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舞多元化身体发力对传统舞蹈创作发展的影响

2020-04-26时特

ViVi美眉 2020年1期
关键词:发展

时特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现代舞身体发力的深入探讨和研究,阐述力在“动态意象”中运动的概念以及在现代舞中多元化的运用方式。通过分析相关的舞蹈剧目作品,再结合传统舞蹈的身体表现和编创方式,挖掘力量多元化运用在其中的实质性作用和意义,以及之后产生的辅助、融合、影响。

关键词:现代舞发力 多元化运用 对传统舞蹈影响 发展

现代舞的兴盛,使得身体和思想解放成了舞蹈必然,也是必需的发展方向。身体运动是舞蹈艺术的基石,而内在的发力方式则是身体运动的本源。经过严谨的探寻与发展,越来越多、越来越新奇细致的身体发力方式,带来的是越来越丰富的身体运动方式。变化、发展、协调,是现代舞者的身体,也将是所有舞者的身体。

一、现代舞的身体力量

(一)力的“动态意象”

人的肢体运动,在意识支配下,对身体产生的“力”加以改变协调,而后产生外部的运动形态和路线。舞蹈可以理解成一种“高级运动”,需要更多的这种改变协调能力,强调意识主导,用改变过丰富的“力”来丰富肢体。在现代舞中,“力”似乎超越了“力量”的传统概念,有着更多延展的内涵。苏珊·朗格在对她的舞蹈进行哲学探讨时,使用的最重要的概念:“動态意象”——舞蹈是一种活跃的“力的意象”:“一个舞蹈的构成材料就是这个非物质的力,只有在这种力的收缩和放松、保持和形成中,舞蹈才具有生命,而那个作为它的基础的真正的物理力反倒消失了。”而意象的概念为:“意象是带有情感的符号象征性,并具有精神内涵的艺术形象。它是外物形象的知觉审美形式与其象征意蕴的有机统一。”由此得出,“真正的物理力”消失,“虚幻的、非物质的力”产生,构成动态意象的“外物形象”组成,舞蹈的意象便得以确立。

(二)现代舞身体发力的多元化运用

基于“力”的动态意象呈现,现代舞中身体力量运用形式多样,单双三群,各有不同;这些不同的“力”便起到了舞蹈意象和表象的决定性因素。以不同的舞蹈形式为例,在独舞之中,所谓借力其实是假的,借的是自己发出的力量,再经过转换,变成所谓的“发力”。巧妙地利用这“假”的力量,来完成单一力量的转换,实现变化与发展。强调一个“借”字,它既是一种巧妙的发力方法,又是一种直接影响到动作可能性的因素,抬手,划肩,两个单一的动作,本来毫无关系,却也不失矛盾,但如果抬的这个手,去给肩膀一个压力,肩膀受力反弹,引发到下一个划肩的动律,这一个简单的互相借力发力的过程,不仅把两个本来无关系的动作联系起来,更丰富了动作的路线,出现了新的可能性,也引发了本来没有动的身体一个走向动势,在这里,肩部关节起到的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轴的功能,带动两股力量完成一个动率:来自手的压力和自身的弹力。

现代舞中身体发力运用形式多样,基于它的多元性。现代舞蹈科学家鲁道夫·拉班的动作分析理论中把人体运动中的发力力效总结为八点:“漂浮、撞击、滑动、甩鞭、拧、轻触、抖动、挤压”。这些力效带动着发力的强度、节奏和空间走向,是现代舞发力的不同方式的集中体现。而多元化的发力方式,就直接产生了多元化的运动方式,或是影响肢体形态,或是影响情感状态,或是流畅,或是顿涩,或是沉重。这些力的运动,最终直接影响到了舞者的身体动作形态和整体的情感状态,构成舞蹈中的基石。大致区分拉班力效中八种力的运动方式,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的元素和路线,并用两个经典的作品加以分析。

1.轻:相对应的是缓。

拉班力效中对应这个轻的是:漂浮、滑动、轻触、抖动。这些都是轻的具体力量形态,也就是运动方式,这些轻的力的力量形态和运动方式,构成了舒缓、流畅、细腻的动作形态,同时也体现了抒情、轻快、喜悦、希望、追忆等的情感状态。当代舞作品《秋天的记忆》,取材朝鲜族民间舞,整体沿袭了朝鲜族舞蹈轻柔、呼吸、讲究意境等特点。单从力量运动来看,在融合了现代舞发力基础上,以气御力,柔中带刚,整体运用的就是“轻”的力效。在对这个“轻”的运动上,是由内在的“稳重”力量带发,轻于外而重于内,动作形态灵动飘逸,又不失沉稳,干净利落。这般缓和、轻柔的力量动作运动,很明显地体现了舞者一种追忆、平淡的心境,体现了舞蹈的整体情感基调,一些细腻的心理情感活动,也通过内敛细微的力量身体运动得以体现。

2.重:相对应的是急。

重和轻相反,运动方式为:撞击、甩鞭、拧、挤压。同样,这些重的力的力量形态和运动方式,构成了急快、急慢、夸张甚至丧失美感的动作形态,也体现了沉重、压抑、痛苦、急切、向往等的情感状态。现代舞作品《也许是要飞翔》便是这重力的代表体现。大量地采用甩鞭、自我撞击挤压和拧的力量运用,体现在动作形态上便是沉重,沉重的干净流畅,忽快忽慢的节奏对比。急,就是快,让人眼花缭乱,重,就是慢,让人揪心疼痛。夸张的身体,地面的撞击,这份沉重不仅是身体,更是心理的压抑和宣泄。好像这份重的力,才能宣泄出压抑心底的情感,引起心与心的共鸣。重力所带来的情感体现,更为强烈,更为震撼

