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美术教学与审美趣味培养的研究
2020-04-27沈慧源
沈慧源
摘 要:艺术是情感的表达,工艺美术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有情绪感化效应,具有重要的人文、美学价值,是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之心理结点。本文依据美术趣味培养的相关理论,尝试开展互动、情境、比较、开放、情感等教学策略,从而达成陶冶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工艺美术教学 审美趣味 教学策略
职高美术要追求工艺作品的趣味性。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审美趣味培养。然而,大多数职高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注重的是对教材中的显性美术知识和技巧传授,缺乏对隐性的美术趣味的培养,审美情趣低俗化现象严重。职高美术生是审美情感培养的最重要阶段,本此,笔者依据审美心理中审美情趣培养原理,以开展互动方式、情境方式、比较方式、情感方式以及开放方式教学策略实践探索,力求提高职高美术审美趣味教学的隐性知识培养的显性化,做到科学有趣和整体推进。
一、认识职高美术的审美趣味教学
审美趣味是个体对审美对象、审美风格和审美情调的喜爱和偏好,是个人在审美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审美趣味受个人的精神境界制约,因而有健康、病态之分。个人主观爱好即是其审美态度的表现。审美趣味代表着一个人的审美鉴赏能力,即主体对审美对象的鉴赏、评价、赞美,是一个人审美的感受能力、知觉能力、想象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整体表现。每个人的生活状况、文化素养和社会实践的差异,决定其自身的审美素养、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不同,从而形成审美趣味。培养良好的审美趣味,是我们职高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
1、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与实践性,于形式美中领悟审美趣味。
审美是从感受美的形式开始,然后才是情感反应。本此,审美趣味培养首先要感受美术的形式美,即感受美术作品的形象、色彩、构图等。我们的职高美术教学也应当在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中形成审美趣味,并在形式美中反映审美趣味。美的内涵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但它本身是一种主观感受。因此,职高美术教学要在美术知识、技能传授显性知识培养中强调学生审美评价和审美态度的培养。我们侧重于运用不同美术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在感受、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表达自身感受。因此,师生只有在品鉴美术作品中领略到自然美、社会美的视觉表现形式,达到在自己美术创作中表现自己的审美趣味。
2、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于情感中陶冶审美趣味
情趣是情感与兴趣的产物,美术课标要求学生在美术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与创意。我们通过美术作品明确其艺术形象,体验其艺术魅力,建立与之相应的特定的情感与情趣。 我们知道,审美趣味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要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要全身心的积极参与,要有充分表演的氛围,是在个体表达和个性创意中养成的。
3、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于人文精神涵养审美趣味
美术课标要求,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审美理想的制约感受美的情感反应,个人的审美理想是在自然社会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我们的美术教学,追求在自然人文学习中开展审美趣味培养。我们的美术课教学强调人文知识学习,注重感受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美,体现出对不同的美术作品的尊重、理解、欣赏。在这样的欣赏过程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进程,这样的分辨美好、丑恶即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
二、职高学生美术审美趣味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互动教学策略——和谐的氛围
课堂的活力在于互动,互教互助才能达到课堂情趣交融。我们把互动体现在彼此作品的观摩与鉴赏全过程,共情于交换交流,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要提倡和諧课堂,树立良好课堂艺术氛围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观念。在我们的教学中,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情境,在“课堂艺术”中滋养审美趣味。我们体会到情感是要情感唤起的,教师首先要有愉悦心态,再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继而共创愉悦的课堂,达成美的熏陶。教室环境的布置,同样是情境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课堂上的艺术气息。
2、开展作品的互动式评价
美术作品的二度创作审美是美术课的互动的主要方式。在我们职高的美术操作课中,一定要安排师生美术作品推敲的辩论环节。我们体会到,开展作品的互动评价是审美趣味培养的载体。我们的美术教室坚持师生美术作品一周一展制度,组织学生的布置展过程是良好的互动教学。教师要引领好课堂观摩,多主体的点评,审美碰撞,美感品味。
(二)情境教学策略——层层的体验
