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掌声,笑声,辩论声

2020-04-27章莹梅

数学大世界·上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课堂

章莹梅

【摘 要】 课堂是育人的主要渠道,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显得尤其重要。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营造生机勃勃的课堂呢?我认为,课堂教学应具备“三声”: 掌声、笑声、辩论声,这样的课堂才会精彩温馨,教师才能获得教学的成功。

【关键词】 课堂;教学质量;三声

课堂是育人的主要渠道,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显得尤其重要。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营造生机勃勃的课堂呢?我认为,课堂教学应具备“三声”: 掌声、笑声、辩论声。

一、掌声——鼓舞热情

课堂教学中,如果太注重“纠错”,课堂上常出现“批评声”“叹息声”,容易让课堂变得无声。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用赞美的掌声来促使师生进入教学的兴奋状态,让无声变有声。

在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学生已经探索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由上面的规律你还能联想到什么?

生:会不会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也不变呢?

同学们通过猜想,讨论发表着自己的意见,最后通过验证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也不变。”

师:这里相同的数是指什么数?

生:任何数!

这时,一位学困生举手回答:“不对,0要除外!任何数乘0还是0,0不能做分母!如果除数是0,除法就没有任何意义。”

听了同伴的解释,同学们和老师都给出热烈的掌声。听到如此热烈的掌声,这位学困生露出了最开心的笑容。也正是由于老师与同学不断给予这位同学的赞美与鼓励,他在一点一点进步。

二、笑声——激发兴趣

有些教师上课想用严厉来镇住学生,这样的课堂往往会变得无声,学生学习兴趣全无,教学低效。而课堂教学中的“笑声”,能使师生之间舒缓紧张情绪,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认识吨》一课时,我就用简单的活动方式,让学生放松地笑了一次。

活动准备:

1.了解班级学生的体重状况。大部分孩子的体重在25千克到30千克之间。

2.这个小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10个这样的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有多重?40个小学生呢?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明确10个这样的小学生大约有250千克,40个小学生大约有1000千克,也就是1吨。

课堂活动安排:

体验活动一:请你选择一个好朋友互相抱一抱。孩子们都开心地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去拥抱了。活动结束时,结果绝大部分学生觉得很轻松,能够抱起来。

体验活动二:请三位学生一组,每人试着抱另外两位同學。活动结束时统计,结果只剩一小半可以抱动两位同学。

体验活动三:请五位学生一组,每人试着抱另外四位同学。结果没有一位同学成功。

教师提问:如果让你抱40个合起来大约1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所有同学都说做不到。

教师及时追问:通过这些活动,你们有什么收获?

这时,一位学生缓缓张开双臂,夸张地告诉大家:1吨实在太重了!

最后,同学们都笑了起来。

我认为,每一节课,教师至少要让学生轻松地笑一次。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能激发学习兴趣,学习会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课堂效率也会更高。

三、辩论声——活跃思维

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无处不在。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得到的答案其实是老师引导后形成的,并非经过学生自己思维的碰撞,这无疑对活跃学生的思维以及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毫无帮助。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以采用辩论教学,不仅可以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辩论,也可以让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辩论,通过辩论不但会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透彻,而且能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在辩论中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课堂真正成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殿堂。

在教学《初步认识分数》一课时,老师:“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一份一定是它的吗?”

每个同学经过独立思考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无形之中,一场辩论即将开始。

这时,老师说:“想让对方同意你的观点,你就要提出问题,如果能问得对方心服口服,你就赢了。这张纸可以折、可以撕。下面同学两人一组,先讨论一下。”

讨论过后,老师说:“我们请同意(正方)和不同意(反方)的代表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吗?首先我们要静静地听,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辩论开始。

正方同学把圆从中间对折,问:“这一半不是?既然你们都承认,为什么不同意?”大有先声夺人之势。

反方同学把圆随意撕了一小块下来,问:“这圆是不是两部分?”

正方:“是。”

反方:“这两部分都是圆的吗?”

正方:“不是。”

反方:“既然这样,为什么你还认定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一份都一定是呢?”

正方仍然不服气:“我们怎么就能得到呢?”

这时,坐着的同学开始举手发言。

生:“如果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但这里说分成两份,怎么分都行。”他在“分成两份”上特别加重了语气。

理越辩越明,几个回合下来,大家就达成了共识:这句话错就错在没有说“平均分”。这是对分数本质意义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辩论情景,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交流,促进学生思维参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课堂教学应该是以生为本的课堂,生本课堂应该是生机勃勃的课堂,生机勃勃的课堂应该是充满“三声”的课堂,充满“三声”的课堂必定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师与学生心心相通、心心相融,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更有效。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以生为本,让生本课堂也成为“三声课堂”。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课堂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欢乐的课堂
云模型及其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部分)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寻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之路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