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下小品创作与艺术定位的一些思考
2020-04-27崔伟
崔伟
我们今天广泛认知的小品艺术,已不同于戏剧意义上的小品概念。它不仅是戏剧学子创作和表演训练的载体与成果,而且在表演和观赏追求上也体现出戏剧与曲艺,甚至与综艺不可分离的痕迹,包括要从受众的相对封闭,转为面对观众、市场等。从当下小品现状看,此小品已非彼小品。若实在要给喜剧小品寻找定位和总结特性,是否可以这样说:它是在戏剧创作和表演小品基础上,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融入曲艺和其他流行的艺术形式手段,具有喜剧效果和广泛社会接受度的短小表演形式。
中国曲协非常注重在工作中体现文联组织的政治引领与文化担当,深刻践行“四个坚持”的要求,注重及时关注、热情扶持具有广泛群众基础,体现发展创新的艺术形式,尤其是基层、基础性文艺创作与健康发展。从对小品的扶植引导上,中国曲协也是既强调思想导向,也尊重艺术规律,并且与时俱进地支持小品艺术的求变、善变。比如,2019年10月份举办了首届全国原创曲艺小品优秀节目展演,不但产生影响,而且很有意义。
最初源于电视晚会的小品30多年来,艺术路径和风格的变化是鲜明的、巨大的,但总的趋势其实很明显,即表演主体的明星化、艺术表现的喜剧化、表演方式的效果化、故事题材的平民化。因此,在这样的艺术特色走向与强化中,小品已越来越离开了戏剧文化概念下小品的文学追求和艺术要求。
这种走向对不对,很难评价,它取决于社会发展和文化基础,包括创作和表演主体的文化与审美气质。是否好,则可以做些思考,因为从小品盛极一时到广受诟病,后续乏力,则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结论:取悦观众、依靠明星、注重观赏效果、追求市场效益都激活了新的小品表现方式,但也埋下了小品式微的隐忧。过分追求喜剧效果,把艺术作品绝对不能缺失的生活本身之深醇变得寡淡,把戏剧事件与情感最该具有的动人感人变得轻浮,把艺术欣赏最应具有的动人心魄和余韵悠长变得“相逢开口笑,笑过不思量”,把明星的社会和艺术影响力变得仅剩下明星效应而不是人物、故事、细節留给社会和观众的艺术生命力。
极为可喜的是,在中国曲协举办的首届全国原创曲艺小品优秀节目展演活动中,一股清风拂面,正风盎然,颇给有些不景气的小品艺术带来振奋,引发发展的思考。选推的节目,弘扬的精神,倡导的追求,呈现的作品等,都极为有力地引领鼓励了小品艺术的健康发展,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和示范作用。
当下小品创作和社会影响仍有很具优势的文化与社会价值,但也存在一些危机,若不及时重视匡正,不但其社会与文化的作用得不到发挥,而且长远发展的后劲也会受到影响。
当下的小品艺术已经成为喜闻乐见的一种融戏剧和曲艺于一体的新的时代艺术,以“轻骑兵”的优势担负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神圣使命,大有作为,应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
一是小品作品和小品作者群体要追求坚实的生活积累和深刻的艺术提炼。
文艺不论哪种体裁,都是生活的发现与表达,都是要源于对生活的捕捉和思考,对人的认识与感受,对情感的开掘与描写,给人以启示和希望。小品尽管体量小,也应知微见著,有着道德、筋骨、温度。小品应该成为当代艺术家奉献给广大观众寒天的一杯热腾腾的姜汤,温暖有几丝苦涩;暑日一碗清冽的凉茶,清凉但却沁润人心。因此,好的小品一定要有坚实的生活积累和深刻感悟做支撑。格局不大,格调不高,是因为缺乏生活,没有做到深入生活。于是编故事,设噱头,戏是编的不是心血和情感提炼出来的,怎么感人,如何深刻?生活这一课,小品作品和作者最缺。而创作规律则证明,小品创作对生活积累与提炼的要求最高。切记小品要在表现生活、发现生活上追求深而活,而不是浅而“嗨”;要在表现情感上做到细而浓,而不是廉而空;在塑造人物上要呈现灵而准,不是表而俗。
二是小品创作队伍应更加壮大,提升创作能力。
小品有着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创作规律,优秀创作人才和梯队呈现的人才接续是保证小品创作质量良性发展的基础工程、未来工程。但是目前致力于小品创作专业,特别是具有高水平创作功力的小品创作拔尖人才越来越少。小品人才队伍严重固化、年龄老化、能力弱化越来越严重,原因是近年来小品创作队伍很少有新人进入。缺乏人才的事业一定是没有希望的事业,所以小品艺术要繁荣发展,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必不可少。
三是小品培训更注重实际效果,内容应与时俱进。
小品培训要克服重所谓经验交流,轻思想锤炼的基础课,少时代感悟的政治课,无文学水平的公共课,乏理论评论的鉴赏课。近年来,国家极为重视文艺人才的培训,小品艺术也不例外。每年各个层级的培训数量不少,但效果明显吗?我认为是不明显的,更有很多常态化的培训主体是为培训而培训,试问培训方式、内容、师资、作品到底如何,是否真的达到了预期效果?我认为恐怕培训主办者也不会理直气壮。我们一定要珍惜当前党和国家对文艺事业高度重视的大好机遇,牢记质量是艺术生命线的谆谆教诲,要在攀登“高峰”,追求质量上锲而不舍。小品艺术与其他艺术还有不同规律,它的观念更新、经验总结、技巧磨砺与创作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要求更加高。但现在人才培养方法远远疏离小品现实要求,缺乏创新意识,培训应有的思想上提升,追求上鼓劲,能力上提高,作品上升华,英才上壮大作用不明显。
总之,小品艺术有着极为广厚的群众基础、辉煌的发展历程、远大的前行目标,在党和国家把“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战略一部分的时刻,小品艺术理应更好发挥“轻骑兵”的作用,有着一个更大的发展。
(作者: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责任编辑/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