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技术在戏剧舞台中的空间塑造

2020-04-26郑心怡

ViVi美眉 2020年1期
关键词:舞台美术新媒体技术戏剧

郑心怡

摘要: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创新被运用于探索戏剧舞台新的表现可能,在舞台美术对于空间塑造所能实现的效果上进行了开拓创新。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感召趋势,对于戏剧舞台的空间塑造进行拓展和延伸、深入与探索、创新与实践,决定了不断变化的时代潮流中新媒体戏剧新趋势的展现和发展未来。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 戏剧 舞台美术 空间塑造

舞台美术作为戏剧整体氛围与背景塑造不可或缺的手段,关乎戏剧观看过程中的体验效果。随着时代变化,科技发展使各类新型技术层出不穷,新媒体技术随着人们在各个领域中的前沿探索,不断地融合创新,被运用到舞台技术之中,拓宽了舞台美术可能实现的效果与戏剧表演中所具有的功能。新媒体戏剧应该如何应用数字化、虚拟化的现代技术对戏剧表现进行艺术化创新,应当根据新媒体技术本身具有的数字化虚拟特性,在舞台美术的设计上考虑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相融合的方式,对传统戏剧舞台空间塑造上未完成、值得开发探索的部分,对传统舞台戏剧的空间塑造进行拓展和延伸。

一、戏剧舞台中的空间塑造感知

在戏剧舞台表演中,如何向观众展现戏剧的内容,其本质的呈现形式可以认为是通过舞台美术与演员表演等的结合进行整体叙事空间的塑造。戏剧所要展现给观众的原本就是在物理和心理上带给观众区别于对于观众自己而言的“此处”现实、叙述“别处”的艺术表现,是一种对自身体验的叠加。体现戏剧内容的独特叙事空间,是在营造整体舞台氛围和环境的同时划分与模糊了现实與剧场的界限、观众席与舞台的界限、真实表演与虚拟效果呈现的界限,使观众在观剧时既置身事外又参与其中,在演员表现、氛围呈现与观众参与共同配合中形成整体戏剧叙事空间的塑造。

(一)首先,当观众进入剧院(或承载戏剧演出主体的场所)时,已经可以看作是最初的空间塑造与划分。作为戏剧进行表演呈现的场所,该空间可以是有具体范围限制的,如设立于建筑内部的大部分剧场,或是半开放式的戏台等。但该空间也可以完全作为一种概念上满足条件的抽象存在,在前沿话剧和当代行为艺术的一些探索中,“剧院”或“剧场”完全可以是挣脱形体束缚的概念上的自由空间: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人来人往的公园里,或是校园、教室、家中,只要戏剧上演,表演者利用空间进行表现和表达,就可以为观众提供整体氛围的烘托以及空间的塑造。虽然空间的选取也并非完全随心所欲,而是取决于具体的戏剧内容与空间的贴合程度,但就概念上来说,当一幕戏剧的演出场所决定的同时,就已经在物理上以及观众的心理上呈现出了空间的塑造。

(二)其次,“台上”与“台下”之分再度进行了对于戏剧舞台的一种空间塑造。在传统戏剧当中,舞台作为演出戏剧的主体场所,是所有观众以及演员、导演和工作人员最注目、也是戏剧演出整体组成中最主要的部分。当然,当新媒体技术逐渐融入戏剧舞台演出的构成中,传统戏剧中的舞台概念有了变化和转换,在戏剧结合新媒体技术后改变和提升了能够实现的观众的体验效果后,观众不仅作为观者,而是更多地作为和被定位为戏剧中的体验者和参与者,成了戏剧主体进行主要交互的目标。传统戏剧当中也不乏演员与观众互动,例如让·保罗·萨特的戏剧《间隔》中,饰演老兵的演员会抱着一个奄奄一息的孩子走进观众席,向观众求助。然而,此时观众在这一幕戏剧中所扮演的角色区别于现在的沉浸式戏剧等,似乎不是可以推动剧情、可以穿梭和存在于“台上”世界的“幽灵”,而是单纯的观者,无法对于剧情做出任何的决断和改变。但其实这也恰恰符合了剧情的需求,正是观众的无力改变加深了孩子命运的悲剧色彩,也用这种看似无法改变无法参与的交互手段达到了真正的临场体验。在一部分新媒体戏剧中,更是强调了观众对戏剧推动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演员和观众有了实在的互动,真实的对话、身体接触等,把观众拉入戏剧所要呈现的“别处”的世界之中。观众的观剧心理中既存在着区分演员所展现叙述的“别处”和自己身处的“此处”的空间的意识,同时也存在着从身处的“此处”投身“别处”空间之中的参与意识,两者之间的平行、交错、冲突、对抗,区别和明确了互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观众(体验者)和演员进行的戏剧剧情表现,成了空间塑造的另一个组成部分。

