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高校车辆工程专业特色体系研究

2020-04-27邓利军刘祯王书贤刘朋向立明

科技视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实验教学特色

邓利军 刘祯 王书贤 刘朋 向立明

摘 要

地方本科高校车辆工程专业普遍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困境。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凝练、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等方面阐述了为实现特色发展所做的实践与尝试,以期能为同类高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经验与启示。

关键词

地方本科高校;车辆工程;特色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5.009

0 引言

在规模经历多年的扩张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即将由大众化阶段逐渐步入普及化阶段[1]。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将催生更为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在此背景下,众多高校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为此,很多高校纷纷摩拳擦掌,致力于探索创新、谋求特色发展。同时,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要求,高校应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突出特色发展,避免同质化倾向[2]。特色发展是指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与定位,结合资源优势与地域文化特色所体现的“一种个性化发展”[3]。特色发展能有效避免高校的盲目发展,是地方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为身处湖北襄阳的一所地方本科院校,湖北文理学院始终坚持特色发展的战略。学校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创新等环节无不渗透着特色发展的内涵。自2009年首次招生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校在车辆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取得了一些具有示范意义的成果与经验。

1 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功能,也是本科教育的第一要务[4]。近年来,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主要表现为[5]:

(1)人才培养背离社会需求。高校本科毕业生的输出与行业的需求不相适应,本科生就业形势严峻与企业招聘不到合适人才的情形同时存在。

(2)人才培养无特色,学生知识结构陈旧,不能“与时俱进”,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新需要。

(3)学生的素质、能力无法与企业的要求相匹配。

反观国际一流高校,其总能持续、稳定地输出大量的杰出精英。这与其长期以来秉承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密不可分。研究发现,国际一流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通常都具有一些共同特点[6]: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广博的学识,同时具备人文素养为目标;专业设置注重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课程设置强调学科交叉,着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视野与多元化思维;教学方式灵活、多元、创新,提倡师生双向交流与互动;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多元,突出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在深入学习国际一流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我校结合自身条件,努力找准定位,注重突出特色,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制定了特色鲜明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襄阳市汽车产业为依托,培养具备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及相应的应用能力,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能为国民经济主战场建设服务,能适应在汽车和交通领域从事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设计、试验、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工作、营销工作与管理工作。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强调校企协同育人,注重精机械、通电气、懂控制、善應用、强技术、会管理,充分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此外,考虑到专业知识更新周期的加速,今后还将紧密跟随汽车技术更新发展的步伐,根据就业市场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2 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

德国是工业强国,也是汽车王国,这与德国高校合理的课程体系密不可分。因此,德国高校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值得借鉴。通过梳理,不难发现,德国高校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具有以下鲜明特点[7]。

(1)突出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2)课程体系以机械设计制造为专业知识主线,以涵盖包括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电子、信息、计算机等学科知识的课程构建基础学科理论体系,以设计、制造、控制、测试等为能力目标构建学科基础课程。

(3)注重实践环节,实践实训合理穿插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学习借鉴德国高校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特点的基础上,同时兼顾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定位,并凸显特色,所构建的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8]。

(1)通识课程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均衡,以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为目标。

(2)学科基础课程以“机械、电气、控制”为中心,注重扎实根基、打好学科基础,注重知识序列阶梯与能力阶梯相统一,为后续专业课程铺路搭桥。

(3)专业核心课程立足于行业发展,以培养创新思维与提高动手能力为目标,注重“机、电、控”的学科交叉,注重校企协同培养。

(4)课程建设以汽车构造、汽车理论等重点专业课程带动专业群课程发展,探索并逐步建立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的课程群。

(5)理论课与实践实训课深度融合,持续优化和改进知识结构,注重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

在推进课程体系建设的同时,我校还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教师稳步推进教学改革。教学改革遵循“能力为先、注重应用”的原则。

(1)动态调整、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根据行业、企业及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动态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推陈出新,及时将行业的前沿和热点引入课程,淘汰陈旧、落后的内容。推进科教融合,将教师在科研方面的研究作为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校企联合授课,引入企业导师,将企业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等作为知识结构的有益补充,落实校企协同育人理念。

(2)探索并推广信息化的教学模式。首先在重点课程上推广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先进的教学模式,推动“案例式”、“项目式”、“讲练结合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总结经验,形成示范性的教学模式,然后逐步推广至其他课程。“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深层融入课堂,实现从简单的知识传授过渡到更深层的能力培养。

(3)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加强包括校级、市级、省级在内的各级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开放课的建设,推进立体化教材、特色教材的开发建设。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逐渐积累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视频,建立习题库、考试题库。通过信息化的教学平台实现与学生的及时互动,在线测试与答疑,教学信息发布。

(4)创新考核评价体系。革新传统的以结果考核为主的评价体系,实施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案。考核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大作业、论文、项目报告、汇报等形式,注重效果评价与能力展示,强化过程考核,重视能力导向。

3 实践实训

实践实训教学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然而,传统的实践实训教学通常以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为主,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训练,从而陷入了学生参与度、关注度低,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恶性循环。传统的实践实训教学往往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偏居多,设计性、论证性实验不足,造成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足;多个实验随各课程独立设置,零散而不成体系,导致各实验环节的关联度不高;实验设备更新慢,教学内容陈旧,试验方法落后,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部分实验环节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如场地、环境等,无法真正落实。

为保证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我校组织申报并建设了汽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将汽车结构、原理、性能测试相结合。汽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包括四个子平台:发动机拆装、底盘拆装与虚拟装配实验教学平台、汽车性能测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汽车电子电器测试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和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设计与测试平台。其中,发动机拆装、底盘拆装与虚拟装配实验教学平台主要承担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的展示及汽车发动机和底盘的实操与虚拟拆装的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加深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汽车性能测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主要承担汽车的各种性能的测试与评价方面的教学,通过实体测试与虚拟测试的结合,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汽车电子电器测试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主要承担对各种电器设备的故障诊断、信号采集、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的使用等方面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信号分析、数据处理、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设计与测试平台主要承担纯电动汽车结构、动力系统设计与相关测试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让学生了解并参与教师的科研,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

4 结语

当前,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地方本科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唯有立足地方,從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等方面不断创新,突出特色,才能突破发展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熊丙奇.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精英教育观”该退场了[EB/OL].2019-2-27[2019-7-19].http://news.sina.com.cn/c/2019-02-27/do c-ihsxncvf81 17135.shtml.

[2]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1-1(2010-7-29)[2018-9-14].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 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3]苏宇.地方高校特色化发展战略论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3): 13-16.

[4]教育部.坚持以本为本 推进四个回归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EB/OL](2018-6-21)[2018-9-14].http://www.moe.gov.cn/s78/A08/moe _745 /201806/t20180621_340586.html.

[5]刘显贵,黄红武.“亲产业”的车辆工程专业特色体系研究与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7):192-194.

[6] 董泽芳,王晓辉.国外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特点及启示——基于对国外八所一流大学培养杰出人才的经验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4): 83-89.

[7]卢剑伟,张代胜,张良,等.中德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分析及启示[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6):126-129.

[8]孙艳玲.汽车产业链专业集群"1+X"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与实施[J].文教资料, 2017(8): 112-113.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实验教学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