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堂的途径

2020-04-27刘姝

科技视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专业课育人思政

刘姝

摘 要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通过对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和现状进行梳理,在未来,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可从提高教师思政素养,组织编写课程思政教材,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

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J70-4;G65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5.026

全面推行課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举措,旨在使德育和智育相统一,推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课程是关键,针对人才培养特点和学识思想特征完善课程教学体系,秉持“课程承载思政”和“思政融入课程”的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将思政内容纳入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培养方案、教案设计等各个方面,以课程规划制定促进思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明确课程思政的内容和要求,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特色,合理嵌入育人要素,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观传导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涵养品行的过程,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1]。

目前,除了思政课堂,多数教师忙于教学,只有少数教师才会考虑育人,没有将思政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有些教师有意识地在专业课堂上引入思政内容,但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学生不易接受,可能与教师自身思政素养不高,教学方式单一,道德体系建设的滞后性等有关,如何有效地把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学生从心理上认同并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已成为课程思政教改的重要难题,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改的有效途径。

首先,教师自身应提高思政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老师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是学生效仿的对象,老师的学识和能力,对于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为人处世、明辨是非。广大教师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成为学生心中的灯塔,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把握好人生的方向。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必须欲正人先正己,加强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身人格。情怀要深,就是要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装着人民,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相连,在服务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成就个人梦想。人格要正,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自觉作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自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强化自我约束。从行为上践行思政教育,这是根本。

其次,要有丰富的思政知识储备,从各种途径加强思政学习,与时俱进。对于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专业知识过硬,教师还要学会将思政教育贯穿到专业课教学中,将两者结合起来,也就是融入性,要把价值渗透进所有课程,这才是回归课程思政教育的本位,也是课程思政改革的突破口,比如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教师李文文将艺术创作和思政教育巧妙结合,选在北京的红色遗迹写生,不但让学生领略了前人红色革命精神,还把革命历史题材纳入绘画素材中,创作出的画作引来不少人围观。浙江中医药大学教师梁泽华讲授中药炮制课,却在导入时用了很多时间向学生们讲述诚信:从解释杭州胡庆余堂“戒欺”匾额的由来到播放药店师徒传承的纪录片,学生们一下子被带入了那个不敢省人工、不敢省物力的世界。

好的教材除了包括专业知识,还将碎片化的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教材对于教师上课思路至关重要,指导教师充满逻辑地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设计教案。在课程思政的新形势下,教师要在专业课上融入思政教育,原有教材已经不能满足备课的需要,主要通过搜索网络碎片化素材,势必花费较多精力,因此,学校可以组织编写各专业思政素材,收集名人案例,社会热点新闻,帮助教师润物无声地将道德、品格、理想信念等思政元素渗透到专业课中。比如浙中医大组织编写了医学专业思政案例例集,包括华佗自制麻沸散,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李时珍尝百草终成《本草纲目》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融入了课题教学。长沙理工大学杜荣华教授、刘绍勤教授编著的《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案例(第一辑)》,该教材是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教材,也是湖南省出版的第一本“课程思政”教材。该书收录了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类专业100个“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案例。这些案例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机械类专业课堂教学,在蕴含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承载着浓浓的家国情怀、公民素养教育情感,在发挥着专业教育功能的同时,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思学生之所想,答学生之所疑,解学生之所惑,为解决机械类专业教师“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么教”和“应该在哪儿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提供了参照与示范。

转变教学方式,现在的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这一种模式,而应与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通过典型病例角色扮演及翻转课题模式,中医妇科学教师应敏丽帮助学生重塑了临床诊治思维,这一训练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培训,更注重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服务能力和人文精神。会计学院教师刘胜辉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潜移默化地立德树人。他认为,思政内化于会计专业,就是引导学生遵守财经法规制度,做到廉政审计。会计类课程均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理念,注重教会学生"做人" 和"做事"的双重技能,从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两方面将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结合财会新闻中的违规案例或是当下的热点焦点,给学生们准备思政‘盛宴。比如结合热映的《中国机长》中的台词,教导他们‘敬畏职责,敬畏规章。"

建立合理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促进课程思政教育。目前,高校都在积极投入课程思政建设中,方法多样,比如说同行评教,督导评教,专家评教,学生评教,及时反馈问题,相互学习,集思广益,相互交流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水平。还有微党课比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望道夜谈活动,加强教师自身的思政素养。课程思政建设目的在于育人,是否达到了育人的目的,应主要以能否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价值判断问题,能否明辨是非对错,能否辩证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为评判标准[1],从思想入手,思想端正了,行为就得以规范。然而,高校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多以评教为主,缺乏对育人对象、学生的评价[2],其实学生上课是否不早退,不迟到,不睡觉,不玩手机,能否认真完成作业,做实验时是否严格要求自己等都可以作为育人评价标准,此外,在专业课的平时作业或考试中可以出相关的案例分析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判断是非,明辨善恶。

之前思政课和专业课是两张皮,学生往往重视专业课而忽略了思政课,其实,育人不仅仅是辅导员的事,育人和教学对于教师来说也同等重要,而今,从思政课走向课程思政,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是思政课的重大改革,对于专业课来说,也是挑战。课程思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成效初见,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被发现,被解决,不管如何改革,采取什么手段方法,课程思政都是为了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江颉,罗显克.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684(32):85-88.

[2]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肖映胜, 张耀灿.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理念新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06):36-38.

猜你喜欢

专业课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