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克特里亚、大夏、大月氏和贵霜(上)
——《黄金之丘出土钱币研究》读后

2020-04-28

中国钱币 2020年5期
关键词:巴克波斯亚历山大

《中国钱币》2018 年第6 期发表了“黄金之丘出土钱币研究”(下简称“黄金文”),介绍了阿富汗北部席巴尔甘地方的“黄金之丘”出土钱币,读了之后感觉意犹未尽。阿富汗宝藏在世界上引起的震动,至今未能平息。2006 年,阿富汗宝藏开始在全世界巡展。2017 年,这批宝藏进入中国,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成都博物馆、郑州博物馆等在都曾引进展览,引起专业人士的注意。2019 年,阿富汗国家宝藏再次来到北京,在清华大学展出。展览含“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即“艾哈农”)、“蒂拉丘地”和“贝格拉姆”四部分,基本上涵盖了古代以巴克特里亚为中心的公元前3—公元2 世纪时期的主要出土文物。

巴克特里亚地区,在纪元前后各三两个世纪里,成为东西方文明开始主动接触和交流的结点,丝绸之路开创时期的绞接点、关键点。在这一地区的这一时期严重缺乏文献史料的条件下,这些出土文物尤显珍贵。因此,我想就这批东西出土的地理和历史环境,在近年历史和考古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再做一次梳理。

还应说明的是,“黄金文”在发表时,标题“黄金之丘”后的括弧中(Tillay Tepe)的英文注文有误。发掘报告的原文使用的词汇是Tillya Tepe,Tillya 一词是苏联考古学家通过出土地使用的乌兹别克语转写的,它本来源于波斯语汇,意为金币。但伊朗并未铸造过这种金币,而18—19 世纪中亚地区的阿富汗和乌兹别克等汗国倒曾经铸造过Tilla,因而这一词汇得以在乌兹别克和阿富汗地区流行。Tepe 也是乌兹别克语(该词的哈萨克、塔吉克、吉尔吉斯等突厥化民族语言的发音也类似),意为小丘、土岗。报告在叙述时还直接用英文表述为Hill of Gold,即“黄金之丘”,在中国展出时,也音译为“蒂拉丘地”(甚至有文章直接音译为“蒂拉佩特”)。

巴克特里亚、大夏、大月氏、贵霜,还有吐火罗、覩货逻等这几个词汇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往往指的是同一个地方,近代中国的学者一般注解为今阿富汗。其实这种注解是不准确的。今天阿富汗的国土,近似一个菱形,兴都库什山从东北到西南,把阿富汗拦腰分割成南北两部分。生活在这两部分地区中的古代居民,其语言、文化都属不同的类型(其实直到今天也有很大差别)。山北居民操伊朗语族东部方言(今天还通行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乌兹别克语),而山南居民的语言和风俗则受到印度文化的强烈影响(今天普什图语是官方语言)。笔者将古代巴克特里亚为中心的地区(今阿富汗北部地区)制为示意图,下文将依图叙述:

深色部分是今天的阿富汗,黑色大字所标是今日国名。图中,兴都库什山以北、妫水即今天阿姆河以南是一个半封闭的独立地理单元,这就是古代的巴克特里亚。

一 波斯-巴克特里亚(行省)

居住在兴都库什山北麓丘陵和平原地带的居民,公元前6 世纪之前已经建成了自己的城邦国家。据说,后来成为波斯帝国国教的琐罗亚斯德教[1]的创建者琐罗亚斯德(Zoroaster),也是这一地区的人。在琐罗亚斯德教的经典中,这一地区被称为巴赫迪(Bakhdi)。

公元前6 世纪中叶(约当中国春秋中期),伊朗高原西南部的一个部落酋长居鲁士建立了波斯帝国[2]。因为居鲁士出身于波斯部落的阿黑门宗族,所以这个帝国被称为阿黑美尼德王朝。到第三代国王大流士(前522—前486 年在位)继位后,东征西讨,国土大大扩张,西起埃及,东到印度河流域(今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达到王朝的极盛时期。

在伊朗的荒漠戈壁上有一座突兀而起的石山贝希斯敦,大流士命人在石山上离地面90 米的高处开凿了一片石壁,雕刻了他自己高大的形像,面对着绑缚的各国战俘。雕像周边用楔形文字满刻了大流士自己的功绩。其中有一段说[3]:

贝希斯敦摩崖(局部)

左:石雕:大流士搏怪兽。(笔者摄于波斯波利斯古城)

右上:银舍克勒

右下:银舍克勒,币文同为大流士搏兽。(笔者摄于伊朗国家钱币博物馆)

大流士王说:下述地区:波斯、依兰、巴比伦、亚述、阿拉比亚、埃及、沿海诸地、吕底亚、爱奥尼亚、米底、亚美尼亚、卡帕多细亚、帕提亚、锡斯坦、阿里亚、花拉子模、巴克特里亚、索格底亚那、犍陀罗、塞卡、撒塔巨提亚、阿拉霍西亚、马卡,总共23 个地区归我所有,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成了他们的国王。

