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
2020-04-27王津津刘宏伟
王津津 刘宏伟
摘 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提升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是工程教育中学生实验教学的重要场地,实验室安全是实验教学正常进行的保障,作为实验室安全体系三大要素之一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是工程教育认证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事故原因和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分析了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对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建设提出了五点建议。
關键词
实验室安全;安全教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中图分类号: G647;X92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5.020
0 前沿
工程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现代化工业经济建设中,对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其核心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2-3]。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基础平台,在工程教育中对学生工程意识和综合素质建立、健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高校实验室实验环境复杂,专业技术性强,危险源众多,一旦安全意识薄弱,就易引发安全事故。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实验教学正常进行的基本前提,是保障从事实验人员人身安全和实验室环境安全的首要工作,是工程教育的必然要求。目前,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体系建设通常包括三部分: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安全技术建设和安全教育[4],其中安全教育是前提,也是从根本上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源头。
1 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安全第一,教育为本。实验室安全教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实验室安全系数的高低。从安全教育大数据看,产生绝大多数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薄和安全行为失控。主要体现在下列方面:
(1)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绝大多数安全事故发生。人是实验室安全操作的执行者。进入实验室实验的人员的安全意识强弱及安全知识储备直接决定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美国著名安全生产专家海因里希对7.5万件工伤事故进行了调查,发现89.8%的工伤事故产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5]。李志红等通过对实验室100起典型事故分析发现,造成人员伤亡事故中80%的因素是因操作者违反操作规程或操作不当造成的[6]。如果能够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则可大大降低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2)现有实验室安全教育效果欠佳。实验室安全教育是预防实验室事故发生的源头,而大部分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堪忧。部分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严重缺乏或频率明显不足,安全培训大多也存在内容片面、方法单一、道具落后等问题,安全教育效果不佳。进入实验室的师生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能掌握不到位,造成实验室潜在的安全隐患。
2 安全教育体系的建立
根据实验室安全现状,结合近几年工程认证工作对实践教学要求,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学校、学院、实验室三级教育体系。学校层面,加强对全校安全教育的统一领导,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建立并完善相关安全教育制度,对学院的安全教育给予资金、技术、人员和政策上的支持。学院是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执行者,根据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和本院实际,出台专门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开展一系列针对性强、特色明显的安全基础教育。各实验室则根据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及学校、学院的专门安全制度,负责对进入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具体实验环境下的安全教育。
(2)打造系统、专业、全面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安全通识知识和技能(安全标识、水电安全、消防安全等)、专业安全知识和技能(化学、机械、生物、辐射等)和具体的实验室环境下的安全教育(危险源、仪器设备操作等)。通识知识和技能需要全校师生充分掌握,很多实验室安全培训也仅限于此,对工程认证专业是远远不够的。工程教育实验课更多的是在专业实验室完成,面临更多是专业问题。对工程教育专业要重点开展专业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精细化培训,确保将安全烂熟于心,固化于行。
(3)安全教育方法要多样化。传统的安全教育多为教师讲授安全知识培训,属于灌输式、填鸭式教育,形式单一,接受教育者多兴趣不大,教育效果欠佳。要大力开展互动式、体验式安全教育,在讲授时增引入案例和案例分析,增加师生间互动问答,激发受教育者的安全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通过动漫视频、漫画、安全知识手册等形式,增加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直观性、趣味性;通过张贴宣传画、安全标语、LED屏幕展播等形式,营造校园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组织实验室安全知识有奖竞答等活动增加安全教育的广泛参与度。在教育方法上,要加强应急演练实践,通过反复安全演练,生动形象掌握安全技能,提升安全意识,降低安全隐患。
(4)严格执行实验室准入制度。一般实验室准入制度都限于师生接受一定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后,签署安全责任书,即可进入实验室,实际上对师生真实掌握情况并不确定。可根据学校、学院、实验室逐级加入安全知识考试考核环节,考试考核通过后才可进入实验室。考试考核方式可以是安全知识考试、安全技能操作。对部分工程教育专业,实验室安全教育应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学时学分,只有学满规定学时,通过考试考核后才可以进入到实验室开展实验。
(5)建立事故零容忍的奖罚并举长效机制。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不能仅限于新生入学,进入实验室之前,而应将实验室安全教育融入每次的实验中,贯穿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对在实验室安全工作中有突出作为的教师或同学要给予充分肯定,进行表彰奖励;反之,对于任何违反实验室安全的行为,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应严格按照相应制度通报批评,并给予再教育,再教育期间禁止其任何实验室行为,若造成一定后果则应严格按照相关制度给予追责,严肃处理,以警示后人。
3 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工程教育背景下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断的规范、完善。在专业认证机遇下,建立和进一步强化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对实验室安全建设和培养国际化的工程专业人才有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
[1]第一份《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问世”.教育部,2014-11-13.
[2]都昌满.对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27-32.
[3]汤化伟,段体兰,邓苗苗.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高校基础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6):291-293.
[4]柯红岩,金仁东.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9):261-264.
[5]黄炳辉,李勇,卜建.安全准入制度是提高高校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举措[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50-152.
[6] 阳富强,朱伟方.基于WSR方法论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3):249-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