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初中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
2020-04-27覃家陶
覃家陶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对学生的数学教育。但是即便如此,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农村教师在教学中不会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理解数学应用题的能力差,从而影响了他们数学成绩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将以初中数学为例,探析培养农村初中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农村;初中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教学策略
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一种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加强这种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更好地理解试卷中的应用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培养农村初中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进行探析,希望助力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阅读、自学时间
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从而导致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越来越差。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阅读、自学时间。
如,笔者在教授《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单元内容时,首先会留给学生充分的课本阅读时间,使学生能够通過自主的课本阅读了解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点。之后,笔者会利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引入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将自学的知识点合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当学生进行完问题的思考并写出了问题的答案后,笔者会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以此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自学的过程中所遗漏或了解错误的知识点。最后,笔者会列出一些关于判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题目,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了解。
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阅读时间,使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锻炼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在教学活动中丰富活动形式
笔者认为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丰富活动形式,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
如,笔者在教授《勾股定理》这一课内容时,会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片,并对学生说:“观察图中用阴影画出的三个正方形,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听完笔者的话后,便开始进行问题的思考。过了一段时间后,笔者开始让学生进行问题的回答,在学生的回答中,笔者发现学生考虑出了不同的答案,笔者对此给予了肯定,并引导学生了解、发现当∠C=90°,AC=BC时,有AC2+BC2 =AB2的规律。在学生了解了这个规律后,笔者又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了一张图片,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拼图、讨论的方式探究出a2+b2=c2的勾股定理表达式。笔者认为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与数形转化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丰富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够通过图形、小组讨论等形式提升其自身的数型转化思维,从而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三、注重培养学生信息筛选和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试卷中有很多应用题篇幅长且涉及的数字较多,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那么就会陷入数学题所设置的陷阱中,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信息筛选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如,笔者在教授二元一次方程时,有一道题目是:“七年级二班在班级中组织了一次知识竞赛活动,A组学生在这场竞赛中需要进行14场比赛,胜一场则得3分,平一场则得1分,而负一场不得分。已知A组已经胜了5场,积了17分,那么A组平几场、负几场?”笔者认为这是一道涉及大量数学、文字的题目,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如果因为题目的篇幅而乱了阵脚,那么很有可能会认为这道题目的难度非常大。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已知这道题目中给出了A组在知识竞答比赛中的总场次和总得分,并且给出了每场比赛的胜、负、平情况,也就能够了解到对应的得分。”笔者的话使得学生对此问题有了清晰的了解,见此情况,笔者便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关于总积分和总场次的答案。笔者认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应用题解答。总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筛选和逻辑推理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数学应用题的解答。
综上,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农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情况,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从而使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韩冬梅,李芳.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新课程(中),2019(01).
[2]张芙蓉.浅谈促进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习的措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