……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他们成了我的臣民。他们向我交纳贡赋。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他们都遵行不误。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大流士“把他的领土分成了二十个波斯人称为萨特拉佩阿的太守领地[4],随后,他又任命了治理这些太守领地的太守,并规定每个个别民族应当向他交纳的贡税……缴纳白银的指定要按照巴比伦塔兰特来交纳;缴纳黄金的要按埃乌波亚[5]塔兰特来交纳。”希罗多德详细记录了各地应向大流士缴纳的贡赋,其中“从巴克妥拉(按即巴克特里亚)人的地方直到埃格洛伊人的地方,是为第十二地区,他们要缴纳三百六十塔兰特(白银)。”[6]

波斯帝国时期,吕底亚早已出现了最早的金银合金颗粒货币,大流士也仿照这种颗粒的样子打造了波斯帝国的货币,有金质的也有银质的。金质的以大流士自己的名字命名为“大流克”(Daric),银质的称“舍克勒”(Shekel,或译谢克尔、西克勒)。大流克主要用于赏赐之类,一般并不用于流通,舍克勒是正式用于下发的。

但是,就波斯帝国自身的经济环境而言,社会并没有真正进入商品经济,一般社会的支付行为是存在的,但大多是以实物方式进行。比如在波斯古城波斯波利斯存有大量古铭文,有的刻在石头上,有的印在泥版上(不是印刷,而是押印成楔形文字)。其中有很多是建城时为工匠发放工资的记录,大多以银子记账,但实际发放的却多是绵羊、面粉、葡萄酒等实物。如:“达考希命令巴拉德卡马:发给你管理下的、在波斯波利斯领给养的下述工人:木雕工、石雕工工资共19 卡尔沙1 又5/8 西克勒白银,他们的工资全部开支由宫廷中支付。绵羊与葡萄酒用作工资:一头绵羊3 西克勒,一坛葡萄酒1 西克勒。这是总共两个月的配给”[7]波斯帝国打造的那些银舍克勒,主要用于向西方,特别是占领小亚细亚(吕底亚等国)和与希腊作战的军队发放。军队远征在外,无法以绵羊等实物发放,用钱币(即金银颗粒)发放是最合理的方式。而为维持长期的对西方的战争,向后方的巴克特里亚等地征纳白银也就是必然的。

大英博物馆藏巴克特里亚在波斯帝国时期仿制的4 德拉克马雅典银币

随着波斯帝国的一代一代君主与希腊之间没完没了的战争,无论是帝国物质资源还是人力资源,都会发生很大问题。到公元前4 世纪中叶,在波斯军队中,虽然精锐的主力仍是以波斯人和米底人(与波斯同族)为主,但各属国的军队已经成为波斯军队的主要成分,巴克特里亚军队即其中之一,而且由于巴克特里亚的总督往往是王朝国王的兄弟,地位更显重要。于是,在巴克特里亚,出现了更多的希腊成分。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着几枚希腊式银币,就是巴克特里亚仿制的雅典城邦国银币。银币正面是戴头盔的雅典娜像,背面是雅典城的保护神猫头鹰,希腊字母照原样为ΑΘΕ(雅典)[8]。在兴都库什山南麓的喀布尔,也发现了波斯帝国时期的希腊钱币窖藏,这些都说明,在波斯帝国后期,希腊文化已经渗入了帝国东部。

二 希腊-巴克特里亚

亚历山大占领巴克特里亚

波斯对巴克特里亚的控制维持了几乎200 年,在波斯的西方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势力—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领的希腊联军。希腊本来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不过是由共同的语言和文化维系的诸城邦国的共同体。而马其顿则是希腊城邦国联盟以北的一个山地国家,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但是有如我们的中原列国看不起关西的秦国一样,马其顿也被希腊人看作“蛮族”。公元前4 世纪中叶,马其顿强大起来,迫使希腊诸城邦与其达成了同盟。公元前336 年,年仅20 岁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统率马其顿—希腊联军(通常省称为“马其顿联军”或“希腊联军”),开始了向亚非的扩张。

希腊联军矛头所向,重点就是波斯大军。波斯是希腊的宿敌,双方两百年来反复征战,产生了“马拉松”“温泉关”等一系列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此时波斯国王是大流士三世[9],他调集了波斯境内的大军,在与希腊联军反复作战不利后,于公元前331 年,在高加米拉(今伊拉克北部摩苏尔西北)与亚历山大展开决战。然而在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面前,大流士三世大败而逃。败逃途中,参战的波斯巴克特里亚总督贝苏斯(Bessus)挟持了大流士,夺取了他的王权。亚历山大本来正在劫掠波斯首都波斯波利斯,他一把火烧掉波斯波利斯,继续东追。情急之下,巴克特里亚总督贝苏斯刺死了大流士,把尸身留给了亚历山大。大流士之死,使波斯帝国实际上已经覆亡了。

亚历山大为消灭波斯余部进入了兴都库什山南。公元前329 年,亚历山大到达巴克特里亚又越过妫水(今阿姆河),在索格底亚那(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河中地,即粟特人聚居区)捉住并处死了贝苏斯,此时,亚历山大的占领地已经东抵印度河流域(今巴基斯坦),北达药杀水(锡尔河)。

亚历山大继位后铸造的金银币

尽管亚历山大占领的地域辽阔,但是麻烦却接踵而来。长期的征战,士兵苦不堪言,思乡情绪严重;亚历山大在征战中为补充兵源,吸收了大量当地战败的军队,这些军队不断发生叛乱,各地的反抗此起彼伏;在希腊人部队里,甚至在亚历山大的亲信中,也发生了因厌战而反对他的行为。一系列的问题迫使亚历山大在印度河受阻后终于停止东征,开始考虑国家建设问题。

