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讲述促进语言表达能力提升
2020-04-26梁超王晓岚
梁超 王晓岚
小班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经常存在这样的現象:一些幼儿站起来发言较胆怯,语言表达不够自信;与教师进行应答基本使用简短词汇,或者接教师前半句话应答非常普遍;大部分幼儿不太能用完整句子表达想法,个别幼儿存在不应答的现象。小班幼儿语言表达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以看图讲述活动来促进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呢?
多种方式,打好口语讲述的基础
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不能单靠一次次的集体教学活动,更需要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持续的培养。我们特意在生活中创设幼儿语言学习的平台与机会,渗透培养幼儿语言表达的自信心与完整性,为开展看图讲述活动打好基础。
游戏环节中有意识地培养。我们主动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环节鼓励幼儿进行自我表达。如餐前开展游戏,鼓励幼儿站到同伴面前表演或表达,帮助幼儿逐步建立自信心。
生活中教师适时地指导。教师应注重在一日生活中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在各领域教学中注重指导幼儿说完整话。如在音乐教学中,利用情景式人物简短对话,有目的地培养幼儿语言的清晰表达;在数学教学中,要求幼儿回答问题后再完整重复一遍……
家园合作共同培养。针对个别胆怯幼儿,我们及时与家长沟通,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幼儿积极表达。
多种角度,支持看图讲述活动有效实施
依据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制定教学目标。看图讲述活动的教学重点放在促进幼儿观察图片、完整讲述图片进而能够用比较完整生动的语言讲述,从而使教学活动能精准实现叙事讲述的核心经验,帮助教师发现并挖掘幼儿语言表达的提升空间。
依据幼儿学习特点选择图片。备课初期,我们将讲述内容锁定在图片的选择上。经过多图的比选与分析后,我们特意选择了《小猴造车》。《小猴造车》呈现的画面清晰,只有动物没有背景,方便幼儿观察;故事简单,角色关系明确,都是幼儿很熟悉的动物,方便幼儿讲述;此外,图片间联系紧密、递进关系明显,从小猴造车、造出一个轮子的独轮车、两个轮子的自行车、三个轮子的三轮车……便于幼儿在观察后进行联想与迁移。此外,前三幅图片的引导可以作为暗线搭建起完整讲述的框架,鼓励幼儿独立完成最后一幅图的观察与讲述。
运用层次性问题促进幼儿观察、思考与讲述。我们采用递进的方式提问,以此针对性地促进幼儿的观察、思考与讲述。我们以《小猴造车》的第一张图片为例。首先,教师提出“直观性问题”,包括:他是谁?他在做什么?车子有几个轮子?这些问题的答案很明显地呈现在画面之中。其次,教师提出图片上观察不到,但可以通过思考、推测图片的内隐线索,从而促进幼儿思考的问题。如小猴造好自行车后还会造什么?会有几个轮子……这些问题指向的都是画面上未出现的情节,同时也鼓励幼儿大胆推测、猜想,引发幼儿运用不同词汇表达。
巧妙把握提问时机。不止提的问题要有针对性与层次性,提问的时机也需要教师及时观察与把握。如大部分直观性的问题是在故事图片出示之后提问,但是偶尔有一些能够激发幼儿好奇心的问题,却是需要教师在出示图片之前就进行提问。这一方式能够帮助幼儿在没有看到图片前对图片产生兴趣,也能够帮助幼儿有目的地观察。
灵活运用图片出示方式。在《小猴造车》中,由于难点是鼓励幼儿对最后一张图片进行个性化的讲述,所以除了要有准确的重点提问,也需要在出示图片时运用不同策略。比如出示首张图时遮挡部分图片引发幼儿仔细观察、有序观察;出示第二张图时整体出示或采用动物逐渐加入的方式呈现,方便幼儿观察事情发生的前后顺序。
创造情境激发讲述并及时应答。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形式,有意无意地创设条件,使幼儿不自觉地进入口语讲述的氛围中。
本文为北京市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三五”研究课题《在各种讲述活动中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09212。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美和园幼儿园)
责任编辑:欧阳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