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曲艺 一人生

2020-04-27左家琦

曲艺 2020年2期
关键词:白族大理曲艺

左家琦

大理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古朴且带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曲艺艺术在这里发酵并被继承着,有诸多的曲艺工作者为了曲艺传承发展奉献着毕生心力,郭晓梅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她曾任云南省曲协副主席,大理州、市曲协主席,多次荣获全国、省、州、市、局级先进工作者;1996年、2005年、2012年被评为大理市文化局优秀共产党员;曾创作白族大本曲、歌曲、舞蹈剧目等100多个,荣获各类作品创作奖(含与人合作作品)70多次。一曲艺,一人生,是郭晓梅人生几十年沧桑变化的映射,更是她人世路途的归纳。

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正如郭晓梅说的:“一辈子都在跟群众文化、曲艺打交道,有时做梦都在唱着小曲,作为一个大理曲艺事业的执着追求者,要想名副其实,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倒不是为了别人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自己必须问心无愧。”

曲艺该是有多大的魅力,才能让她如此感慨?

四十多年前,在许多文艺工作者不愿到条件艰苦、难以成名的基层文化馆工作的情况下,郭晓梅毅然选择了大理市文化馆,并且一生无悔地扎根在基层文化馆。农村、企业、学校、军营,到处都留下了她的足迹,留下了她的歌声。

自参加工作以来的四十多年间,郭晓梅白天和同事一起工作,晚上教群众唱歌,为搜集白族民间艺术素材,她走遍大理城市乡村,拜访老艺人,用几年时间收集编写整理了面临失传的《大理扬琴》专辑,被收入《中国音乐集成·云南卷》。那时交通条件不好,到农村去都靠自行车代步,但她从不叫苦,还经常和群众吃住在一起。只要是曲协的事,下基层或者外出演出,交流比赛,郭晓梅从未拒绝过,有时一年要参加十几场演出和比赛。几乎每次演出,郭晓梅都会专门创作几句与当地有关的新词,让观众感到十分亲切。为了协会的事,郭晓梅舍小家,顾大家。为此,家人无数次埋怨过她。

面对家人的怨言,郭晓梅知道她亏欠孩子们很多,特别是老母亲,虽然一直和她住在一起,却没有很好地加以照顾。但是,郭晓梅从来没有后悔,而是在默默付出的同时耐心和家人沟通,不断加强交流,最大限度地赢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家庭和事业同在一条跑道上前行。

她的家人曾经不止一次地说:“为了家里和个人的事情,她可以敷衍塞责,更不会低声下气地求任何人!可是为了协会和曲艺的事情,她不怕麻烦,不怕碰钉子,有时还忍受着各种冷漠的言语,但仍能为了工作委曲求全,跑断双腿只求把事情办下来!”

四十多年来,郭晓梅不计报酬,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地为培养大理当地白族大本曲新人动脑筋、想办法,找场地,找经费,努力创作新剧本的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协会活动资金和项目,不断争取外出展示、交流和演出的机会。

曲艺舞台尽心竭力

郭晓梅是倾注了毕生心血,矢志不渝地追求一项艺术的极致与本真,视大理曲艺事业为生命的痴情求索者。

人生,也就活上那么几十年,在郭晓梅看来,只要还有一口气,能够为大理的曲艺事业作点贡献,那就是莫大的荣幸。在她的眼里,艰苦朴素始终是生活准则,把所热爱的工作做好做得精致是行为的标准。有的学员居住在偏远乡村,她就骑着自行车,登门传艺,有的学员到家里学艺,她视学员如子侄,怕教授的知识生涩难懂,她会分解揉碎示范传授;怕自己所到之处麻烦别人,她从来都是方便别人,不计报酬……

为了开辟一条新路,让传统的大理曲艺艺术焕发生机,与现代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使其得到前所未有地推广、普及与光大,需要经常下基层搞创作采风和演出,住农村,工作苦、条件差,还都是义务劳动……图什么?她始终无怨无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会,有人找到了创作的灵感,有人汲取了艺术的养分,有人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有人迷失了自我。郭晓梅却认为,在基层,一个文化传播者最能感到被需要,是最欣慰的。曲艺诞生于民间,诞生于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比任何艺术都更具备群众基础和生活元素,也比任何艺术都更应该到群众中去,这也是她多年坚持贴近生活、扎根基层的切身体会。

在郭晓梅看来,什么是艺术家的责任,到基层走一趟就明白了!一位艺术家,不论你的成就多高、多大,只要能够多到生活中群众中走走,多辅导一下农村的人才,就一定能够很好地推动当地文艺事业的发展。四十多年来,郭晓梅深入大理村村寨寨,做了大量收集、整理、传承和培训工作,哪些村寨老艺人还健在,哪些村寨老艺人的技艺独特,哪些村寨又发现了新人,哪些村寨的老艺人的技艺面临失传的窘境……郭晓梅可谓一清二楚。老艺人过生日或者乔迁建房她会以个人的身份亲自到家中祝贺,老艺人家里有“红白事”她会像个女儿去帮助忙碌上一阵子,逢年过节她会代表协会前去嘘寒问暖,老艺人遇到实际困难,她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老艺人收了新徒弟,她比老艺人本人还高兴。为了传承、展示、弘扬和宣传大理白族大本曲、洞经古乐、大理扬琴和群众文艺普及发展,郭晓梅做了大量看似普通,实则卓有成效的工作。

