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观察记录提高科学探究力
2020-04-26李静
李静
观察是幼儿认识自然和周围世界的重要途径。引导幼儿把所观察、探索的经验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来,以此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为最终形成科学的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观察记录种类多样
幼儿的观察记录多种多样,内容广泛。
专门组织的科学活动中的记录。这类记录,教师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孩子进行的。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内在需求有选择地运用不同形式,不可滥用,以免抹杀孩子对记录活动的兴趣。如小班科学活动“掉下来了”中,教师选择的是过程记录,幼儿记录了鸡毛、纸条、积木落下来时不同的样子;大班科学活动“音乐喷泉”中,教师有效地将猜想记录和结果记录结合运用,引导幼儿对两次记录进行对比分析,使幼儿更加清晰地明白了喷泉形状、大小与压力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记录。这类记录,教师为幼儿提供可记录的素材,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对事物比较缓慢的变化进行记录。如种子发芽、蝌蚪变青蛙、季节变化等。
随时随地的观察记录。有的观察记录可以是随时随地进行的,记录可长可短,重点在于培养孩子记录的良好習惯。如幼儿在科学活动区中观察、探索“惯性小球运动的轨迹”,外出活动时看到蚯蚓钻土、花儿开放,有的小朋友觉得天很热,用温度计现场测温度进行的记录等。
记录形式异彩纷呈
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创造力是令人称奇的,他们的记录形式也是异彩纷呈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动作表现: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动作表现出来,是最简单明了的一种记录方法。如科学活动“奇异的多米诺”,老师请小朋友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多米诺依次倒下的样子,来体验力的传递现象,孩子们想出了多种动作来表现。有的是小朋友一个挨一个分腿前后坐下,从前往后一个接一个依次倒下;有的是双腿跪地,从后向前依次倒下;还有的是站立,只用胳膊来表现力的传递。孩子们的动作多种多样,极富创造性。
语言表达:把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又提高了。在科学活动中,幼儿不仅需要去观察、探索,而且要动脑筋,把动作转化成语言表达出来,这就对幼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班的科学活动“掉下来了”,有50%的孩子能将自己观察、感知到的现象表达出来。幼儿说:“纸条落下来像在跳舞”“积木是一下子掉下来的”“鸡毛落下来像飞机降落一样”,这是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想象。
符号记录:从动作表现到语言表达,再回到动作表现,幼儿的思维活动实现了质的飞跃。有的是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有的是用简单符号表示,还有的是图文并茂。如科学活动“自制碳酸饮料”活动中,孩子们把自己实验的整个过程做了详细记录:一杯水先加上糖后变甜,画个笑脸;再加上小苏打,变酸、起泡,画出气泡和咧嘴的小人脸。
日常生活中,幼儿科学活动的观察记录更是丰富逼真。如天气预报的记录,孩子们在晴天时用图形记录云朵、太阳,还画了小朋友锻炼、晒衣服、晒被子的画面。阴天时乌云出现,还有燕子低飞、树木被风吹得歪歪斜斜的情景。孩子们逐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记录天气的情况,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是为了培养幼儿做事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其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教师应明确这一目的,恰当地指导幼儿进行有意义的记录。观察记录应伴随着幼儿的观察、探索活动同时进行,记录探索过程中最关键、最有意义的环节和现象,避免样样都记,更不能让幼儿记录还没有发生或没有探究过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记录意识、记录习惯与记录能力应随时随地进行,还要与分享交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育贤第一幼儿园)
责任编辑:欧阳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