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身许国

2020-04-27言禹墨

曲艺 2020年2期
关键词:原子弹女儿爸爸

(上表)1964年10月16日下午,在新疆罗布泊,随着一声巨响,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一声巨响,震惊了全世界。所有西方国家都在猜测,到底是哪个大好佬领导中国造出了原子弹。但是当时这个名字是国家特级机密,不要说外国不晓得,連大多数中国人也不晓得。几十年过后,当我们翻开这永垂青史的一页,看到了一个久违多年的名字——王淦昌。王淦昌是江苏常熟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是德国柏林大学博士、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但是,自从他接受研制原子弹的任务以后,便隐姓埋名,远走他乡,断绝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包括自己家小子女。他改名叫王京,和家里人说在西安工作,其实他去的是大西北的核试验基地。这一去就是六年,直到1966年年底,他终于回到北京来探亲。

(中表)王淦昌的家小叫吴月琴,比王淦昌大三岁,虽然她字么不识几个,像煞搭大科学家不大相配。但是她身上具备了中国传统妇女的美德,温柔贤惠,勤俭持家。对丈夫的事业,她虽然不了解,但是也不过问,只晓得照料好这个家。男人的心思全在工作上,这六年,全靠她一个人把几个孩子抚养长大。

(下表)王淦昌一共有五个子女,前头四个已经长大成人,参加工作,家里只有最小的一个女儿,叫明明,今年15岁。明明从小在常熟由外婆带大,回到北京没有多少辰光,父亲就去了大西北,所以她对父亲的印象非常模糊。今天下午,明明放学回家,把书包往椅子上“啪”的一扔,转身回房间,“砰”的一声,甩上了门。

吴月琴 (表)吴月琴一看么,今朝囡唔不对哇,放学转来气呼呼,推门进来。(白)明明,你做啥介?

明 明 (白)没什么,学校汇报演出,跳《东方红》,把我刷下来了。

吴月琴 (白)怎么会?你不是跳得蛮好的嘛,还得过舞蹈比赛冠军!

明 明 (白)哼,就算我拿了世界冠军也没用。

吴月琴 (白)到底哪哼桩事体?

明 明 (白)老师说,这次演出是给市领导看的,人选要严格把关,王明明家庭成分有问题,不能代表学校上台。

吴月琴 (白)伲窝里么有啥问题介?

明 明 (白)还不是那个老问题!妈,我问你,爸爸到底是干什么的?

吴月琴 (白)你爸爸留过洋,是博士、教授,是做大事的。

明 明 (白)那为什么有人说他是反动学术权威,还有人说他是外国间谍?

吴月琴 (白)倷别听外头人瞎说。

明 明 (白)那他这六年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一点消息没有?

吴月琴 (白)我亦不晓得。

明 明 (白)妈,你真够糊涂的啊!(表)“笃笃笃”,一阵敲门声响起。

吴月琴 (白)啥人啊?(表)吴月琴打开门一看,门口立了一个老先生。(白)你寻啥人?

王淦昌 (白)是我!我是王京。

吴月琴 (白)王京?不认识,你走错了。(表)吴月琴说完想要关门。

王淦昌 (白)不不不,月琴,你难道连我都不认识了吗?

吴月琴 (表)吴月琴再对眼前的男人仔仔细细一看,只见他皮肤墨黑,两鬓斑白,面孔上的皱纹横一道竖一道,但是从那双眼睛还是看出来了。(白)淦昌!你是王淦昌!

王淦昌 (表)六年了,已经六年没人叫他“王淦昌”了。现如今妻小的这一声呼唤,有如隔世之音,他听在耳朵里,既熟悉又有点陌生。(白)月琴,你再叫我一声。

吴月琴 (白)淦昌!

王淦昌 (白)对,我是王淦昌!

吴月琴 (白)淦昌,你怎么变成这幅样子?

王淦昌 (白)是不是老了?

吴月琴 (白)是啊,六年了……(表)吴月琴眼泪都下来了,要紧拿他手里的旅行包接过来。(白)快进来。明明,快点出来,你看看谁回来了?

明 明 (白)明明想娘这么激动做啥?谁回来了?出来一看,门口一个陌生男人,娘还搀着他的手,那哼道理,这么亲热?(白)妈,这是谁呀?

吴月琴 (白)你不认得了?他是你爸爸呀!

明 明 (表)爸爸?哪哼可能,虽然六年没见,但明明对自己的爸爸还是有印象的,温文儒雅,风度翩翩,像个大学教授,怎么会是眼前这个人呢?(白)妈,你不会认错人吧?

吴月琴 (白)哪哼会介,他就是你爸爸,快点叫爸爸!

