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觉与担当:曲艺界救灾启示录

2020-04-27张鑫

曲艺 2020年3期
关键词:曲艺工作者疫情

张鑫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国曲协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团结引导广大曲艺工作者迅速行动起来,打响了曲艺界抗击疫情的大作战。回顾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疫情、2008年初雨雪冰冻灾害、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2010年4·14玉树地震、2010年8·7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2013年4·20芦山地震,每逢重大灾难发生,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广大曲艺工作者总能第一时间站出来,高擎爱国主义旗帜,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用迅速创作作品、捐款捐物、发出倡议、赈灾义演、直抵现场、慰问演出等实际行动诠释出对祖国、对人民的大忠大义和大情大爱,展现出高度的艺术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总结这些历程,也许可以给我们当前抗击疫情一些启示。

厚积薄发:爱国为民是最厚重的传统

胸懷祖国、艺为人民是广大曲艺工作者一直以来坚守的优良传统,是新时代曲艺工作者秉承的首要价值准则。爱国为民的情感早已熔铸融入在曲艺工作者的精神、血脉、骨子里,国家民族危难之际,便会即刻迸发、喷薄而出。

创作出救灾抗灾题材的优秀曲艺作品鼓舞士气、慰藉心灵,是曲艺工作者爱国情感、为民情愫的最直接的艺术表达。在这方面,留下了一批刻画小人物反映大事件、讲述小情节展现大情怀的精品力作。例如,在1998年抗洪救灾中,黄宏创作的小品《巡堤》,通过讲述老村长巡堤睡着被巡堤的将军把军装披上后,电视台记者把老村长误当将军进行采访的小故事,用误会、错位手法展现,伴随着一个接着一个的包袱抖响,将军、战士、老百姓们顽强、乐观、拼搏、众志成城的精神状态散发出来;孙镇业创作的山东快书《钱与情》,讲述抗洪前线的小战士向女青年买菜的故事,小战士执意要付钱,女青年坚持要免费赠送,二人争来争去、各说各理,矛盾冲突而又温馨,充分展现了军民的鱼水深情。此外,还有反映1998年抗洪的山东琴书《俺想对你说》、京韵大鼓《千秋业》,反映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的相声《冰雪大巴》,反映汶川地震的评弹《九歌·国殇》、抗震民谣《中国雄起》、山东快书《扔孩子》,等等。这些优秀曲艺作品都激发起了广大军民众志成城战胜灾难的决心和勇气。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创作的曲艺作品,不乏中国曲协主席团成员、中国曲艺牡丹奖得主、曲艺名家新秀参与创作表演的上乘之作,如二人转《别添乱》、梅花大鼓《天使颂》、山东快书《站哨台》、扬州清曲《别样的美丽》、苏州评弹《出征》《秀发》、长子鼓书《赢得中华艳阳天》、湖北大鼓《不服周的武汉人》,等等。这些作品真情叙述英雄的事迹、百姓的生活,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力量。

由内而发:“文艺轻骑”是最独特的优势

曲艺工作者被誉为“文艺轻骑兵”,这是由曲艺小、快、灵的内在品性所决定的。曲艺作品通常短小精悍,创作周期可以非常短,演出也十分便捷,不受环境制约,随时随地都可以展开演出。灾情就是号令。当灾情发生,广大曲艺工作者总能充分发挥曲艺小、快、灵的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迅速反应、直接抵达是“文艺轻骑”的显著特点,“千金难买一笑”是“文艺轻骑”在救灾中的特殊作用。2003年爆发的非典疫情,北京最为严重。在北京地区非典患者的救治工作已经结束,非典传播链完全切断,北京非典新增病例首现零记录这个时间节点,6月5日,中国曲协在北京劳动大厦广场组织举行了一场别样的慰问演出。刘兰芳、姜昆、戴志诚、冯巩、李志强、侯耀文、石富宽、宋德全等曲艺名家表演了评书贯口《万众一心》、相声《欢歌笑语》《白衣天使辛苦了》《新编数来宝》等抗击非典题材的新作品,用曲艺特有的艺术表达向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白衣战士致敬。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曲艺工作者迅速反应。5月16日,20多位曲艺名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爱心筑长城——曲艺名家和灾区人民在一起”特别节目中,通过电波向灾区人民表示慰问。5月18日,30多位曲艺家表演的大型诗朗诵《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在“爱的奉献”——宣传文化系统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演。