亚历山大占领的地区,被后人称为亚历山大帝国。其实亚历山大一生戎马倥偬,根本没有建立国家的中央机构,没有称帝,甚至没有正式的国家称呼。他只是在占领地大体按照原有的行政区任命总督。停止东征后,亚历山大认真考虑了占领地的问题。他认为,这个帝国既不是希腊的,也不是马其顿的,而是世界的。他要融合各个地方的民族和人种。他先在巴克特里亚不顾马其顿元老和他战友的反对,娶了巴克特里亚贵族欧克西亚提斯的女儿罗克姗娜。欧克西亚提斯本已反叛亚历山大,他的妻女已是亚历山大的俘虏。可是亚历山大十分礼貌地向欧克西亚提斯的妻子提出对她女儿的求婚,然后举行了豪华而隆重的婚礼,欧克西亚提斯得知后,不但立刻投降了亚历山大,还帮助亚历山大招降其他巴克特里亚部落。

当亚历山大从印度回军苏萨(今伊朗西南胡齐斯坦省迪兹富勒市郊区,曾是波斯都城)后,又娶了大流士的长女,并且指定他的战友、部下将领,娶波斯贵族、高官和各地总督、官员的女儿为妻。亚历山大在苏萨为80 位希腊将领举行了盛大的集体婚礼。在亚历山大的影响下,部队中下级军官纷纷在当地寻找意中人。这一措施对稳定占领区的社会环境起了重大的作用。

长期的征战,亚历山大的部队不但厌战情绪浓烈,而且士兵由于生活不稳定,军饷不能按时发放,不满情绪也日渐高涨。亚历山大下令在部队中清查债务,为士兵解决债务问题。据希腊历史学家阿利安《亚历山大远征记》的记述:

营房里放了许多桌子,上面放着许多钱。他下令会计人员偿还每个能够出示债券者的债务,而不必记下他的名字。于是士兵们相信亚历山大说的是真话。他们不知道还有一件比清理债务更美的事情在等着他们。据说军队这次还发了大约20 000 塔兰特的军饷。”[10]

以希腊衡制每塔兰特相当26 千克计,20 000 塔兰特相当白银520 000 千克,即520吨白银。实际上,亚历山大通过战争获得的财富远不止这些。据斯特拉波《地理志》说,亚历山大想“以巴比伦为自己的都城,并且已经准备好重建它。在这座城市中也有几个库藏。据说不算巴比伦的库藏,也不算那些在营地中得到的库藏,仅苏萨和波斯行省库藏价值总计就有40 000 塔兰特。还有些人说,从各地运入厄克丹巴的全部库藏就值180 000 塔兰特。”

马其顿由于深受希腊影响,各位国王在本土早已铸有钱币。亚历山大继位时虽只有20岁,也已铸有金币和银币。他的金币正面为戴着战盔的智慧和战争女神雅典娜,背面为是胜利女神尼克[11]。作为主流的钱币是银币。因为马其顿王室冒称自己是希腊神祇英雄赫拉克勒斯的后裔,所以正面图像是头戴狮子头盔的赫拉克勒斯(相传赫拉克勒斯曾经徒手杀死狮子,并把狮子头皮剥下作了头盔,因而狮子头盔是赫拉克勒斯头像的标识),背面是众神之神宙斯的坐像,一手持权杖一手托鹰。这种银币在亚历山大远征后,他所占领的各地多有铸造。由于他在巴克特里亚停留了相当时间,从东部退回苏萨时,又在巴克特里亚留下了几万名士兵,以防当地的反叛,这些部队的中下级军官也有不少娶了当地人。所以,以这些部队的军饷计,在巴克特里亚地区有相当数量亚历山大银币流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

1.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正当亚历山大在谋划创建一个真正的新国家的时候,公元前323 年6 月,他突然染病而死,年仅33 岁。没有人想到神话般的亚历山大会突然离去,他没有留下任何遗嘱或遗言。于是,为了谁来继承这庞大的帝国半成品,亚历山大的母亲、元配(罗克姗娜,带着遗腹子)、继妻(大流士的长女)、异母弟、密友、属下大将们、各行省的总督们,展开了20多年的争斗,从公元前4 世纪末到公元前3 世纪初,亚历山大“帝国”彻底崩溃,分裂为三大国和若干小国。

分裂后的三大国是:马其顿和希腊部分,仍称马其顿,由亚历山大手下大将安提柯重建与希腊的同盟,王国一直维持到亚平宁半岛上的罗马崛起,亡于罗马;埃及部分,由亚历山大任命的埃及总督托勒密称王所建。托勒密王朝统治埃及200 多年,直到最后一任法老“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在罗马进攻下自尽而亡;亚历山大帝国的亚洲部分,也是帝国国土的最大部分,由叙利亚总督塞琉古占领。