明 明 (白)哦……爸爸……

吴月琴 (表)月琴要紧到里面绞了把毛巾。(白)淦昌,你先洗把脸休息些,我去烧两只菜。明明啊,快点给爸爸泡杯茶。

王淦昌 (表)王淦昌从包里摸出一样物什,是六年前答应给女儿的一样礼物。(白)明明,这是你最爱看的《十万个为什么》,爸爸给你买了最新版的!

明 明 (白)我早就不看了,我都上初中了,谁还看这种书啊。

王淦昌 (表)王淦昌闻听,有些恍然若失的感觉。他走的辰光女儿只有九岁,还是小学生,现在已经上初中了。已经有六年没陪伴女儿了。(白)哦哦,对不起对不起,爸爸不好,我都忘了明明已经长大了。明明,那你现在学习成绩怎么样?

明 明 (白)班级里,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王淦昌 (白)好好好,那你在班级里一定是班干部、三好生啰?

明 明 (白)哼,想得美,才不是呢!

王淦昌 (白)哦,为什么?

明 明 (表)明明一甩头,没接这个话茬。

吴月琴 (表)正在王淦昌有些尴尬的辰光,吴月琴饭菜烧好,一只只端出来,摆到台子上,三家头吃饭。吴月琴搛了一个鸡大腿,摆到男人碗里。(白)淦昌,吃只鸡腿。

王淦昌 (白)明明长身体,明明吃。

明 明 (表)哪知王明明瞥了一眼鸡腿,满是嫌弃。赛过不是一只鸡腿,而是一只炸弹。(白)我不吃。

吴月琴 (表)吴月琴看女儿的样子,晓得她对王淦昌还有成见。(白)淦昌,别怪女儿。他在最需要你的辰光你却不在。她在学堂里受了气,不少问题转来问我,我也回答不出,女儿的问题也是我的疑惑。虽然我是信任你的,你淦昌在外头绝对不会做对不起我,对不起家庭,对不起国家的事体。但是你什梗点年数在外头到底勒浪做啥,你一直不讲,女儿对你的误会越来越深。今朝我也想来问问清爽。你在西安到底做的什么工作啊?

王淦昌 (白)重要工作。

吴月琴 (白)啥个重要工作?

王淦昌 (白)这我不能够说的,领导关照过,这个是国家最高机密,不能对任何人说。说了你也不懂的。

明 明 (白)你怎么知道我們不懂!

吴月琴 (白)明明,那好什梗对爸爸讲话?淦昌,这六年你哪哼一直不转来呢?

王淦昌 (白)工作忙。

吴月琴 (白)怎么信也不寄一封转来呢?

王淦昌 (表)王淦昌不能说,他们在基地实验室每写一封信都要经过审查,而且戈壁滩沙漠环境恶劣,寄一封信难上加难。(白)不方便啊。

吴月琴 (白)寄封信也不来啊?你到底做的是啥

个工作啊?

王淦昌 (白)不该知道的不要问,总之一句话,能够完成这个工作,我这一辈子也就值了!

吴月琴 (白)好好好,我不问哉,过两日我拿几个小囡喊转来,伲一家人家总算可以团圆哉。

王淦昌 (白)恐怕不行,我明天就要走了。

吴月琴 (白)啊,明朝就要走咋?

王淦昌 (白)我这回只请了两天假,家里住一晚,明天下午就要启程了。

吴月琴 (表)吴月琴听到王淦昌明天又要走,气啊,等了六年啊,好不容易转来了,哦,你屁股还没坐热,又要走啊。只觉着鼻头管里酸溜溜,眼泪在眼眶里滚了滚,滚了滚。(白)淦昌——你一去多年未曾回,我是望穿秋水盼你归。这六年中,人不转,信不来,我是诉不尽愁肠流不尽泪,在风雨之中熬过来。这六年中家中少了个顶梁柱,父亲母亲我一人担,孩儿们在逆境之中长起来。这六年中历经艰辛难度日,好比黄连汤苦涩入口难,含辛茹苦已六载。这六年中你音信渺渺无踪迹,我是天天日日翘首盼,时时刻刻等你回。本以为久别重逢遂人愿,哪知晓一场惊喜转伤悲,不由我心头痛苦泪潺潺。(白)淦昌,你不要走啊!

明 明 (表)这时候,明明把筷子往台上“啪”重重一搁。(白)妈,他要走就让他走好了。

吴月琴 (白)明明,你怎么说话的,他是你爸爸呀!

明 明 (白)他这个父亲,有和没有有什么区别?从小到大,他管过我们吗?这么多年,我们能见到他几次?