二、对传统舞蹈发展的影响

(一)传统舞蹈的动作发力特性

传统的舞种身体表现当中,不同的文化、地域和民族,决定了各个传统舞种在身体动作处理上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中国古典舞讲究以连贯圆的发力形态来带动拧倾圆曲的身体形态,逐一印证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圆曲之美。平圆立圆、翻转腾挪,在延绵不断的身体运动中,再掺杂不同的造型美,连贯但不拖沓、延展再回转、柔软而不松懈、刚硬而不激烈,是传统中庸文化对于中国传统古典舞所打上的烙印。综上所述,传统舞种的动作处理和身体训练往往强调整体,注重规范性、模式性。

各个舞种在身体发力导向下的编创中,各有各的不同的传统。一系列的著名代表作品能够集中体现这些不同的符号性。古典舞中,或内敛含蓄为基,气息吐纳收放,以圆为美,如作品《爱莲说》《月上中秋》等;或热烈霸气,线条刚硬,阳刚为美,如作品《秦俑魂》《醉鼓》等。芭蕾舞中,身体力量的外在体现为舒缓、优美、高贵,如经典传统《天鹅湖》、新海派芭蕾《四季》等。民族民间舞中,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身体动律和发力方式,以体现该民族特有的风格,如蒙古族民间舞作品《奔腾》、朝鲜族民间舞作品《扇骨》、傣族民间舞作品《赞哈》、山东鼓子秧歌作品《俺的鼓》等。各个舞种传统的文化导向、审美趋势决定了在创作方面一定的单一性,虽然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仔细分析之下还是可以发现相对的身体运用的局限性。

(二)现代与传统的碰撞

传统舞蹈受到的限制比现代舞要多,而现代舞的发力多元化对于保守的传统舞蹈是新鲜的血液,越来越多的舞蹈创作在融合与发展。传统是形式,现代是身体,这样的形式体现到现代的身体,就是一种融合之美,线条与圆曲的融合,直白与内敛的融合,爆发与委婉的融合。如当下的中国古典舞,点线结合的发力处理,整体线条流畅延展的身体,像旧时隐士一样的高洁与向往,掺杂在其中的圆曲迂回,则更好地帮助体现了身体的动律之美。当现代舞的力量运用进入传统古典舞之后,身体对于传统的圆曲则有了更深一步的融合。圆是中國的传统形式,但与无限延展的线条融合,与松弛的点线融合,就起到了互利共生的效果。有延展,圆可以更流畅;有圆曲,线条可以更延长。

前文指出,一个舞蹈的构成材料就是这个非物质的力,只有在这种力的收缩和放松、保持和形成中,舞蹈才具有生命。力的意象由舞者的意识构成,也直接体现了舞蹈想要表达的情感、意象等,更代表了编者想说的话,具象的力产生了抽象的思维。在改变传统的尝试中,除了发力带来的外在表象之外,从具象的身体发力的改变之中,实则是潜藏在其中对传统、对舞蹈、对人性的新的解读。传统题材中,温婉是女人、洒脱是男人,热情是维吾尔族、深沉是朝鲜族,沉重是苦难、轻快是欢愉。在看到这些传统表达的同时,总觉得这样的身体少了些什么,形似深刻,又不深刻。作品《红灯记》,也是个很传统、很简单的故事,女人受压迫,男人麻木,所有人在周遭封建社会的压迫下没有自己,最终走向人性的毁灭。在故事叙述中,重心不在情节,所有的重心点都在情感体现。女人的一切:坚忍、安分、麻木、毁灭。男人的一切:摧残、守旧、顽固。这些“传统美德”充斥着中国式的悲伤,这些沉闷的悲伤,体现的方法,就是真实。而具体的手段是真实的情感由真实的发力所带来;摔打、撕扯、绝望、挣扎、痛苦,近似残酷的关系体现,没有抽象,极度的具象,极度外在发力所体现的具象。可能通过这样情感体现的形式,更深入的解读方式,能够找寻到更真实的身体。

越来越多的提及一个当下的概念。所谓当下,即是融合。现代舞中的多元化身体力量运用,在身体、情感、意识、训练、创作等层面,与传统舞蹈正在进行着越来越深入的渗透与融合。对于传统舞蹈来说,加入这样多元化的身体运用,无疑起到的是一种辅助与推进的作用。单一到产生变化,再衍生发展,最终形成多元化的形式表现,应该就是关于舞蹈本质——身体的良性发展。

结语

对于身体运动,发力是一个基本的存在,既是表象,也是身体形式。力有太多的延展,力可以是很多,可以单一,可以重复,可以转化,可以运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无穷无尽。越加认识到从局限到多元化的转变,现代舞所带来的身体发力方式和思维模式,正是所谓多元化的转变方式。传统有传统的美,现代有现代的精神,当美和精神融合,相信一定能在舞蹈艺术中产生质的变化。在当下越加融合进步的舞蹈创作和表现趋势下,创新和多变逐步成了一致的追求目标。而通过对于舞者身体本质的元素挖掘,以不同力量运用所带来的不同身体形式和表现形式,不失为众多探寻道路中较为质朴和实际的寻找方法,也让身体越发接近舞蹈的本质意义。

猜你喜欢

发展
印刷术的发展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领导的嘱咐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