在这三大国之间,也还有一些地区,由于该省区的原总督实力较强,并不听命于三大国,往往自立,后来也自己称王形成一些小王国,比如色雷斯,地处马其顿北部、黑海西岸(主体属今保加利亚),不但被希腊人看作野蛮人,就是邻居马其顿也把色雷斯人看作蛮族。但是色雷斯人勇猛、强悍,曾被波斯用作雇佣军。又如卡帕多西亚,是小亚细亚的高原中部的一片相对独立的地区,南有托罗斯山脉相隔,所以亚历山大东征时,并没有顾及这里。卡帕多西亚人以名义上的归顺保持了自己的半独立状态,亚历山大死后,就独立建国。

但是无论大王国还是小王国,这些分裂诸国多是希腊人或马其顿人当政,在各国都留下了大批希腊人(包括马其顿人)。塞琉古、托勒密时期,他们大批建设希腊式城市,供留下的希腊首领和部队生活,使从希腊本土到北非、小亚细亚、波斯、中亚地区的文化希腊化。这些城市事务由市民自治管理,但必须向王国缴纳贡品和赋税。

左:色雷斯铸造的带羊角的亚历山大4 德拉克马银币

右:安条克一世在安条克城铸造的4 德拉克马银币

地域最大的塞琉古王国,西起地中海东岸的小亚细亚,东至帕米尔高原,南至印度河,北达锡尔河岸。塞琉古把自己的首都选择在小亚细亚,在今土耳其小亚细亚南部地中海东岸新建一座城市安条克(今安塔基亚附近)。塞琉古毕竟是亚历山大手下大将,初时并不敢以自己的名义铸造货币。所以塞琉古王国初期,仍继续铸造亚历山大钱币,正面仍是赫拉克勒斯头像,背面仍是宙斯像,甚至钱币背面的希腊文,仍写作亚历山大大王(ΒΑΣΙΛΕΩΣ ΑΛΕΣΑΔΡΟY)。公元前305 年,塞琉古正式称王,才把钱背宙斯身边文字的亚历山大字样改为塞琉古(ΣΕΙΛΕYΚΟY)。塞琉古死后,儿子安条克继位,才第一次把钱币正面改为自己的头像。

在钱币上铸造凡人头像,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在此之前,希腊钱币上的人物都是希腊的神,从未有人敢于在钱币上铸造自己的图像。亚历山大如此强悍,也不敢在钱币上铸自己的头像。帝国分裂后,色雷斯国王李希马柯斯铸造了亚历山大头像的银币。但是他不敢直接铸成凡人形像的钱币,钱币正面的人像不戴狮子头盔(赫拉克勒斯标志),而是蓬散头发,仅系一条束发带,是亚历山大形像的真实表现,却在他的头上加了一个羊角。因为亚历山大征服埃及时,曾在古埃及神庙中祈祷自己,称是埃及的阿蒙神之子。在亚历山大头上加羊角,即表明亚历山大是神。安条克则在钱币上直接铸自己的形像,在钱币背面明示ΑΗΤΙΟΧΟY(安条克),此后,希腊化各国的君主们纷纷把自己的形像铸进了钱币。

2.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周边

塞琉古王国太过庞大,所含的民族和政治实体又十分复杂,在古代的交通、通讯条件下,仅靠在地中海一隅的安条克,实在难于治理。而安条克政权的注意力,还在与西部的托勒密、马其顿两国争夺土地,不断定盟、断盟、作战、谈判……于是,到第三代国王安条克二世时期,王国境内的一些行省就纷纷开始独立。特别是王国东部地区,影响较大的就是巴克特里亚王国、帕提亚王国和印度王国。

最早与希腊人接触的是印度。早在波斯的居鲁士时代,波斯就入侵到了印度河流域[12],对印度实行行省控制。但是印度河以西的印度人是分散在各丘陵地带的小邦小王国,他们对阿黑美尼德王朝只有贡赋的义务,波斯实际上无法彻底控制印度,直到亚历山大来到波斯。为了追击大流士和贝苏斯,亚历山大先征服了印度河流域。为了进入巴克特里亚,保持交通的畅通,希腊在喀布尔河流域到巴克特里亚的兴都库什山沿途都派驻了重兵。此时印度正处在各处都有对波斯统治的反抗的高潮中,有一个印度青年旃陀罗笈多也在招募军队。大约在公元前324 年(其时亚历山大已从印度回到波斯),旃陀罗笈多在印度称王,建立了孔雀王朝[13]。

左:印度仿制的希腊雅典银币

右上、右下:印度最早的本地风格钱币。采自《亚洲十字路口》

旃陀罗笈多曾经想收复马其顿人占据的印度河以西部分,而塞琉古也想把王国向印度河以东扩张。经过争夺和外交谈判,塞琉古和旃陀罗笈多达成妥协,塞琉古放弃了今喀布尔、坎大哈等地,兴都库什山以南仍为印度所有。但是在印度河流域留下的希腊人,为这一地区的文化、风俗增加了大量希腊因素。

帕提亚,是原波斯帝国的东北、里海西南部的一个地区(今伊朗呼罗珊省北部),东邻巴克特里亚,原是一片贫瘠的土地。从本文第一节所引“贝希斯敦铭文”可以看到,早在大流士时期,波斯帝国就把帕提亚地方收入自己的版图。古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波《地理志》说“帕提亚行省不大。在波斯人统治时期,它和赫卡尼亚人(Hyrcania,帕提亚的西邻,里海南岸的游牧民族)一道交纳贡赋[14],此后在马其顿人统治时期也是如此,除了面积小之外,它还长满了树林,多山而且贫穷。正因为如此,历代诸王途经此地时,总是带领着自己的大军急急忙忙地走过去,因为当地连短期供养他们都无能为力。”当塞琉古王国的安条克二世忙于西部争战时,大约在公元前256 年,巴克特里亚的总督自己宣布独立了。几年后(公元前250 年),帕提亚的总督安德拉戈拉斯也照样宣布独立,建立帕提亚王国。