吴月琴 (白)爸爸是在忙工作呀。

明 明 (白)妈,你还在帮他说话,他到底在忙什么,为什么一个字都不肯说?小时候学校里布置作文写《我的爸爸》,别人可以写我的爸爸是医生,是警察,是工人,我们呢,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因为有他这么个不明不白的父亲,大姐至今谈不成对象,二哥失去了推荐上大学的资格,我在学校里低人一等,什么都轮不上,每次都卡在家庭关系上。因为他,妈妈,你被居委会一趟趟传讯,那几个老太像审犯人一样审你,弄得我们在街坊邻居面前抬不起头来,这不都是他害的吗?

吴月琴 (白)明明,你太过分了,你还像一个女儿的样子吗,马上给爸爸道歉!

明 明 (白)应该道歉的是他,不是我!

吴月琴 (白)明明,你、你给我闭嘴!

王淦昌 (表)王淦昌呆脱,想不到女儿对他有这么大的意见,想不到他对这个家庭造成了这样大的伤害。他该怎么跟女儿解释?他一句话也不能讲!从当初接过研制原子弹的任务那一刻开始,他就立下誓言——上不告诉父母,下不告诉妻儿。王淦昌给自己倒上一杯酒喝入口中,却是堵在喉咙里,怎么也咽不下去。默默无言皱双眉,心潮起伏似巨浪翻。我身许国,名已埋,特殊的身份难公开,流言蜚语污名担,全家终日头难抬。女儿她,误会深深嗔怒目,老妻迎面哭哀哀,我是九转回肠痛愁烦。我说不出销声匿迹为何故,说不出千里迢迢相见难,说不出身负重任在肩头担,说不出亲人误解遭怨恨,说不出蒙冤受屈碎心肝。含悲仰天饮,苦楚心底埋,待等回程返,奋起攻新关,愿神州大地响春雷,扫除阴霾报春晖。(白)明明啊,将来总有一天,爸爸做的事体,你会晓得的。

吴月琴 (白)淦昌,小孩不懂事,是我没教育好,你不要动气啊。

王淦昌 (白)不不,是我的错,这样,吃好饭,我们一起去看电影,明明,好不好?

明 明 (白)我不去。

吴月琴 (白)明明,你今天非要让这个家不得安宁啊!

明 明 (表)明明心里是一百个不情愿,但是看见姆妈眼泪又要急出来,牛牵马绷只好跟了去。

吴月琴 (表)今朝三张位子哪哼坐法?吴月琴是个老好人,想囡唔对爸爸有气勒嗨,让俚笃坐勒一道吧,所以先望准里厢一坐。

明 明 (表)明明拿娘拉起来,让她坐在当中位子,自己坐进里厢,跟爸爸隔开来。

王淦昌 (表)王淦昌无可奈何,坐在外头。(上表)今天放的电影是《红色娘子军》,当时电影院的规矩,在放正片前,会放一段纪录片,或者是领导人出访的新闻,或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的重大成就。王淦昌一坐下来,只看见银幕上荒原寂寂,漫天黄沙,这地方再熟悉不过——新疆罗布泊。镜头一转,只看见一座高耸的铁塔,像一把倚天长剑,托牢一个球,就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看到这一幕,王淦昌呼吸急促,手心出汗,今天放的恰巧是第一次试验原子弹爆炸的纪录片,他的思绪也跟着电影画面回到了两年前,1964年10月16号。一声声指令此起彼伏,回荡在影院里:开机!预热!启动!10、9、8、7、6、5、4、3、2、1,点火!(中表)底下的观众也身临其境,感到一种难以形容的兴奋和紧张,大家屏住呼吸,整个电影院里寂静无声。(上表)“轰隆”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一个红色火球腾空而起,天上赛过出现第二个太阳,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形成一朵蘑菇云。“成功啦!我们成功啦!”试验现场一片欢声,所有人拿头上的帽子抛向天空,又喊又叫,又蹦又跳,还有人在沙地上打滚, 以各种方式庆祝试验成功。(中表)电影院里的观众也是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下表)突然,镜头扫过,银幕上出现一只熟悉的面孔,虽然他混在人群中,别人都不曾注意,但是有一人注意到了,就是明明。

明 明 (白)爸爸!

吴月琴 (表)吴月琴一个激动,男人回来以后,女儿第一次喊爸爸。(白)明明,你阿是叫爸爸?

明 明 (指着银幕)(白)爸爸,爸爸在电影里。

吳月琴 (表)吴月琴顺着明明手指的方向望过去,哎呀,实头有点像的。(白)淦昌,电影上的阿是你介?

王淦昌 (表)王淦昌哪哼?他心跳快是快得来,穿帮了穿帮了,今朝啥人想得到纪录片齐巧放这个,正是天穿。不过他做功蛮好,只当无介事。(白)怎么可能,你眼花了。

吴月琴 (白)我搭明明四只眼睛,哪哼会看错呢,是你!