具体设计“美术情境”,并运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在美术经典中学习,增进学生的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能力是由感觉到知觉然后是审美情感与审美行为,即感知美好事物的能力。美术教师应从正确引导与强化学生的感觉体验入手,培养学生审美直觉。如采取有效手段及措施,对于重点讲解的那些美术名作,要从作品的诞生、作者的观点与艺术原则等多视角,让学生感受,并能在多视角的评价中提升自己对美敏感性。
鉴赏梵高的《向日葵》,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自然状态的向日葵、梵高的人生,继而是梵高的《向日葵》到各名家的评价过渡。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观察和品析,把学生的感官充分调动起来。然后,学生体验用色与用笔特点、说情感影响等问题。鼓励学生说,如说到笔触扭曲、强烈色彩下的视觉冲击力、颤动人心的激情,明快而单纯的色彩、每一朵花都看成是一团火焰等等。使学生内心深处与画作产生共鸣,进而获得与画作更深层次联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得以有效提高。
2、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强化学生的审美态度
工艺品作品的创作常常具有个体性,是从个人角度进行形象绘制、体验感知、创作加工和情趣表达。在我们的职高美术教学中,重视专家讲座与点评的引领,依托嵊州的根雕作品展引导。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做好操作室学生根雕作品展示,做好学校根艺展示厅的建设;适时且有目的地去嵊州文创主题馆根雕阵列室上课。这样能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进而对美术作品有多角度、多层次的体验,提高美素养。
3、在身边美术作品中体验,强化学生的审美经验
品读美术作品的独特魅力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我们从学生能读懂的艺术形象掀起。我们建立“美术教师就是工艺美术家”理念,要求美术教育具备教学创作能力,并在课间创作,在课堂上与学生切磋,促进学生的体验、想象、创造。例如我们的木雕班学生去参与中国(嵊州)根雕艺术精品博览会开幕暨“雕圣杯”根雕现场创作大赛活动,感受周扬等校友根艺大师的现场创作比赛,聆听评委们的点评,感受颁奖仪式,从而加深对作品意境体会。
(三)比较教学策略——迥异的艺术
美术作品有具象抽象之别,在喜欢具象美术、疏远抽象的作品的表现上职高学生尤为明显。如“马”,学生比较喜欢徐悲鸿的,并认为韩美林乱涂,像爱德华·蒙克的《呐喊》则茫然。我们的根雕中的艺术造型,特别是自然肌理部分追求抽象的趣味。因此,我们的教学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训练过程,要引导学生深化对艺术理解,要拓展学生的审美层次,形成科学的审美观。我们从帮助学生查阅资料开始,我们与学生讨论如何更好地参与美术活动;我们要选用不同理念、不同作家、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进行教学,我们的目标是要学生知道艺术的诸多流派共存。这样我们的学生正确的审美态度,在一定的程度上理解作者的追求,作者的情感。
(四)开放教学策略——生活中学习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审美修养应从培养健康生活情趣入手,要多培养高雅的情趣,提高审美趣味。职高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结构明显制约其美术活动的展开。职高教育是开放式办学,我们要利用好这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环境;我们要发掘多种多样的美术作品,并理解其健康因素;我们在组织参与多种美术大赛、美术展览、名画解读角、写生和临摹优秀作品展等,培养学生审美趣味。此外,我们还合理地安排学生体验少数民族文化与美术作品,并尝试美术创作,使学生在更广泛的自然人文环境中感受美实现审美情趣的升华。
(五)情感教学策略——情感之交融
美术是人类情感的表现,是一种文化行为。要理解学生审美活动中所得到的情感体验和精神洗礼;积极向上的情感是学生上好美术课的源动力。职高美术教材中的美术作品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我们在应用这些藝术作品教学时,曾尝试以作品的情感为切入点,开展对作品的阐述与共情。在我们对学生的反应观察中,收到特别好的效果。
“审美是个体欣赏、鉴别、评判美丑的特殊能力,是在审美个体实践经验、思维能力、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是以主观爱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学生对于自然、社会的审美趣味,能够通过丰富美术活动得到熏陶、强化。在职高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以显性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为先导,在美术活动中体验其潜在隐性情感,在探讨与交流中体现隐性知识显性化。总之,职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是职高美术课的重要目标,是做好学校美学教育重中之重。探讨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并在各级各类的美术大赛与美术作品展中体现出优异的成绩,这关乎学生的审美趣味。职高美术教师应,应加强对课堂审美因子的挖掘,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把学校审美教育落到实处,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艺术条目.
[2] 尹少淳主编.美术课国家新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 程剑飞 陶蓓蓓. 空间语境下的根雕艺术美学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1,(21)
[4] 柯义森.根雕独特造型艺术审美探析[J].雕塑,2014(3)
(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浙江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