“德”是安身之本

郭晓梅最懂得“没有君子不养艺人”和“观众是艺人衣食父母”的生存之道。曲艺是文艺战线的“轻骑兵”,灵活简便生命力强是曲艺的生态特征,一来是行头少,去哪儿演出都方便。她总是以敬畏之心面对观众和艺术,无论本事多大,上台表演都会不摆架子,恭恭敬敬地为观众献艺。她在表演内容上也从不含糊,严格按照艺术作品的道德尺度和审美标准打造作品,歌颂祖国,歌颂党,赞美生活,宣扬民族传統美德,用生动鲜活的说唱艺术传递正能量,以寓教于乐的情趣愉悦观众。

大理州曲艺家协会的好多会员大都家在基层和农村,好多会员进一次城都很难,还有一些老会员几乎就没有离开过生活一辈子的村寨,一辈子守着自己的爱好,粗茶淡饭过着朴素的生活。几十年来,每到节假日,特别是春节、中秋、国庆和敬老节,郭晓梅都会带着协会的文艺骨干,深入基层、农村,看望老艺人,辅导民间文艺队伍。每年协会都会在秋收或者农忙之后,争取资金扶持,抽出时间到基层开办传艺学习班,培养白族大本曲新人,学习白族三弦、白族风情对歌、吹树叶、白族大本曲演唱等。由于致力于传承和弘扬白族大本曲艺术,郭晓梅深受基层民间艺人们的尊重,连续三届连任大理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人比钱贵、德比艺高,这是郭晓梅获得的艺术褒奖。但是2009年退休至今,郭晓梅退而不休,在做好协会工作的同时,还在为大理的曲艺事业四处奔波,为培养曲艺人才,不计得失,默默奉献。

“艺”是事业之根

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文艺创作的素材都源于生活实践,并引领现实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郭晓梅曲艺艺术创作的特点。1983年,郭晓梅荣获市、州、省及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94年,与大理当地资深乐师一起提炼出一套有完整科仪展演程式的“洞经古乐”,为大理旅游服务,赢得了国内外游客和观众的喜爱与好评。1996年,作为白族音乐家小组成员,受国家民委委派赴荷兰和比利时举办“白族音乐会”。2003年,赴日本大阪参加“国际第92届地球音乐日”活动。

郭晓梅从事群众文化工作以后,白族大本曲《选秧官》获全国第十一届“群星獎”金奖,先后受到全国及省、州、市各级表彰70多次,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3次,省级13次,州市级44次。郭晓梅的好多作品(含与人合作作品)在大理当地既接地气,又受老百姓的欢迎,而且还是当地各种大小节庆活动的主打和常演节目。《旭日朝阳新农村》获得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三等奖,《大理是个好地方》获得第七届中国曲艺节优秀节目奖(同时还荣获第四届云南省文化精品工程),《问花》获得第八届中国曲艺节优秀节目奖、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优秀节目奖和“中国梦”全国优秀曲艺节目推选活动二等奖,《麻雀调》获得法国巴黎中国曲艺节“卢浮”银奖。这些剧目凭借它独具的艺术风采、艺术魅力和精湛的民族曲艺形式,向人们展示了大理曲艺艺术的精妙所在和创新风貌,受到大理当地广大群众的喜爱,赢得了诸多专家的肯定。

曲艺是不悔追求

2000年、2006年,郭晓梅两次被授予云南省“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从郭晓梅的艺术年表的脉络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她是一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活到老、学到老、唱到老、工作到老,拼搏和奉献到老的典范,是一位奖掖后学的谆谆师长。退休至今,她上剧场、下基层、进学校、赴外地,在曲艺的舞台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的现场、前沿,随处可见她忙碌而辛劳的足迹和身影。

作为一名党龄超过三十年的老党员,郭晓梅不断成长,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处处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同时注重学习党的最新精神最新规定,模范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完成支部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作为大理本土优秀的曲艺家,郭晓梅不但在修养、素养和学养方面出类拔萃,更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谈到对郭晓梅的评价,几乎我们接触的所有徒弟都异口同声地说:“郭老师的艺德和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了我们,‘人比钱贵,德比艺高。”

四十多年来,郭晓梅自觉自愿地一直辛勤工作忙碌在基层文艺第一线,她视工作为乐趣、视奉献为享受,在曲艺界党员队伍中极具代表性,我们期待以她的党性修养、人格魅力和精神感召力,凝聚广大曲艺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为大理的曲艺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一名从艺四十多年的老艺术家、老共产党员,郭晓梅用她的行动和品格书写了对大理曲艺艺术事业的执着,对大理白族民间艺术传承大任的重视,以及对党领导下的新生活的感恩和热爱。毫无疑问,郭晓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和品质,与我们当前所大力提倡的“德艺双馨”,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是契合与一致的,也是一名曲艺界优秀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品质。

猜你喜欢

白族大理曲艺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大理:梦游理想国
《曲艺泉城》
大理好风吹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花样云南(二)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白族
初访湖北鹤峰白族聚居区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