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地 生命因你而多情

2020-04-27耿国彪

绿色中国 2020年2期
关键词:候鸟物种生物

耿国彪

“快来!快来!这有一只通人性的大白鹅,它会欢迎我们,还会带路呢!太神奇了!”在南昌市艾溪湖湿地公园,不少游客在一只憨态可掬的白色天鹅前合影留念。

“来我们艾溪湖游玩的人都会和我们的网红大白鹅合照一张的,因为它太可爱了!” 艾溪湖湿地公园负责人邹进莲对记者说,这是一只前几年在艾溪湖落户的天鹅,由于这里的生态系统完好,这只天鹅来了就留了下来,成为了艾溪湖的“常住户”,由于这只天鹅与人特别亲近,逐渐成为了这里的一道风景。

现在的艾溪湖公园真正成为了“人的乐园、鸟的天堂”。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白天鹅、黑天鹅、野鸭等上千只水鸟自由翱翔,不时有游客手拿菜叶和粮食和这些野生鸟类互动,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让人惊叹。

2020年2月2日是第24个“世界湿地日”。今年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与生物多样性——湿地滋润生命,旨在号召公众认识湿地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发展的积极影响,强调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据统计,当前全球湿地面积约为12.1亿公顷,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有“物种的资源库”的美誉。湿地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因此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境,特殊的水文、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备的动植物群落,40%的物种在湿地生存繁殖,它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

湿地 生命的摇篮

湿地既不是水体也不是陆地,但湿地既含水体又含陆地,是湿地把水生世界和陆生世界衔接过渡得那么自然和完美。不论是水还是土,也不论是植物还是动物,是低级生物还是高级生物,在这里,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众物种相伴相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统一的湿地生态系统。

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富集之地,发挥着调节气候和维护生态平衡等重要作用。我国40多种一级保护的珍稀鸟类中,约有一半生活在湿地中。

中国的湿地类型众多,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不仅物种数量多,而且有很多是中国所特有物种。据初步统计,中国湿地植被约有101科,其中维管束植物约有94科,中国湿地的高等植物中属濒危种类的有100多种。中国海岸带湿地生物种类约有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种。中国的内陆湿地高等植物约1548种、高等动物1500多种。中国有淡水鱼类770多种或亚种,其中包括许多洄游鱼类,它们借助湿地系统提供的特殊环境产卵繁殖。中国湿地的鸟类种类繁多,在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中国湿地内就有31种,占54%;全世界雁鸭类有166种,中国湿地就有50种,占30%;全世界鹤类有15种,中国仅记录到的就有9种。此外,还有许多是属于跨国迁徙的鸟类。在中国湿地中,有的是世界某些鸟类惟一的越冬地或迁徙的必经之地,如:在鄱阳湖越冬的白鹤占世界总数的95%以上。

北大港湿地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东南部,面积为34887公顷,其中核心区11572公顷,缓冲区9196公顷,实验区14119公顷,是天津市面积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这片面积约占滨海新区面积1/7的湿地每年都是亚洲东部候鸟南北迁徙中的重要一站。

记者从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随着生态环境逐步变好,截至目前,在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监测到的鸟类已超过276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物种11种,国家Ⅱ级保护物种37种。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完整,有水湿地保有率达到69%,是濒危物种最多、受威胁程度最高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枢纽、重要驿站,被称为“候鸟天堂”。

据观测,2019年,北大港湿地过境候鸟数量累计达到100万只,并首次观测到世界濒危物种白头硬尾鸭和雪雁,多年不见的国家Ⅰ级保护物种黑鹳、大鸨皆现身北大港保护区,还观测到东方白鹳、白鹤、青头潜鸭、丹顶鹤、黑脸琵鹭、中华秋沙鸭、火烈鸟等珍稀鸟类。2019年春季,东方白鹳在北大港湿地筑巢13巢,繁殖幼鸟17只。

