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书写“三个着力”的潇湘答卷
2020-04-27刘骄吴金刘林翔
刘骄 吴金 刘林翔
时间长河,川流不息。总有一些重要的节点,让我们铭记在心、力量倍增。对7300多万湖南人民而言,2016年3月8日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指出“要创造性开展工作,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高瞻远瞩定方向,殷殷嘱托暖人心。四年来,湖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着力”重要指示,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书写了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崭新篇章。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三个着力”首先强调的就是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要以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打赢这场硬仗。
去年年底,在省国资委调研时,省委书记杜家毫特别强调,要聚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引导国企突出主业、深耕实体,推动瘦身健体、提质增效。
3月13日,华菱集团下属的湘钢生产车间,一派火热景象。作为湖南省最大的省属国企、全国钢铁行业十强之一和全球主要宽厚板、汽车板、无缝钢管供应者之一,华菱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扎实做好稳队伍、稳客户、稳安全工作,一季度主要产品产量、营收、利润均实现“开门红”。
然而,几年前的华菱集团,却并非这番景象。2015年到2016年一季度,华菱集团连续亏损40亿元,负债率一度高达86%,资金链随时有断裂风险。换句话说,彼时的华菱集团已到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何去何从?公司决策层不得不酝酿资产重组方案,萌发出“变钢铁实业为金融企业”的想法。当此紧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提出“三个着力”重要指示,并在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必须“振兴实体经济”。
这让困局中人看到了曙光、找到了方向、坚定了信心。湖南省委认真组织学习贯彻、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决定以“三去一降一补”为切入点,实施“一揽子改革”,支持华菱率先探索钢铁企业“转型自救”之路。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下,华菱集团最终舍弃不切实际的原资产重组方案,回归实业。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企业效率,瞄准高端细分市场……经过一揽子改革,当年华菱集团便实现扭亏为盈。
几年时间过去,华菱集团拿出了惊艳众人的成绩单。2019年,集团重点品种钢销量超880万吨,21个系列近50个品种替代进口,湘钢5G+智慧天车、涟钢云数据、“智慧衡钢”等智能化项目加速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330亿元、利润85亿元。
“从年亏损数十亿打算用金融换钢铁重组求生,到去年营收1330亿元、利润85亿元,华菱的华丽转身,靠的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稳住实体,突出主业,坚定不移‘脱虚向实、转型升级,探索走出了一条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之路。”华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志强说。
华菱集团的变化,正是湖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缩影,见证了湖南省委省政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坚定决心和务实举措。
2016年全国两会甫一结束,湖南省委常委会会议就审议《湖南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当年8月,湖南省政府印发《湖南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规划(2016—2020年)》。从那时开始,湖南打出一系列“三去一降一补”组合拳,具体包括制定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府债券置换、清理涉企收费、推进轨道交通装备为重点的新兴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
对这套“组合拳”,省委书记杜家毫曾巧用五句成语进行阐释:“去粗取精”去产能,“旁敲侧击”去库存,“化险为夷”去杠杆,“多措并举”降成本,“扬长避短”补短板。
加和减,既是辩证法,也是方法论,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抓手。近年来,湖南坚持创新引领做“加法”,以智能制造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决落实国家政策要求做“减法”,淘汰落后产能。一加一减之间,成效有目共睹。一方面,钢铁、煤炭过剩产能持续化解,另一方面,一批制造企业进入工业4.0时代,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16家,列入国家智能制造专项项目28个,智能制造成为湖南一张亮丽名片。
2017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与会代表有一项“特别行程”——赴长沙市集中观摩考察八个产业项目。此行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进一步促使全省上下以产业项目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随后,省委连续开展以“五个100”为主要抓手的“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三年召开四次产业项目推进大会,“以产业比实力,以项目论英雄”的导向在全省日益成为共识。2018年、2019年全省工业投资分别增长32.4%、17.8%。
在此基礎上,2019年,湖南又着重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年”活动,率先公布省市两级涉企收费“四张清单”,率先将企业减负工作纳入全省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出台招商引资“十个严禁”,取消各类行政权力105项,公布200件“一件事一次办”事项……一系列自我加压、自我放权的改革,催生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蓬勃之力。