但是安德拉戈拉斯运气十分不好,王国刚刚独立,就遭到外敌入侵。入侵的是原在里海东岸到阿姆河下游一带活动的游牧民族帕尔尼人(parnae)[15]。这支游牧人的首领是阿尔萨息斯(Arsases,希腊文ΑΡΣΑΚΟΥ,波斯写法、拉丁写法各略有不同),他们于公元前246 年左右越过塞琉古王国的帕提亚北部边界,并且迅速推翻了新成立的帕提亚王国,阿尔萨息斯取代安德拉戈拉斯,成为国王。帕提亚省的政治变动当然引起在西方的塞琉古的重视,立刻启动军事镇压。但是在阿尔萨息斯的坚决抵抗和塞琉古王国西部反叛的夹击下,新的帕提亚王国反而地域越战越大。到公元前2 世纪中期以后,帕提亚王国的疆域已经涵盖了今伊朗和今伊拉克的大部,塞琉古却已被压缩为地中海东岸的一个小国。大汉赴月氏专使张骞正是在这个时候来到西域。

在张骞到达月氏的新驻地之前,中国对帕米尔以西的状况基本一无所知,张骞到达月氏和巴克特里亚以后,才对西边的帕提亚有了一些了解。斯特拉波《地理志》说帕提亚“他们所有的国王都称为阿萨克(按指阿尔萨息斯),尽管一个国王本名是奥罗德、另一个国王本名弗拉阿特,第三个国王又名什么什么的。”[16]稍晚些的罗马作家查士丁在《庞培·特罗古斯,〈腓力史〉概要》中也说“在赢得自己的王国并使它得到巩固之后,阿尔萨息也在年岁已高的时候去世了。他在帕提亚人中间的名望,完全不亚于居鲁士在波斯人、亚历山大在马其顿人以及罗姆鲁斯在罗马人心目中的影响。帕提亚人将以后的国王都称之为阿尔萨息,从而来敬畏他的荣耀。”[17]所以当张骞到达西域后,所了解到的西方这个国家,就叫做阿尔萨息斯。

在这里有几个概念是须要澄清的:帕提亚的原意是波斯东北部的一个地区(行省)名称,亚历山大和塞琉古时期沿用波斯行政区划,仍称帕提亚;塞琉古的帕提亚总督安德拉戈拉斯独立后,行省成为帕提亚王国,但时间很短;阿尔萨息斯的帕尔尼人推翻安德拉戈拉斯后,国名虽仍称帕提亚,但王国地域已经不仅仅是原帕提亚行省,到公元前2 世纪,已经扩大到占据了原塞琉古王国的绝大部分,成为中亚大国,西方人仍沿习惯称之为帕提亚,但中国已称其为安息,此时的帕提亚才可与“安息”并提,如有的学者在帕提亚三字后面加括弧(安息)字样,或者写成安息(帕提亚)。

在帕尔尼人入侵以前,原帕提亚人在马其顿—希腊人统治下已经生活了七八十年,按当时的人均寿命,可算是三代人的历程,加之希腊统治者和士兵与当地人的通婚,帕提亚地区的生活早已希腊化。帕尔尼人从荒漠草原的游牧经济骤然进入先进文化之地,初期的眼花缭乱自不必说,不久即逐渐融入希腊文化也是必然的。当安息人的领土扩大到原塞琉古王朝的地域后,景仰和接受希腊文化更是统治这一地区的政治需要。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安息人原作为一个游牧部族,与农业地区虽有物资交流,却并不铸行钱币,仅以交换和劫掠为生产和生活方式。进入伊朗高原后,第一代统治就开始铸造钱币,而且基本采用了希腊形式。

阿尔萨息斯一世的银币也是用希腊的德拉克马和四德拉克马的单位,正面用人物头像,背面是人物立像或坐像。不同的是,希腊钱币正面通常是面向右的神像或王像(塞琉古王国早已使用国王头像),安息钱币正面也是国王头像,却面向左,显示了自己的独立性。塞琉古王朝钱币的背面多为站或坐的神像,宙斯、阿波罗、尼克……安息钱币的背面大多不是神,而是手持一张弓的牧人坐像,实际上是祖宗象征,因为据说斯基泰一词的原始意义就是“持弓人”。

还值得一提的是,安息钱币背面的文字有了很大变化。它仍然使用希腊文,但是文字越来越多,除有“大王”ΒΑΣΙΛΕΩΥ 外,还有一堆头衔,什么显贵的、尊父的,等等。但是ΑΡΣΑΚΟΥ(阿尔萨息斯)是钱币上每个国王必有的自称,证实着张骞对安息译名的准确度;ΦΙΛΕΛΛΗΝΟΣ(爱希腊的)是币文中属常见的称呼,安息王常常自我标榜为“爱希腊”。这个词汇的拉丁表达式是philhellen,phil 在拉丁文中用于词冠,表示爱、友好等,hellen 是古希腊人的自称,汉译“希腊”的发音其实更接近原型,而英文的Greece 倒是后来的讹变。

