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与信息社会责任”单元的教学实施
2020-04-27高国军
高国军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加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信息安全和社会责任问题。现代信息社会要求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全面的信息素养,能够合理处置信息安全问题,承担社会责任。信息技术课程顺应时代要求,设置了“信息安全与信息社会责任”的教学内容,笔者从教研的视角,面向教育实践,提出了“信息安全与信息社会责任”的教学建议。
熟悉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必修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中设置了“信息安全与信息社会责任”的学习内容。这部分内容强调学生要具备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理解信息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成为合格的、具有信息素养的信息社会公民。《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相应的内容、学业及学业质量水平要求。
1.内容要求
“2.6 在日常生活與学习中,合理使用信息系统,负责任地发布、使用与传播信息,自觉遵守信息社会中的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
“2.7 认识到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熟悉信息系统安全防范的常用技术方法,养成规范的信息系统操作习惯,树立信息安全意识。”
2.学业要求
在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能预判可能存在的信息泄露等安全风险,掌握信息系统安全防范的常用技术方法;认识信息系统在社会应用中的优势及局限性,能够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规范。
3.学业质量水平要求
在《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两个基本的学业质量水平要求(略)。
理解教学内容
熟悉《课程标准》的要求只是教育教学实践的必要条件,为有效达成教育目标,还应正确地把握和理解“信息安全与信息社会责任”的教学内容。
1.系统把握教学内容
建立“主体安全—信息安全—信息系统安全”的系统性信息安全观,理清三者的关系。“主体”是指“人”(个体的人和群体),主体安全包括各个方面,学科课程的语境是主体的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指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信息系统是指计算机并且包含通信网络的软硬件系统,其功能是收集、存储、传输和管理数据,以提供信息服务;主体的信息安全主要依赖于信息系统的安全和数据信息的安全。人是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人在信息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中起着主体作用,社会责任担当是信息安全和信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要全面把握信息安全教学内容和信息社会责任要求:①信息安全方面。要掌握诸如什么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包括什么、信息系统安全的风险和隐患等较系统的知识和机制。②信息社会责任方面。要清楚信息社会责任的内涵,负责任的信息活动具体的行为表现等。
2.正确理解教学实质
这部分内容的教育价值是要让学生理解信息安全对现代国家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影响,安全、守法、有德地应用(创造)信息系统。在《课程标准》中,明确阐释了培养“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学科核心素养的功能。其实,这部分内容也体现出“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价值,如应用信息系统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防范技术设计和实现方法,选择应用、构建安全的社交网络信息系统,管理数字足迹,分析网络订票系统存在的安全风险等。在教学实践中,应有意识地开展培育四维度融合的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活动,传承科技文明,启迪信息安全思维,育化信息社会道德责任。
教学实践建议
“信息安全与信息社会责任”是整合了信息系统、安全技术、法律法规、伦理道德等各方面知识的综合性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为有效实现教育目标,笔者提出如下四点教学建议。
1.评估学情
学生学习此单元的内容,其必备的知识技能基础、相关经历和兴趣等都是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基础。大多数的高一或高二学生缺乏信息科技知识技能,他们很少接触或使用商用信息系统,很少关注或遭遇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信息安全体验或信息社会责任感悟不深。因此,教师应充分考虑上述学情问题,基于现实的学情评估,积极寻找适切的兴趣引入点设计教学。
2.精选内容
在《课程标准》中,“信息安全与信息社会责任”部分涉及计算机、网络通信、信息系统等各方面知识,属于综合性很高的教学内容。沪科版教材编排2个项目来承载这部分教学内容,理论课时至少应是2课时。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分配给“信息安全与信息社会责任”的课时多是1课时。在课时少的情况下,教学必须有所取舍,精炼教学内容。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以学生易学的安全知识为起点,构建有助于学习和理解的信息安全主干知识技能,再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逐步拓展,帮助学生建构信息安全知识体系架构,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3.整合资源
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应收集或开发有效用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①信息系统,学生可应用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安全实践体验或开展网络社交活动,如QQ、微信、订票或借阅图书信息系统等。②贴近学习和生活的信息系统应用案例、信息安全事件、信息社会法规伦理案例等,这些资源要有典型性和教育性。③文献性资源,如信息系统设计方案、信息安全机制、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等。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堆砌教学资源,应按照教育逻辑设计资源的组织结构,设计资源供给的有效方式。
4.实施教学
有效的“信息安全与信息社会责任”教学应包括四个基本要素:①教育情境。设立信息系统的应用场景,创设信息安全和信息社会责任教育的鲜活情境。②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有效教学,如用讲授法传授技术性很强的专业知识、用任务驱动或项目法引导学习或创造信息安全作品等。③教学活动。采用多样的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如逆向解析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正向设计信息安全系统等。教学活动应以问题为导向,要把抽象的技术概念、工作原理、法规条文、道德行为具像化,促进学生形成“思-学-行-评”螺旋上升的闭环学习回路。④育人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有意识地设置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点,如信息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信息安全规划设计、人-机共建的数字化安全环境等,并将其隐化于教学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