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职业教育与提高我国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思考

2020-04-27李颖

科技视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职业专业

李颖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以高职院校为代表的高校教学质量的问题,描述了在德国职业学校访学时了解的教学情况,将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德国的职业教育进行对比,提出了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与途径,探索了高职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教学质量;德国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5.028

0 引言

真正对学生负责任的教师一直在努力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比如项目引导,让学生在开课时就明确正在教学的内容可以解决哪一类的实际问题。比如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利用业余时间看教学视频等,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完成教学指定的项目。但是有些学生只是打开课程网络页面,并没有认真去学。课堂上有的学生偷偷玩手机,有的学生犯困,更多人无所事事表现消极。教学效果总体不尽如人意。

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和学生都严格要求。很多学校在督促教师严格考勤的基础上,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干部再抽查。要求教师监督学生手机入袋,需要手机参与教学的也要保证手机在课堂上不做娱乐用途。学生自有应对的方法,比如交上去一个不用的旧手机,或者谎称没带手机。所以老师不但在每堂课开始时检查手机入袋情况,还要在授课中观察每个学生的情况。不难想象,面对几十个甚至活泼好动精力旺盛的学生,教师一边完成教学任务一边完成这些管理任务的压力和效果。课堂的教学质量仅仅依靠这些管理方法还是达不到本质地提升。

1 复杂的师生关系

一方面教师的权威逐渐弱化,大学教师对学生评分评优的影响力越来越小。相当一批学生不会因为教师的管理身份心生敬畏,也不会因为老师的学历和才学心生敬仰,他们当然也不愿意和老师交流,表现出来的更多是漠然。而另一方面,学生﹑教学管理者﹑家长﹑社会把主要的教学质量的责任压到教师身上。比如,有的学生认为自己上课不注意听讲是因为老师的授课不够精彩不能吸引他。有的学校管理者认为学生课堂纪律不好是老师管理能力欠缺。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大学没有学到真才实学是老师不够认真负责。实际上由教师直接操作的强制的管理往往引起学生强烈不满,最终又会体现在学生给老师的打分环节上。这将直接影响老师的年终考核乃至于评优评职称。

而高职学生求知欲﹑接受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不强会使教师不满。学校管理部门和家长的不理解也会使教师不满。这些不满极有可能反映到课堂上,这极可能使得敏感的学生反感,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这诸多因素造成师生情感的疏离。

良好的师生情感是教学效果提升的催化剂,是管理过程中摩擦的润滑剂。而情感的疏离阻隔了老师和学生的情感沟通,对教学效果必将起到反面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又苦于无从解决。

2 德国职业教育的观感

笔者曾于2018年在德国凯普腾第一职业学校调研一段时间。这所学校学生一般上午五节课下午四节课,和国内的职业教育相比,学生的学业任务是很饱满的。课上学生表现积极,自主学习能力强,自我管理能力强。我们当然非常急切地想探讨其中的原因。

首先,我们注意到在学校里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很少看到有人用手机。很快我们发现当地多数人长期把手机设置为静音,他们甚至尽量避免在公共场所接听电话。通过交谈,得知他們认为使用手机是很私密的事,无所顾忌地使用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所以尽量不在学校使用手机这项规定是首先被学生认同,然后依靠有效的自我约束来实现的。当然学生的认同,部分来自于强大的文化背景。

第二,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活跃来源于他们自受教育以来一直的习惯,换句话说,自学龄前教育开始学生就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自学龄前教育开始就被鼓励甚至要求表达自我的意愿,课堂上而不是课后,每个学生几乎总是要完成某种形式的任务。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而不是灌输和管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学生在选择所学的专业之前就真的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这个专业并且接受这个专业。这来自于从幼儿园就开始的系统的职业教育。系统的职业教育包括幼儿园与学校按照不同年龄孩子的接受能力,逐渐地介绍各种职业。企业也在系统的职业教育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被要求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了解企业不同岗位,包括接受学生的参观和体验以及在社区开展宣传咨询服务。职业学校作为专业的职业培训机构,会定期开展权且称之为职业展览会的活动。这种展览会邀请很多企业和学生及其家长参加。企业展示岗位需求,并安排一些包括咨询和制作等形式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大致了解相应岗位的职责。如果学生有兴趣还可以到企业进一步了解。职业学校则展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方法和成果,并给学生和家长提供职业培训方面的建议。

这样系统的职业教育使学生在选择专业之前,已经对很多专业具备了一些感性理性的认识。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某些专业,也有比较方便的渠道。所以学生从一开始学习专业之前,就对这个专业感兴趣,而且明白这是自己的选择,自己必须为此负责。和第一点类似的是,课堂上的积极表现首先来自于学生对课堂形式和专业的认同,然后依靠有效的自我约束来实现的。

3 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思考

比较我们看到的两国的职业教育。我们的实验室等硬件条件绝对是占优势的。教师的水平和教学方法经过十几年的学习和改进,差距也并不明显。真正最大的差别是学生的状态。也许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苛责教师为什么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为什么不能管住学生让他们好好学习。而应该更多地思考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乃至生活状态。

学生的求知欲望不强烈。有人认为是因为生活条件的改善,学生没有强大的生存危机,也不太相信好好学习可以改变命运。对比于德国的职业教育学生,不难看出更重要的原因是责任感的缺失。孩子们如果从小被动地生活和学习,等到他们接受大学教育的时候,就没有强烈的主观愿望,也很难有足够的自我管理能力切换到积极主动的状态。从小养成正确的观念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我们有时看到有人在公共场所大声的放音乐﹑看视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人不觉得这样不好,不觉得自己影响了别人,更不会认为这样其实很羞耻。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二十岁以下的青年在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等方面比他们的长辈做得好很多。当然不排除这里面还有其它的原因,但是自小接受的教育和文化认同应该是最主要的因素。

也许我们应该思考是不是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加入一些必修内容:如职业认知和初步体验﹑责任感的建立﹑手机合理使用﹑怎样看待电子游戏等。企业应该担当起职业教育的一部分责任,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参观﹑讲座、交流、现场操作等活动。社会应该培养更积极向上更符合时代特点的文化。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精神的营养,学校老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耐心和关爱。所有人的力量最终都是为了使学生从小养成自己去想﹑自己去做﹑对自己负责的习惯,从小培养对职业的理解和兴趣。

4 结论

作为一名专职的职业教育教师,并不想通过这篇文章推卸责任。而是想分析教学中有教﹑有学﹑还有教与学之间的沟通。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不能只靠教师的一己之力。当然,教师应该做的事有很多。包括深入地学习教育心理学,努力地和更多学生建立情感的联系,逐渐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职业和自己的未来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自己去想﹑自己去做﹑对自己负责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张青霞.新教学观价值探析及对职业教育的启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6月第33卷第10期:121-124.

[2]葛道凯.中国职业教育二十年政策走向.中国教育科学,2015年第4辑:51-73.

[3] 孔德忠,王志方.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年12期:21,39.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职业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