安息王的头冠变化也很大。建国初期,钱币上从阿尔萨息斯一世起,头像就戴着一种游牧人的皮帽,它可以遮住整个头顶和后脑,以抵挡荒漠风沙,两边有可以卷起的护耳,同时像希腊人一样剃去胡须。随着安息地域的扩大,国王们逐渐丢掉了牧人帽子,像希腊人一样戴上了束发带,但却留起了胡须。建国百年后,到米特拉达特斯二世时代(公元前123—公元前88),安息达到了极盛,也正在这一时期,安息和大汉帝国互派使节,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国势的变化,让米特里达特斯二世戴起了高耸的王冠。但是此后王国陷入了内乱,米特拉达特斯二世的子孙们也逐渐改变了戴王冠的方式,而改为戴一种宽大的束发带,束发带下留起长发,卷曲飘逸地分在耳边,成为安息王独特的标志。

1935 年,伊朗巴赫蒂里亚地区(今伊朗中部恰哈尔马哈勒—巴赫蒂里亚省)沙米村的一个村民在挖房基地的时候,碰到了一个铜件,原来是一个巨大的铜像。半年后,恰巧英国探险家奥雷尔·斯坦因路过这里,发现了这座铜像,继续发掘,发现这里原来是安息时期的一座祭坛。这座铜像身高6 英尺4 英寸(约合1.93 米),完美地表现了安息贵族的形像,被考古界称为“安息王子”。这位王子正是戴着宽大的束发带,耳边留着飘逸的长发。

安息的国运远比巴克特里亚长,虽然历经内忧外患,仍然延续了400 多年,直至公元3 世纪被萨珊王国取代。

左:“安息王子”铜像(笔者摄于伊朗国家考古博物馆)

右上:阿尔萨息斯一世银币

右中:米特里达特斯二世银币

右下:奥罗德斯二世银币(上海博物馆藏品)

3.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

公元前3 世纪中叶,塞琉古王国的东部,是巴克特里亚首先举起了反旗。公元前256年,巴克特里亚总督狄奥多特斯(Diodotus,后称一世)自己称王。称王的概念,不仅仅是名义上由总督变成国王,而是从此拒绝再向塞琉古王国缴纳贡赋。作为国王,原来从总督管辖的巴克特里亚地区、粟特地区(即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河中地,也即泽拉夫善河流域)和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地区收取的贡赋,将完全为自己所有。并且,从此他将以自己的名义铸造钱币。

实际上,早在称王之前,巴克特里亚就已经有了造币厂,但是只能打造塞琉古王国的钱币,钱币背面的希腊文是“国王安条克”(安条克二世)。在宣布独立后,狄奥多特斯打造了一种新银币,币面是他自己年轻时的头像(与安条克头像看上去有点像,但安条克像更苍老些)。银币背面是左手臂搭着狮皮,右手高举一根橄榄木大棒的赫拉克勒斯裸体背身像,以示自己的马其顿人身份。人像两侧的希腊文是ΒΑΣΙΛΕΩΥ ΔΙΟΔΟΤΟΥ 国王狄奥多特斯(Diodotus)。

此时的巴克特里亚国土,无论是巴克特里亚本土、粟特地区还是大宛地区,统治的高层都是希腊人或是马其顿人(或者统称为希腊人)。希腊人早在数百年前就有向外殖民的传统,以致在亚平宁半岛(今意大利)、北非、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到处都是希腊人的殖民地。当亚历山大征服了中亚和印度,自然也吸引了大批希腊人来殖民,在塞琉古时代,也同样有大量希腊人到来。这些希腊人在巴克特里亚按照他们在希腊的建筑样式,修建了大批希腊式城市,期望过着像在希腊本土那样的民主、奢华、闲适的生活。而狄奥多特斯这样的国王就被称为“巴克特里亚千城之长”[19]。这些新建的城市或是称为亚历山大,或是称为安条克,或是以当时执政的某位国王命名。按照希腊和罗马史家的不同说法,这些新建城市有十几个乃至几十个(由于同名城市太多,往往附加一个当地地名以作区别)。

狄奥多特斯一世4 德拉克马银币(采自《亚历山大大帝与印度—希腊君主们的钱币肖像》)[18]

上:艾哈农遗址,现剩遍地希腊式石柱础。(采自Google earth)上角科林斯柱头由阿富汗国家博物馆收藏,笔者摄于来华展出。

下:大量科林斯式柱头、石柱被当地农民搬去颠倒做房柱子。(采自网络)

19 世纪以来,西方探险家、考古学家,以至旅行家、收藏家,在巴克特里亚发现了多处公元前3 世纪至公元后1—2 世纪的希腊化城市。1922 年,阿富汗的王室将阿富汗考古权交给法国垄断,法国于是成立了法国驻阿富汗考古代表团(Délégation archéologique française en Afghanistan,简称DAFA),DAFA在那里发现和发掘了多座巴克特里亚时期的城市。苏联在加盟的乌兹别克、塔吉克和吉尔吉斯共和国也做了多处发掘,发现多处公元前3—2 世纪以后的城市。譬如在乌兹别克的苏尔汗河谷下游的铁尔梅兹市附近,就发现了当时的古城,中国后来把那里译作“怛蜜”,唐朝时玄奘就曾路过这里,留下了记录。苏联学者认为,这座古城是希腊—巴克特里亚国王德米特里乌斯(Demtrius)建造,并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个意见很有道理,“怛蜜”即德米特里乌斯的汉译。