除北大港湿地外,天津还拥有七里海、大黄堡和团泊湖3个重要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同时还有潮白河、永定河故道2个国家湿地公园和沿渤海的滨海湿地,众多湿地是天津的重要生态资源和底色,也为鸟类和水生植物提供了家园。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路红呼吁:“湿地滋润生命,人类需要朋友,野生动物就是我们在大自然的好朋友,我们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热衷‘野味儿的猎奇心态、魔鬼行为必须休矣!”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世界第二大咸水湖,我国最大的內陆咸水湖,是世界高原内陆湖泊湿地类型的典型代表,是水鸟重要繁殖地和迁徙通道的主要节点,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气循环通道,是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被称为我国西北部的“气候调节器”“空气加湿器”和青藏高原物种基因库,青海湖鸟岛是我国成为《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亦称《拉姆萨尔公约》)缔约国后首批指定的国际重要湿地。

青海湖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动物区系组成以典型青藏高原野生动物成份为主体,已查明鸟类225种、兽类4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2种,二级保护动物36种,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有38种。青海湖是国际水鸟迁徙的重要节点和青藏高原水鸟重要的越冬地,水鸟种类95种,占青藏高原水鸟种类的70%,约占全国水鸟种类的33%。

据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恩光介绍,近年来青海通过开展湿地修复、实施重要湿地评价、出台湿地保护制度等措施,初步建立湿地用途管控机制,初步建立官方和民间力量合力保护高原湿地的合作机制。

“希望有更多的机构和组织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吸引公众通过亲历湿地保护、自然体验、自然学习和自然教育,感受湿地滋润生命,让公众成为湿地保护的参与者、践行者和守护者。”王恩光说。

目前,在青海批准试点建设的国家湿地公园有19处,湿地公园保护面积达到32.51万公顷,其中10处已通过国家验收,涉及三江源、祁连山、柴达木等多个区域。青海湿地面积为814.36万公顷,居中国首位,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生态调节区。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负责人介绍,截至2019年底,我国湿地面积5360.26万公顷,约占全球湿地面积的4.4%,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中国是一个湿地大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从寒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纵横交错的湿地密布广袤的中国大地。但當前,我国湿地总量仍不足、整体质量不高、保护管理有待加强。

全球湿地功能的退缩

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与人类息息相关,它不仅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而且还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

湿地是我们宝贵淡水资源的储存“银行”和水质净化器,保护我们免受洪水、干旱和其他灾害的侵袭,为千百万人提供食物和生计,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就是江河湿地的历史。世界上许多河流、平原湿地都为人类最初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栖息地,孕育了人类的古老文明。历史上,尼罗河造就了光辉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是古巴比伦文明的摇篮,恒河和印度河是孕育印度文明的胎盘,长江与黄河创造了华夏文明。没有湿地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就没有现代人类的文明与文化。

湿地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如果换成人们比较容易理解的货币语言,也许更能重新发现和认识湿地的重要性。据联合国环境署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一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湿地价值“寸土寸金”。

湿地不仅提供了地球生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一种美的存在。自然界的不同物种差异就是一种美。无论是流水的悦耳之声、鱼翔浅底的自由,还是花朵、蝴蝶的姹紫嫣红都是一种可感知的美。

然而,由于人类对其重要性认识的缺乏,全球的许多湿地长期处于保护空缺状态;伴随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全球化的演进,世界各国对湿地的掠夺性开发愈演愈烈。全球湿地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

随着城市化发展和农业开垦,世界上的湿地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湿地公约》首次发表的《全球湿地展望》报告表明,1970-2015短短45年间,全球35%的湿地已经消失,从2000年起每年湿地面积减少的速度越来越快,湿地消失速度是森林的3倍。

随着全球许多地区湿地类型改变、湿地面积减少等现象的发生,湿地生物多样性下降、自然灾害频发等生态问题日益突显。2012年6月,湿地公约第11次缔约方大会《水鸟种群估计》报告显示,全球有38%的水鸟种群数量在下降。而亚洲种群下降超过50%。

