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微课制作须注意的两个问题

2020-04-27乔廷强周剑武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量筒科学微课

乔廷强 周剑武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微课日益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作为科学教师,要完成一节高质量的微课,须要解决好为什么制作和如何有效制作两个方面的问题,这既涉及到科学学习的内在要求,又涉及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下面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一、明确微课制作的要求

1.内容应合理

小学科学适合制作微课的学习内容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操作方法、操作步骤等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指导性微课资源,以保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比如星空方位的确定方法,这既是学生准确理解四季星空相关知识的基础,又是他们正确观察、记录、分析星空运动变化情况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一知识点又容易与学生已经掌握的地图方位相混淆。二是能够全面清晰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与结果。比如卵石的成因、地震、海啸、火山喷发、风和彩虹的成因、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月相的周期性变化、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形态结构特点等,利用微课既可以突破研究时间长、教学空间不足的局限,又可以有效弥补那些稍纵即逝的教学资源本身的缺陷。三是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比如天体运行规律、太阳家族、昼夜变化、四季更替、四季星空等宏观浩大的宇宙世界,以及细菌、病毒和细胞等形态结构细小而又奇妙的微观世界等,这类微课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有利于思维活动的深入进行。

教师在进行微课资源开发时不要为制作而制作,忌喧宾夺主以微课替代实验。比如“热沿固体的传导”“光沿直线传播”“水的表面张力”“食盐和水泥”等学习内容,其中涉及到的实验操作均简便易行,完全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遗憾的是,有些教师将上述内容用一个微视频替代了学生的操作活动,这种做法无异于纸上谈兵。

也就是说,就微课制作与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来说,我们开发制作的微课要有利于实验操作活动的开展,其内容除前面提到的关于实验操作方法的讲解与说明之外,还包括对于实验操作过程中须要注意问题的强调,或是关于实验操作活动的总结以及实验现象的分析,而决不应当以微课的制作来替代基本的实验操作活动。

2.容量须适当

一节微课所涉及的知识点不能过多,这也是微课之“微”的主要特点和内在要求。在某次微课评选中,有50%的微课内容完全是现行科学教材中整节教学内容的压缩,比如“水的表面张力”微课资源,从教学导入到实验操作,从实验结论到巩固练习再到拓展应用,都一应俱全。

想想看,课堂上40分钟所完成的科学学习内容,其中传递的大量信息都压缩在短短几分钟之内的微课来完成,即使这样的教学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但对小学生来说,要做到清晰感知和深刻理解也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微课应当做到主题突出、内容具体,针对一个主题,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比如“量筒的正确使用”包括两方面学习内容:一是量筒的使用方法,二是量筒的制作方法。因此,可以将该微课资源分解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微课,以突出某一具体的知识要点。

3.难易要适度

这是指不要随意拔高学习难度,学习内容应当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要切中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科知识内容的相关要求。比如“导管和筛管”微课资源,是配合“植物的茎”教学使用的。该微课中涉及到了植物木质茎的横切面图片,其中出现了韧皮部(韧皮部中有筛管)、木质部(木质部中有导管)、形成层(能够分裂成为韧皮部和木质部的结构)等科学概念,这些概念对绝大多数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未免过于深奥艰涩。

二、注重微课制作的层次与细节

1.结构简明,层次清晰

一节好的微课应当做到干脆利落直奔主题,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忌拖泥带水。可以肯定,那些整堂课压缩版的微课有导入,有课后练习,甚至会设计一个课后拓展问题,从而导致内容繁多、结构冗长,结果给人一种臃肿拖沓的感觉。

比如“酒精灯的使用”的微课是在三年级下册“土壤的成分”一课给土壤加热这一操作环节中出现的。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在进行土壤加热的实验时,所需要的酒精灯及其他一些实验器材(如石棉网、三脚架等),多数情况下都是授课老师于课前安装调试好之后,再由他们直接进行操作的,因此,对学生来说,他们能够做到安全点燃和熄灭酒精灯就可以了。还必须说明一点,学生该操作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土壤加热后的实验现象,进而展开相关的科学思考,最终得出土壤成分的结论,而并非学习严格意义上的实验器材的操作方法。

2.制作科学,注重细节

作为辅助教学的新兴事物,微课制作应当符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符合科学操作活动的内在要求。

(1)画面有层次。制作的微课视频画面要清晰、层次要分明,以突出制作对象,便于学生感知。比如说,在“光沿直线传播”的微课中,授课教师讲解该实验需要的材料以及演示操作方法时,视频画面中出现了授课教师完整的形象,这样势必影响微课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保证微课画面清晰而又重点突出,在录制时,应当采用近距离录制,尽量避免画面上出现授课教师的身影,或是其他无关事物,以免那些重要对象的空间被挤占,给学生学习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2)语音当清晰。就是说,录制微课时,应当选择安静的环境,为保证录制效果,必要时需要请他人帮助解说。笔者观看的微课课例中,有些微课视频中声音嘈杂,或是伴有录制教师厚重的气息声响,还有的教师录制时没有处理好语速和音量,致使制作出来的微课不尽如人意。

(3)演示要规范。制作微课时要尽可能避免多余动作或物件引起学生的不随意注意。比如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操作中,授课教师佩戴的戒指和手镯等饰品在近景特写镜头中是那么惹人注目。如何消除类似这些不良因素也是微课制作中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4)细节应严谨。授课教师的科学操作活动或是教学语言,须慎重对待。比如在讲解量筒的使用方法、观察量筒内的水量时,授课教师只是象征性地做了一个观察动作,没有做到科学规范地予以演示,具体一点说,就是教师要蹲下身体,眼睛正对着量筒,以保证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平。

还必须强调一点,就小学科学来说,制作微课时,应尽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到语言通俗简洁,形式灵活多样,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既要做到深入浅出,又要做到见微知著,还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微课视频时长不过几分钟,然而它涉及教师的教育理念、学科知识水平、学情把握及教学重难点的处理等多方面素养,折射出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准。因此,要提高微课制作水平,需要教师在准确领会课程标准内在要求、深入研读科学教材进而全面系统把握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全面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驗,找准微课设计的切入点、学生思维与学科知识的融合点,以保证制作出来的微课主题集中,而又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量筒科学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蒸腾作用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量筒使用过程中的读数误差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买香油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