在兴都库什山东部有一条科克查河,北流汇入阿姆河上游喷赤河。1961 年,阿富汗国王查希尔到科克查河入喷赤河的河口处行猎,无意间发现这里有古代建筑遗迹。后来DAFA 就开始在那里发掘,发现那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希腊化城市,城中如同希腊本土城市一样有神庙、有剧场、有宫殿、有图书馆,等等,还有造币厂,打造巴克特里亚君主的钱币。这处遗址称为艾哈农(Ay Khanum,或译阿依哈努姆),有学者认为,艾哈农城是巴克特里亚的第三代王尤提德默斯(Euthydemus)建的,但目前证据不多,尚难确定。

巴克特里亚面对的政治形势相当复杂:一方面,国家原来的宗主国塞琉古王国,绝不允许这些地方独立,自然要来军事干涉。公元前206 年,塞琉古王朝的安条克三世从叙利亚出发,率兵远征安息和巴克特里亚。安息王已经被迫出逃,巴克特里亚的大片土地被攻占,大军甚至已经包围了巴克特里亚的都城巴克特拉。但是尤提德默斯坚守城池长达两年,安条克劳师远征,终于坚持不住。两军谈判,达成协议:塞琉古承认安息和巴克特里亚的自治;但两国要承认塞琉古的宗主权,缴纳贡赋;巴克特里亚承担防止北部边界被游牧的斯基泰入侵的任务;尤提德默斯赠给安条克一批大象,安条克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尤提德默斯的儿子德米特里乌斯。

不过安条克回师后不久,就面临了罗马的崛起。罗马迅速向东扩张,最终打败了安条克,巴克特里亚和安息向塞琉古王国纳贡一事也就不了了之,两国获得了彻底的独立。

另一方面,王国内部并不统一,有势力的希腊贵族时时有觊觎王位之心。事实上,尤提德默斯的王位就是推翻狄奥多特斯家族的统治而得来的。除此之外,巴克特里亚的西邻安息王国虽然是属于共同造反起家,而且在抵御塞琉古镇压的斗争中还起了挡箭的作用,但二者很难同盟。因为安息王国统治集团虽然高调标榜“爱希腊”,却并不是希腊人,而是北方游牧民族,保留了相当多的游牧习性,难于合作。但是巴克特里亚的统治者仍然希望扩大自己的势力。在西方,他们趁安息被塞琉古削弱,占据了安息人入侵帕提亚之前的栖息地—以木鹿(Merv,今土库曼斯坦首都马雷)为中心的绿洲。在东方却因为是帕米尔高山,难于逾越,于是他们眼光放到了南方。

公元前200 年,被认为是创建了艾哈农城市的尤提德默斯的儿子德米特里乌斯一世继位。这是一位野心很大的国王,眼光瞄向了兴都库什的南麓。此时孔雀王朝也正面临崩溃,无力抵御希腊人的南下。这样德米特里乌斯很快把从喀布尔到坎大哈的大片土地收入囊中,那是旃陀罗笈多从塞琉古王国手里争来的。德米特里乌斯的势力越过印度河,一直达到了恒河流域。德米特里乌斯在印度乐不思归,做起印度国王。不但在印度做王,甚至连打造钱币,头像也有了变化,戴上了一顶象头帽盔。从此,印度人的王朝变成了希腊—印度王朝[20]。

德米特里乌斯一去不归,只有他的诸子留守山北。于是巴克特里亚的又一权势将领尤克拉底德斯崛起,公元前174 年,尤克拉底德斯推翻了尤提德默斯家族的王位。德米特里乌斯闻讯,即速返回,两军展开争战,尤克拉底德斯经过多年战争,终于打败了南方,独占了巴克特里亚。此时,在兴都库什山两侧,实际上形成了两个希腊人国家:一个是南方的希腊—印度国家,一个北方的希腊—巴克特里亚国家。两个国家虽有共同的渊源,却已是两个不同的政治实体,其文化也逐渐分道扬镳。到希腊—印度王国极盛时,米南德国王钱币背面,甚至已经使用了印度的佉卢文字,而将希腊文移到了钱币正面,成为二体钱币。

北方尤克拉底德斯在位时打造的钱币,是希腊—巴克特里亚王朝数量最大,流传最广的钱币,品种也非常之多。现在所见的有金币,也有银币,在西方钱币拍卖会上常可见到,在论述中亚的著作中也常可见插图。其正面典型的标准形像,是头戴一种盔形帽,背面是所谓“双子星”的骑马像(另有数种,不如其广泛)。由于数量大,后来的希腊—印度王朝统治者也常仿效。不过尤克拉底德斯的王朝历时并不长久。尤克拉底德斯本人在战胜德米特里乌斯的凯旋中被儿子阿波罗多特斯杀掉,儿子们中间又互相争杀,最后由赫里奥克勒斯争得王位,实际上成为希腊—巴克特里亚的末代君主。