伴随着湿地的萎缩和森林的破坏,大量物种消亡。有许多物种在人类还未认识之前,就携带着它们特有的基因从地球上消失了,而它们对人类的价值很可能是难以估量的。没有湿地的健康,就没有人类的安全;失去生物多样性,就失去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享受到大自然的恩赐时,请不要忘记我们只是生物多样性中的一个环节,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主宰。因为如果失去了众多物种的合唱,这个世界将单调而死寂。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湿地。湿地为全球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维护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宝贵的种质和基因资源库。湿地还储存了大量的碳,被誉为储碳库,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建设和保护好湿地生态系统,维护和发展好生物多样性,才能保障地球的健康,人类才能永远地在地球这一生命共同的美丽家园里繁衍生息。因此,为了子孙后代能够看到原始的湿地之美,我们必须保护湿地,珍爱生命的栖息之所。

10多年前,10位诺贝尔获奖者共同呼吁:“人与自然正处于迎头相撞的险境,人类活动为环境宝贵的资源带来无可逆转的伤害,人类必须彻底改变管理地球与生命的方式,才能逃过未来的苦难。”振聋发聩的呼吁,让全世界警醒。

更值得警醒的是,当今世界高度关注的十大生态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威胁、生物多样性危机、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和酸沉降及热带雨林危机,都与湿地萎缩和功能下降有关。

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储存了2.48万亿吨碳,其中占陆地面积不到4%的泥炭湿地就储存了5000亿吨。湿地还是防止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的底线。荒漠化、盐碱化严重的地区,往往首先从湿地的丧失开始,一旦突破这道防线,沙尘和盐泽就会毫无遮拦地向人居环境加速推进。

凝望过往的足迹,人类挺进湿地深处的脚步已经走得太远太远。加快湿地保护的脚步,全球刻不容缓,中国刻不容缓。

中国的湿地保护

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之肾”,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统”,它们对保持陆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无论损害和破坏哪一个系统,都会影响地球的生态平衡,影响地球的健康长寿,危及人类生存的根基。只有建设和保护好湿地生态系统,维护和发展好生物多样性,才能保障地球的健康,人类才能永远地在地球这一共同的美丽家园里繁衍生息、发展进步。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保护好我国的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直接关系到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气候安全和公民的健康。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积极贯彻“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良性发展”的方针,大力推进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日,我国新提名指定了7处国际重要湿地,分别是天津北大港、内蒙古毕拉河、黑龙江哈东沿江、江西鄱阳湖南矶、河南民权黄河故道、西藏扎日南木错及甘肃黄河首曲国际重要湿地。至此,我国共有国际重要湿地57处、湿地自然保护区602处、国家湿地公园899个、省级重要湿地781处,以及数量众多的湿地保护小区,全国湿地保护体系初步建立。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共有湿地面积5360.26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到52.19%。我国坚持国内湿地保护与《湿地公约》履约相结合,通过履约和国际合作,引进国际湿地保护先进理念和技术模式,向國际社会介绍中国湿地保护的做法和经验,开展湿地援外培训等工作,彰显了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为扩大全球湿地保护网络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显示,56处国际重要湿地分布在21个省(区、市),其中内陆湿地41处、近海与海岸湿地15处。湿地面积325.96万公顷,自然湿地面积311.27万公顷。域内分布湿地植物2139种,湿地植被覆盖面积165.88万公顷。分布有湿地鸟类244种。

雷光春是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院长,多年来一直从事湿地生态保护的教学和研究。他向记者谈起自己的故乡西毛里湖,“我小时候,西毛里湖的水是甘甜的。我出生在湖边,喝着毛里湖的水长大。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西毛里湖供养着沿湖十几万人的生活,水质达到Ⅰ类,可直接饮用……”