谋篇布局,渐次推进。一年有一年的大手笔,一年有一年的大收获。四年来,全省共查处涉“地条钢”生产企业24家,涉及粗钢产能约500万吨;煤矿数量削减至2019年底的149处;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563家;每年退出规模工业企业数量超过1000户。2019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2∶37.6∶53.2,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逐年加快,2019年增长8.3%,排名全国第4位。
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今年1月13日,省人民会堂掌声如潮。省长许达哲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要重点抓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会”八项工作,办好12件重点民生实事。几乎在每年的全省两会上,省政府这样的“民生实事清单”都会如期与全省人民见面,并在年底按期向全省人民兑现。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四年前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殷殷真情系民生,要求湖南“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四年来,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以一份温情、厚重的民生答卷,托举起三湘父老“满满的幸福感”。
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汹汹来袭。正值岁末年初,疫情之下,民生难题突显。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一手抗疫情,一手保民生,用各级党员干部的辛苦付出换来万家团圆和幸福安康。为切实保障医疗救治和防护用品、保障“米袋子”“菜篮子”稳定、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各相关部门全力加强物资生产供给,着力维护疫情防控期间市场秩序。虽然战“疫”激烈,但老百姓的“米袋子”满满,“菜篮子”豐盛,价格相对稳定,日常生活无忧。
疫情之下,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应急需求面临更多难题。为全力做好困难群众疫情防控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湖南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向各市州、县市区政府和省直机关各单位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做深做细做实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和关爱帮扶各项工作,确保困难群众的生活不因疫情受到影响。
湖南是精准扶贫首倡地,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近年来,湖南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遵循,不断强化精准扶贫首倡地的责任担当,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锲而不舍向绝对贫困宣战,一年接着一年打,推动脱贫攻坚战步步深入、捷报频传。2012年,湖南贫困人口尚有767万,贫困发生率13.4%,全国15个连片特困地区,湖南就有两个。至2019年底,全省减少农村贫困人口747万,年均减贫超过100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36%。截至目前,省内“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基本解决,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今年2月,省政府批复同意2019年拟摘帽的邵阳县等2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至此,湖南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为减轻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湖南响亮提出“两场战役一起打、如期脱贫不动摇”的口号。2月下旬,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做好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十条措施》,从加大消费扶贫力度到做好扶贫小额信贷,从助力贫困户返岗稳岗就业到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生产,一条条一款款,直指脱贫攻坚难点、痛点、堵点。截至3月上旬,湖南省驻村帮扶工作队已全部到岗,逾5万名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奋战在全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最前线。扶贫项目纷纷复工,春耕春管全面铺开,全省上下正在向贫困的最后堡垒发起总攻。
挖掘机伸出“长臂”挥铲挖土,工程车辆来回奔波运送土方,戴着口罩的工人们忙着桩基施工……3月8日,浏阳市官渡镇芙蓉学校项目建设现场一派忙碌。预计今年秋季这所崭新的学校就能建成开学。芙蓉学校建设是省政府实施的重大教育民生工程,自2017年启动以来,计划到2021年在全省71个县(市、区)建设100所中小学校,让贫困地区孩子也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就在同一天,在怀化溆浦,202名当地返岗务工妇女坐上K4534次列车。这是溆浦县第6趟返岗复工扶贫专列,也是一趟妇女务工专列,202名妇女免费乘坐专列返回杭州上班。疫情之下,稳就业是保民生的压舱石。湖南各地纷纷出台措施全力缓解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从全力开通返岗务工“直通车”到出台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具体措施,从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到帮扶重点企业招工,一件件、一桩桩,都是对民生热点的牵挂和回应。
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医疗是民生之需、住房是民生之要……过去四年来,湖南聚焦“看病难”“就学难”“住房难”等民生难题一个个破解,纾解民生之困。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城乡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年年上涨,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已连续多年稳定在95%以上,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县市二甲公立医院实现了全覆盖;率先实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普遍提高乡村教师、退役军人待遇,提高最低工资、城乡低保、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湖南交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合格答卷。