王淦昌 (表)王淦昌听到妻子这么一喊,赶紧“嗒”一把拿妻子的手抓牢。(白)嘘,电影院里不能大声讲话。

明 明 (表)王淦昌这个动作,明明全看好在眼睛里,不是你,你这么紧张做啥?再看他眼窠里,泪光闪闪,不是亲历者,感情不会达到这种程度。明明顿时明白了,原来我爸爸一直不转来,是去造原子弹的?明明抬头再看电影,味道不一样了,看见原子弹科研人员一幕幕奋战的场景,她仿佛看到了爸爸这六年是怎么过来的。

王淦昌 万般滋味。

明 明 万般滋味。

王淦昌 都尝尽。

明 明 都尝尽。

王淦昌 只为那新雷第一声。

明 明 六年来难觅你踪与影,有多少委屈隐吞声。

王淦昌 我风洗面,雨冲淋,顶烈日,战沙尘,长夜伴我一孤灯,唯留亲情可慰我心。

明 明 你离家时节我尚小,父亲音容我记不清,多少回,问娘亲,言不由衷道不明。

王淦昌 四千米高原风雪吼,万里流沙浪翻腾,冰火之中见忠诚,然而面对妻儿我愧疚深。

明 明 只道你抛妻弃女良心丧,却不料荆山深藏你苦修行。爸爸啊,几番追问你因何故,何必至亲还要瞒真情。

王淦昌 我干的是惊天动地事,做的是隐姓埋名人,机密要事重千钧。

明 明 曾有千般怨。

王淦昌 愧疚万种情。

明 明 今朝终见晓。

王淦昌 尤不能言明,万望原谅我两三分。

明 明 万望原谅我两三分。

王淦昌 哽咽在喉。

明 明 哽咽在喉。

合 难出声。

明 明 (表)明明转过头,看见父亲还抓牢着母亲的手,也拿自己的手递过去,一家人三双手紧紧握在一道。

王淦昌 (表)王淦昌握着妻子和女儿的手,心中无限感慨,当全世界都快将他遗忘时,只有家人是最坚实的后盾。两行热泪从王淦昌面孔上流下来,因为他面孔上皱纹太多,横一道竖一道,所以眼泪也流成横的斜的直的,真叫老泪纵横。

吴月琴 (白)淦昌,你没事吧?

王淦昌 (白)没事,没事,我们看电影吧。(上表)第二天,王淦昌又踏上了开往新疆戈壁滩的列车,这一去,竟然是十一年,要到1978年,他才回到北京。他前前后后,整整有十七年背井离乡,隐姓埋名。他组织领导了研制原子弹、氢弹,是中国核科学和核武器研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表)“两弹一星”事外对于中国有着重大的意义,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实验,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可以说,是两弹一星让中国人挺直了脊梁。(下表)以王淦昌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也正是中国的脊梁,是我们的民族英雄,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的名字!

(本文为第十一期全国曲艺创作高级研修班学员优秀作品)

点评:

“中国制造2025”是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印发的、旨在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的战略性规划。而在29年前的1986年3月,也有一份名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被呈送到邓小平同志的办公桌上,并很快得到响应。这份计划就是后来为人熟知的“863”计划,王淦昌就是计划的发起人之一。但相较于近年来逐渐被受众熟知的邓稼先、程开甲、黄旭华等“国宝级”科学家,王淦昌的知名度似乎稍微低了一些。而言禹墨创作这个作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向受众介绍这位科学家在“两弹一星”事业中作出的贡献。

这样一个作品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要在短短几千字中把一位功勋卓著的大科学家的形象丰满地塑造出来,这也是对作者极大的考验。处理不好,很容易让作品落入叙述英模人物要“高、大、全”的一般范式中。为此,作者不写王淦昌17年在科研一线攻关的相关事迹,而是以他的家庭生活为主要素材。

在极端重要的核研究工作中,“失联”和保密是常态。而在这种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家庭矛盾必然随之产生。而在矛盾演进的过程中,妻子的贤淑、女儿的不满、王淦昌的苦闷等都自然而然地融入作品中。情与理的纠葛、国与家的抉择相交织,不但给作品提供了一片丰富的情感沃土,更让父亲的因子、丈夫的因子、科学工作者的因子完美结合,塑造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王淦昌。

英模难写,而言禹墨能把这个命题作文写得真实动人,一方面是他的家乡情结使然,另一方面也是他一以贯之的人文情怀使然。愿这个作品能走得更高、更远。

(点评人:江苏省常熟市剧目工作室编剧 霍进芳)(责任编辑/马瑜)

猜你喜欢

原子弹女儿爸爸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在中国引发原子图书出版热
我和爸爸
爸爸
和女儿的日常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
两次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去世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
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