参加杨澜《天下女人》访谈, 宣传乳癌预防」

「图注:2009年丹阳爱乳坊全国志愿者培训营」

「图注:叶丹阳撰写的《新生日》《珍爱乳房》与同名《珍爱乳房》系列纪录片」

第二次复发痊愈后,叶丹阳开始做全新的尝试:尽可能地去学习那些令自己安宁愉悦的东西。如拼布、刺绣、手做旗袍、盘扣、绘画、摄影、银工……并且从中挑选出自己更偏爱的进入深入的修习,借此寻找那些令自己能够“静下来”的状态。

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和深入思考,叶丹阳已经找到自己人生路上的“下一站风景”——人的一生什么是最重要的?事业上的成功?财富物质的满足?赢得荣誉和认同?它们都是“身外之物”,真正令自己感到安全、平静的,只有内心深处获得美与幸福的感受。

“人一旦进入静的状态,内心就会感到平和;在平和的状态下,机体的自愈能力会非常强大。健康这件事和很多因素有关:基因、环境、人际关系、个人修养……这其中分为机体基础和心理建设,机体基础很难改变,但心理建设是可以通过主动干预调整趋向完整圆满的。”

「图注:拼布、刺绣、绘画……叶丹阳尝试了一切想要尝试的,甚至打银镯,那是一段丰富的、以往难以想象的日子」

与拼布在一起的日子

“我那一段时间学了很多课程,因此也认识了不少老师、同学,大家在一起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但大多数课程结束就结束了,只有拼布班,学期结束后还和老师、同学一直保持着联系,大家就像家人、朋友一般。”

2016年,叶丹阳初识拼布,是在北京服装学院天工传习馆的拼布坊中跟随金媛善老师学习拼布初级课程,此后追随金老师,一直学到研习班。

“我非常愿意和我(拼布班)的老师和同学在一起。她们都是有耐心、有爱心的人,彼此之间似乎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心里由衷地感受到幸福、美好,世上这种令人觉得舒服自在的关系实在太少。这也是令我一直坚持学习拼布的原因之一。

金老师是个很有慈母情怀的人,她看待学生都像是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她总给我们讲故事,都是她生活中的、见到的、遇到的真实的故事,时时可以引发我们最心底的共鸣。尤其令我感到触动的是老师说自己爱人因为癌症去世后很痛苦,是因为有拼布陪伴她,慢慢地把伤痛疗愈了。这是拼布赋予她的爱和力量,这与我‘美可以疗愈身心’的想法简直不谋而合!”

「图注:跟随老师与同学们到嵩山学习植物染」

「图注:经过金媛善老师特准,叶丹阳加入第四期研习班,从此与老师、众同学成为一家人」

做拼布的时候,叶丹阳最大的心理感受是平和、安宁。当拿起针、线、布,心中的一些不平衡、压力、负面情绪都会消散殆尽,似乎整个人都能松弛下来,她说,这也是一种“禅定”。

“每天下班回家,第一时间冲向我的‘女红角’,或者拼上几块布,或者绣上几针花,然后才有心情去做其他的事。我的‘女红角’ 在窗边,窗外马路常常会吵,我喜欢安静、害怕噪音,每每有大车经过都很抓狂。但是如果我在做拼布或者在刺绣,窗外的声音就不会打扰到我,那一刻心神安稳喜悦,全心全意,都在针尖之上,特别神奇!”

对于叶丹阳而言,拼布既不是赖以维生的活计,也不是释放创作灵感的途径,它更像是一种修行或者陪伴,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对于做完的成品,叶丹阳一向大方随缘。

一次,做了很多针插,然后拍照发到朋友圈去,点赞、评论的人如果是真心实意的喜欢,而他本人又是叶丹阳所欣赏、认同的,便直接将针插送给她,看似随意,其实也是以好物酬知己——也只有自己一针一线做成的物什, 才配得起一份尽在不言中的深交吧!

随性洒脱又重深情厚谊,这种信手任心实在令人想起当年的行吟随意的“魏晋风骨”, 爽哉快矣!

往后余生, 与“美”相伴

关于未来,叶丹阳有个两段式的计划: 首先退休后的头十年,致力于“美学治愈”的研究传播——这是一件极有自洽性的事:既符合自己的生活规划,又可以以纪录片的方式尽力记录那些美好的人、事、物,相当于换个形式将自己之前的公益事业延续下去。

“我认为,所谓美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类目上,而是任何一件令你内心感觉到美好的事物,它们不限制数目、也不定于类目:拼布也好、刺绣也好、画画也好、侍弄花草也好……只要是你真心所喜,都是具有治愈身心的力量。做喜欢的事心便安了,心安了你的身体就会一定感受到——在‘安’的状态之下,人体自然就会提高自愈能力。从我发病的2002年至今这18年里,我周围很多病友都已经离开了,而到现在一直保持健康的人很多都在做和‘美’相关的事情,比如我的好友郭健(与雅诗兰黛中国区总经理沈祥梅和我一起合照,站在左一的就是她),她是一位瑜伽培训师,因乳癌全切左乳,是中国第一个拍裸胸照片、用于乳癌预防宣传的人,在她康复之后,除了坚持培训瑜伽师,还将美纳入新生活的研究实践,持续保持着一种平和安静喜悦的心态,于美之中助己利人,我非常敬重她。”

与其治病,不如养心,这是叶丹阳对公益事业更深一层的、全新的认识。从此,她将视野从乳腺癌患者身上转移到了更广泛的人群中去,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令自己心神静定的途径。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叶丹阳想从拼布入手,希望先将这种安宁、细腻的手艺拍成纪录片,让更多人了解、认识,从而多出一份寻找到美的可能性。

之后便进入纯粹的自我创作的阶段——把拼布、刺绣、绘画融合在一起,做一件、甚至一系列作品,将自己所热爱的一切融合在一处,把自己也“化”在其中……

将心融艺,以美养身:将心交与热爱的事物,再用这份生发自内心深处的安静美好来休养生息,这难道不是最好的疗愈、至美的人生吗?

猜你喜欢

乳癌丹阳刺绣
Fabrication of High-Efficiency Polyvinyl Alcohol Nanofiber Membranes for Air Filtration Based on Principle of Stable Electrospinning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李丹阳
清新唯美的刺绣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Research on stateful public key based secure data aggregation model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①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易致乳癌吗?
刺绣新生
家族性乳癌病人乳癌组织及血清miRNA-26a、143与195表达及意义
警惕男性乳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