上:德米特里乌斯一世4 德拉克马银币(采自《亚历山大大帝与印度—希腊君主们的钱币肖像》)

下:米南德一世4 德拉克马二体银币(采自《亚洲十字路口》)

注释:

[1]琐罗亚斯德教,中国典籍称为祆(xiān)教。[唐]慧琳《一切经音义》释祆:“本无此字,胡人谓神明曰天,语转呼天为祆,前贤随音书出此字,从示从天以别之。”民间俗称拜火教。琐罗亚斯德,中国学者龚方震译为苏鲁支,见《祆教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 年。琐罗亚斯德的出生时间、地点,历史争议极大,各种观点也相去极远。龚方震认为大体应以出生在公元前1000左右为是(相当中国西周初年)。他起初的主要活动地区是在巴克特里亚,应无大问题。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名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查拉图斯特拉”即是出于德文的又一异译。

[2]所谓“波斯帝国”(Persian Empire),并不能理解为中国式的帝国,也不能理解为欧洲近代式的帝国,甚至也不能理解为罗马式帝国。它的君主不能依中国式的称呼称为“皇帝”。实际上,通常仍译为“国王”。“帝国”是历史学家根据它的统治地域和统治形式给予的称呼。

[3]节自李铁匠《古代伊朗史料选辑》“贝希斯敦铭文”第一栏12-17、17-20。引文中黑体字是笔者加改,以使本文主题醒目,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4]波斯帝国的领地,自民国以来,不同的译者有不同的译名,且为后来者按各自方式使用。有称为地区者,有称为行省者,有称为太守领地者,又有称为郡者;依此不同,首长就有太守、郡守、总督等不同的名称,实则为一。

[5]埃乌波亚,Euboea,今希腊埃维亚岛。塔兰特只是当时希腊和中东地区通用的量名,其具体标准各地、各时有所不同。西亚塔兰特约当30.3 千克;希腊塔兰特约当26 千克。见《古代伊朗史料选辑》附录。

[6]王以铸译,希罗多德《历史》第三卷,(89)(92)段。商务印书馆,1959 年版。

[7]李铁匠译:《古代伊朗史料选辑》“波斯波利斯国库铭文”。按李译书附录,1卡尔沙=84克,1西克勒=8.4克。

[8]配图采自Errington &Cribb:The Crossroads of Asia(亚洲十字路口):The Ancient India and Iran Trust。

[9]大流士三世并不是大流士的孙子,也不是大流士后第三个国王。由于翻译习惯的关系,西方历史上的某世某世,与本人世系无关,大致是表示使用同一名字的第某位而已。

[10]《古代伊朗史料选辑》,“亚历山大帝国的兴亡”。

[11]尼克,希腊有双翅的胜利女神,希腊文的拉丁转写是Nike,仍应读作“尼克”。考虑到神话人物的性别,有的译者写成尼姬。美国运动品牌NIKE 正是取义于胜利。但Nike 商品进入中国后,通常被按英语发音译成“耐克”,以至有钱币爱好者将希腊式钱币上的女神也称为“耐克”或“奈克”,易造成歧义或误解。

[12]即今巴基斯坦。印度与巴基斯坦分治各自独立建国是1947 年的事。

[13]旃陀罗笈多称王的时间,印度本身没有明确记载,希腊和后世著作中又出入甚大。此处取[印度]马宗达等人所著《高级印度史》(商务印书馆,1986 年)的论述。旃陀罗笈多的王朝主要在印度河以东的印度北部地区,所以亚历山大征印度,并没有与旃陀罗笈多发生战争,相反,旃陀罗笈多与希腊人保持了比较好的关系。

[14]按希罗多德的记述,帕提亚人和花拉子模、索格亚那等(包括赫卡尼亚)共缴纳300 塔兰特白银。

[15]入侵者也非一部,而是包括了几个不同的游牧民族分支,希腊、罗马史家称其为斯基泰人(Scythians),波斯文献称他们为塞卡(Saka),中国文献则称为塞种或塞人。斯基泰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尽量不涉及,以免旁枝过多。

[16]《古代伊朗史料选辑》,“安息帝国”。

[17]转引自王三三、邵兆颖《帕提亚人的斯基泰渊源》,《世界历史》2014 年第2 期。

[18][法]奥斯蒙德·波比拉赫奇《亚历山大大帝与印度—希腊君主们的钱币肖像》,《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3 期。

[19][美]W.M.麦高文《中亚古国史》,北京,中华书局,2004 年。

[20]西方史学界通常称这一王朝为印度—希腊王朝。但是比照“希腊—巴克特里亚王朝”的辞例,同是以希腊人为统治集团,何以一个把希腊置前,而一个把印度置前?恐怕主要是英国成为印度的宗主,在研究历史时不免把自己的重心放在了前面。笔者以为,这一时期的兴都库什南麓仍是属于“希腊—印度”王朝,而后来逐渐变成了“贵霜—印度”王朝。

猜你喜欢

巴克波斯亚历山大
威廉·亚历山大:通过画笔让西方了解中国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第六章 对人的热爱
Chapter 6 For the love of a man 第六章 对人的热爱
Chapter 4 The new lead-dog第四章新的头犬
亚历山大的消暑之物
巴克的掌控
孩子与海豚
慷慨的恶作剧
三个最奇怪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