灾害带来的不仅仅是外在的伤痛,也留下了心理上的伤痕。灾后对人们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安慰十分重要。在2012年11月27日召开的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谈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时,结合他作为四川抗震救灾一线指挥员最切身最真实的感受,认为在当时那种情况下,群众如果能够开怀一笑,他们内心压抑的情绪就能得到很好的释放,那时真是“千金难买一笑”,曲艺家们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发生后,在中国文联统一领导下,中国曲协组织慰问小分队赴陕西汉中、芦山县县城和芦山县龙门乡等地震重灾区开展慰问演出,让人们压抑的心灵得到释放,展现出久违的笑容,播撒了幸福种子,让人们看到未来和希望。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短短十来天,广大曲艺工作者就创作近千余个曲艺作品,涵盖了相声、快板、二人转、苏州评弹、梅花大鼓、京韵大鼓、评书、绍兴莲花落等30多个曲种。这些作品通过互联网进行广泛传播,成为慰藉广大人民群众心灵的良方妙药。

一蹴即发:组织系统是最根本的保障

组织系统是决定动员能力的根本性因素。中国曲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曲艺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启动组织系统力量,带动各级曲协、各专业艺术委员会、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名城、会员工作站、各曲艺联盟,引导广大曲艺工作者行动起来,积极作为,贡献力量,发挥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作用。

在2008年初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2月5日,中国曲协联合中国红十字会等单位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共同举办了“爱心化冰雪 真情暖人间——曲艺界抗冰雪赈灾义演”。这场演出集结了刘兰芳、姜昆、冯巩、黄宏、赵炎、常贵田等86位曲艺名家,参演人数众多,很多都是群口作品。通过义演共筹集捐款1563.5万元。在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8月16日,中国文联、中国曲协联合中国红十字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办“情系舟曲 大爱无疆——曲艺界为甘肃舟曲灾区赈灾义演”,共募集款物折合人民币近3500万。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曲协第一时间开展“抗击疫情 曲艺在行动”活动,号召广大曲艺工作者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主席团成员姜昆、冯巩、闫淑平、张旭东、翁仁康、盛小云、籍薇、种玉杰等带头创演高质量艺术作品,36个团体会员积极响应,动员引导广大曲艺工作者创作表演传播反映抗击疫情题材的曲艺作品。在中国曲协指导下,全国曲艺表演场所协作发展联盟于1月25日发出“网络开箱”倡议,西安青曲社、天津谦祥益文苑、成都哈哈曲艺社等众多成员单位通过网络传播曲艺作品;全国青年曲艺工作者联盟于1月31日发出倡议,广大青年曲艺工作者纷纷表示争做模范遵规守矩的践行者、疫情防护知识的宣传者、谣言等不良信息的坚决抵制者、打赢疫情阻击战的鼓舞者。

当前,中华民族正在英勇奋力地抗击疫情,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病毒传播的速度再快也远远不如网络的传播速度,病毒的破坏力再大终究抵不过组织和人民群众的伟力,疫情带来的阴霾一定会被人们心中的光明所驱散。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也带来了一些思考。一是思想政治素质应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首要素质。灾情能够成为文艺工作者迅速行动起来的命令,离不开文艺工作者在国家面对危难、人民面临危险之时所具有的政治敏锐性和职业敏感性。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放在思想引导工作的首要位置,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必修课和第一课,做到入脑入心有效果。二是动员能力应是文联组织发挥行业建设主导作用的关键指标。面对突发事件和急难险重的任务,文联组织系统能够立即启动,所联系服务的文艺工作者能够迅速行动离不开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要把动员能力包括应急处置能力、网络动员能力、组织体系建设能力、互联网传播能力等的不断增强作为文联增强组织活力、向心力、吸引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重要检验标准。三是现实题材应是当前文艺创作的聚焦点和主攻方向。这么短的时间内,一大批热情讴歌战斗一线的英雄事迹、积极宣传科学防范知识、倾情讲述众志成城的感人故事的优秀作品得以呈现,离不开曲艺工作者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敏锐捕捉生活素材和创作灵感以及高度的文化自觉。要动员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把更多精力聚焦到现实题材,与国家命运相连,与人民心手相牵,与时代发展相伴,书写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史詩。

猜你喜欢

曲艺工作者疫情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5·30,致敬最美科技工作者
《曲艺泉城》
疫情中的我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