西毛里湖位于湖南省津市东南、洞庭湖西北,由99条沟汊溪河汇聚而成,包括毛里湖和西湖,是湖南省最大的溪水湖、第二大天然淡水湖,长江生态系统的重要节点,也是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中转站。

雷光春在西毛里湖旁的“天鹅村”长大,他记忆中的西毛里湖“鱼肥鸟多水美”。当地百姓的捕鱼作业“非时不入网罟”,遵循“捕大留小”的原则,调整渔网网眼儿孔径大小,每年固定时节组织渔业队到西毛里湖捕鱼。这样可持续的捕鱼方式,让西毛里湖的鱼类有休养生息的机会,保持西毛里湖的生态平衡。即使在粮食紧张的年代,西毛里湖的渔业资源仍然非常丰富。

30年弹指一挥间,雷光春再次回到家乡,毛里湖的现状让他倍感痛心:不合理的水产品养殖,畜禽养殖和农业种植污染物肆意排放,让西毛里湖的湖水由可直饮水污染成了五类水质,湖水“粘稠发绿”,氮、磷等元素严重超标,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2011年,毛里湖获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资格。2013年,湖南省政府批复,西毛里湖由渔业水源转变为饮用水源地。津市市政府聘请雷光春为西毛里湖生态治理工作的专家顾问,指导西毛里湖的生态治理工作。

8年的生态治理,让西毛里湖从五类水质净化为三类水质,最好时可达二类水质。生态系统的恢复,吸引了在西毛里湖消失多年的小天鹅落脚,也让毛里湖迎来了中华秋沙鸭、黑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近日,大批候鸟陆续飞抵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草海管理委员会12月11日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已有黑颈鹤1500余只、灰鹤560余只、斑头雁2400余只及其他候鸟飞抵草海越冬。近年来,随着草海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前来此地越冬的候鸟逐年增多。

湿地是迁徙鸟类休息和补充营养的中转站和栖息地,湿地的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迁徙鸟类种群的繁衍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谁能想到水鸟翱翔的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经干涸,是后来最早的湿地生态恢复案例。为了扩大耕地面积,1970 年曾排水疏干草海,湖中的鱼类、贝类、虾和水生昆虫等几乎绝灭,所剩水禽也寥寥无几,地下水位下降,农业减产,自然生态失去平衡。1980 年政府决定恢复草海,实施蓄水工程,恢复水面面积20 hm2,平水期可达29 hm2。目前,生物物种已得到恢复,湿地恢复效果良好,被国外专家视为中国湿地生态恢复的成功典范。

目前,全球主要的候鸟迁徙通道有9条,其中“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是受威胁最严重的一条。“澳大利西亚”是澳大利亚和周边海岛在地理上的统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及周边群岛。这条路线跨越我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22个国家,我国黄渤海地区等滩涂湿地是候鸟停歇觅食的“加油站”。

迁飞区候鸟生存状况的信息需要互联互通,湿地生态修复、迁飞候鸟保育的工作需要国际间的合作。“我们建立了面向东亚、澳大利西亚22个国家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这个中心秘书处就在我们学院,主要调查候鸟的生活周期,追踪、观测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候鸟的迁徙状况,了解候鸟对栖息地的需求,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共同为候鸟迁徙护航,保护全球生态安全。” 雷光春说。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说,虽然我们在湿地保护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湿地生态系统仍然面临着很多威胁。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水土流失未得到有效治理,很多河流、湖泊、沼泽水体污染和水质恶化依然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一些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受到严重威胁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全球气候变暖也给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巨大威胁和挑战。

湿地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基础,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每失去一片湿地,就意味着失去一种或数种生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生物息息相关,共存共利。

保护湿地不仅保护生物多样性,而且也是在保护人类自己。珍爱湿地,就是珍爱生命的栖息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真正做到在天地间“诗意地栖居”。只有这样,中华大地才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最终实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中国。

猜你喜欢

候鸟物种生物
丽水发现新物种
第12话 完美生物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生物趣多多
致命的超速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候鸟
“0”与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