抓民生,既要有底线思维、又要有顶层谋划,既要从大局谋划、更要在细处发力。这些年,湖南在民生领域的投入只增不减,2019年湖南全省财政民生支出增长7.7%,占财政支出的70.3%。财政支出力度传递民生温度,幸福新湖南的温暖图景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有“质感”。
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湖南作为农业大省,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四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总揽“三农”工作,明确以建设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为引领,以打造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链为目标,以实施“百企千社万户”“百片千园万名”工程为抓手,以推进品牌、特色、质量、产业融合、科技、开放等六大强农行动为重点,高起点绘蓝图,全方位聚合力,大力度抓落实,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3月9日,省委书记杜家毫前往岳阳市屈原管理区河市镇,考察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培训基地。杜家毫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而工厂化集中育秧是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要以此为突破口,不断提高生产质量、效率和粮食产量。落实落细惠农政策,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为推广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2020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再次着重强调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大力改善農村人居环境。而今年省政府要重点抓好的12件大事中,有关农业的事项就占到了5项。
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耕田,在温室里催芽,在流水线上育秧,用几天的时间就能种植上百亩农田……故事的主人公孔蒲中是浏阳市达浒镇金石村一位普通的农民。近年来,他依靠“水稻+生态种养”的生产模式,不仅让自家生活过得红红火火,还将种田经验总结推广,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2018年,他被请进中南海,受到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从传统耕种到生态种养,从传统农民到变身为新型职业农民,孔蒲中的经历其实就是湖南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生动写照。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盐津铺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不断研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从传统食品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让老百姓吃得更加健康放心。“我们不断提高食品工艺,在设备、技术、标准和生产管理等方面下大功夫,建立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研发创新体系。我们还和大型连锁商超紧密合作,借助它们的渠道优势,通过盐津铺子‘店中岛的投放,塑造品牌形象,提升销售业绩。同时,我们十分重视消费者的体验和反馈,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盐津铺子董事长张学武说道。
地处洞庭湖腹地的南县,是全国唯一人工围筑而成的湖区纯移民县。南县利用独特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稻虾综合种养。2019年,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55万亩,年产值达130亿元,有效带动15000名贫困人口脱贫。南县副县长孟祥胜介绍说:“在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稻为虾遮阴,为虾提供微生物、野草、昆虫等天然饵料,虾的排泄物和壳为稻施肥。相比普通稻田,稻虾生态种养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50%以上,实现了‘一水多用、一田多收。这既发展了绿色农业,也推动了农业产业升级。”
农业现代化,最终要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湖南实施的“百城千镇万村”工程,就是要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吉首市寨阳乡的坪朗村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厕所革命”,走出了一条“绿富美”的特色生态文化旅游路子,成为美丽乡村的湘西样本。如今,走进坪朗村,青山连绵,碧水蓝天,一栋栋别具特色的苗家民居错落有致,无论远近游客都被这美丽乡村图景所吸引。
四年来,湖南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明显。2019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850.19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打造形成了粮食、畜禽、蔬菜等一批千亿级、五百亿级的优势特色产业链;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达1.65万亿元,跻身全国七强,成为全省3大万亿产业之一;粮食总产连续稳定在600亿斤以上,全省优质稻突破4000万亩,高档优质稻发展到1230万亩;全省注册农机合作社达5334家,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首度迈上50%的台阶,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3年实现负增长;全省过100亿元农业企业4家、50亿元—100亿元企业5家、过10亿元企业70家,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47家、省级龙头企业708家……湖南用不懈的努力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勤劳勇敢的三湘儿女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三个着力”领航湖南高质量发展,在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征程上书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