(三)最后,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戏剧舞台的空间组成概念有所改变。最初受到场地限制进行表现的舞台,首先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塑造突破物理空间上的限制,用数字化虚拟化的影像表达实现舞台的构成,搭建戏剧展现的空间。利用新媒体技术,即使是在有所限制的狭小空间中,也可以通过视觉效果的呈现体现出数倍于场地原本大小的空间感;反之亦然,可以在极为空旷的环境下定点定位确定具体的表现环境。然而,新媒体技术的利用不仅能在物理上、视觉上进行空间拓宽,同时也可以在概念上、心理上实现空间塑造的延伸和拓展。在技术的配合下,舞台可以在实际的、物理的空间上呈现出虚拟空间的交叠,是通过影像技术等对于环境的塑造烘托,以此空间随着实体空间的演绎变换达到在观众心中实现舞台映射,并对其进行引导,使观众作为体验者在感受上更深刻地参与到舞台的叙事当中。在表现戏剧实际内容、实体空间和更大程度上烘托和引导氛围与空间塑造的虚拟空间的结合之中,以塑造虚拟空间的方式投射到实体空间中,在层次上和深度上加强了整体氛围的营造和空间的塑造,方能展现新媒体技术对戏剧舞台的新特性。

二、传统戏剧和新媒体戏剧在舞台空间塑造上的表达

舞台美术涵盖了布景、灯光、化妆、服装等方面,通过声音与灯光等方面的技术配合,演员对于剧情的演出来实现契合表演内容的氛围塑造。戏剧表现如何根据其具体内容给观众带去临场感、体验感,使观众在观剧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体会,是从戏剧诞生以来人们持续不断探索和追求的问题。结合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下,戏剧空间塑造的方式相比传统戏剧的空间塑造形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形式上,传统戏剧舞台在氛围烘托呈现上基本依托于实物展现实景,并且对演员的表演效果有着较高的要求。在配合新媒体技术的情况下,对于实物布景以及演员表演效果的压力都能够得到减轻,并非否定传统戏剧舞台空间塑造的方式,而是借助新技术能够赋予舞台新的特制,在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中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在传统戏剧舞台中,对于实物布景及音效灯光等呈现不完全的舞台效果,会通过演员在表演上的特定形式来进行补充表现。例如京剧传统经典曲目《三岔口》当中,整体剧情需要的环境背景塑造其实非常复杂:“宋代,三关上将焦赞,因杀死王钦若门婿谢金吾,被发配沙门岛;任堂惠奉命乔装改扮、暗中保护。押解焦赞行至三岔口,夜宿于刘利华店中。任堂惠赶至店中宿下,入夜,任堂惠和刘利华因误会引起搏斗。打斗间任被焦赞认出,任堂惠说明身份,二人解除误会。”但实际表演中,扮演武生和丑角的两位演员能够利用的实物道具只有一张方桌,如何表现在深夜环境中二人的互相试探、打斗、与并无实物的场景进行互动,全靠演员对于想象中的空间的掌握以及技巧和演技的精湛程度,而其編排别致的武打动作、高难度的危险动作、演员的演技和掌控力在表现上弥补了场景的不足。而这样的表现形式也成了传统舞台戏剧空间塑造上的一种特征,通过一种“留白”的方式从而给予观众极大的空间想象自由,在看似空无的舞台上以想象发散的方式塑造空间环境。

(二)在新媒体戏剧舞台中,新媒体技术很大程度上拓宽了舞台空间的构成方式,通过戏剧整体结构的整合创新、观众体验模式的探索优化,新媒体戏剧舞台相较于传统戏剧舞台有了很大的不同。例如沉浸式戏剧的空间构成形式中,以观众(体验者)完全参与戏剧演出的新型互动形式作为主体,为了使体验者的体验过程在自主选择下都可以顺利进行而不是被多重剧情同时困扰,沉浸式戏剧通过在整体大空间中分割出一个个小空间,将传统戏剧演出中只能顺序进行的每一幕从串联模式变为并联模式,保留了时间和空间的有序性,由一个个小空间连通组成整体空间,也由其中的一幕幕剧情连通构成戏剧整体。利用技术手段作为更巧妙的方式来填补剧情需要的环境背景,同时也可以在意境上有更好的表现,例如《三岔口》中的环境特点,客栈的房间可以用投影技术等进行呈现,夜晚的环境可以通过表现月光、添加月亮或其他等符合夜晚的意象图像进行环境烘托。

在新媒体技术结合戏剧的探索中,可以在同一戏剧表现上使用不同的技术手段、表现形式,然而其塑造的空间氛围、戏剧的表现重点也会当然地随之改变了。

对于新媒体戏剧来说,如何结合过去的戏剧表演经验,进行新媒体戏剧应有的空间探索,应当明确新媒体技术所展现的声画在空间塑造上所扮演的角色。在强调体验性的新媒体戏剧当中,通过新媒体技术实现的概念和氛围的可视化并不仅仅作为构成环境和背景的要素,同时也带有剧情性和引导的特征。在运用技术进行舞台空间塑造时,应当合理安排技术部分和叙事部分的轻重缓急,以免过于拘泥于形式,造成技术手段过于喧宾夺主。如何对空间进行双重意义上的划分,重新定义观众在戏剧中的角色与体验,需要在探索的过程中将新媒体技术充分融合和利用,拓展戏剧舞台中对于空间塑造的手段与形式,在创新共生中找到前行的真正方向。

猜你喜欢

舞台美术新媒体技术戏剧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舞台美术设计浅论
新媒体与舞台美术的关系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浅析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