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疫情转变为成长的“疫苗”
2020-04-26刘金玉郭琛蔡涛
刘金玉 郭琛 蔡涛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关注生命健康,关注生态平衡。经历这一切的孩子们,也有很多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如何在保护孩子好奇心、满足孩子求知欲望的同时,又能促进孩子探究能力、思维品质的发展呢?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家园合力,用专业力量把疫情转变为孩子成长的“疫苗”。
孩子的好奇:“病毒”
面对病毒,如何保护自己?自我保护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我们以疫情为契机,就“如何抵抗病毒进行自我保护”展开了探究。有的孩子戴上了口罩;有的孩子向大家展示了“七步洗手法”;有的孩子用运动游戏号召大家强身健体,还借助思维导图进行了总结。在活动中,我们鼓励孩子主动发现、自主记录、积极分享,丰富关于病毒防控的科学认知的同时,也在记录与分享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升科学素养,真正让科学为生活服务。
面对病毒,医生有什么武器?“病毒进入我们的身体怎么办?”“我们有没有办法打败病毒?”对于如何“消灭”病毒,孩子也有着大大的好奇。我们请来了有医学背景的杨老师,他向孩子们介绍了“疫苗”这个消灭病毒的神秘武器。由于孩子们都有过打疫苗的经历,以“疫苗”为探究话题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已有经验,激发了探究兴趣。孩子们通过回忆自己打疫苗的经历、请教爸爸妈妈、查阅资料,分享了自己关于疫苗种类、构成和作用的新发现。
孩子的好奇:“口罩”
平日生活中不起眼的“口罩”成为孩子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产生了很多问题。问题意识的萌发正是打开科学探究“小开关”的最好时机,于是,家园一起开启了“小口罩的大秘密”探索之旅。
在“佩戴口罩好方法”中,孩子们仔细观察家中各种类型的口罩,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尝试根据口罩的不同防護功能进行分类。我们与孩子们一起讨论,总结出不同的口罩材质、形状、功用、佩戴方式都不相同。
在“口罩中的小秘密”中,孩子们将口罩剪开看一看,发现口罩有三层,每一层的材质都不同,他们的新旧经验发生碰撞,对口罩的结构有了新的认识。孩子们尝试做一个呼气小实验,戴上口罩,拿着一张小纸条吹一吹。“哇,好神奇呀,纸条都吹不动!”在亲身感知中,他们了解口罩具有密合性,发现口罩能够抵挡病毒的原因。
一个看似平常的口罩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孩子们沿着发现问题、猜想、实验与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脉络,掌握了观察、分析、比较、记录等探究方法的运用,促进了探究能力的发展。
孩子的好奇:“动物”
新闻中出现的高频词汇“野生动物”,让懵懂的孩子们对病毒与野生动物的关系感到疑惑。如何将“背后的真相”与孩子分享,帮其树立和谐的自然生态观念呢?
讨论从“野生动物之我了解”开始。幼儿和家长通过共同查阅资料、观看公益宣传片、收听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音频等方式收集信息,并加以比较和甄别,不仅认识了什么是野生动物,还了解了野生动物与大自然、与新型冠状病毒的关系,消除了“野生动物都很可怕”的偏见。
在“野生动物之我喜欢”部分,孩子们在镜头前介绍自己喜爱的野生动物,和爸爸妈妈变身成老虎、考拉、鸵鸟,用手指表现动物造型,用常见材料给喜欢的野生动物搭家……孩子们用多种游戏化的方式诠释对野生动物的认识和关爱。
孩子们了解到,尽管野生动物有强大的生存本领,但由于不法分子的捕捉和伤害,许多野生动物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在“野生动物之我保护”部分,孩子们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实践行动,设计动物保护标志、自创爱心手势,告诉人们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迫切性,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方法。只要人人都行动起来,聚微光、行担当,就一定能营造美丽和谐的生态家园。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一幼儿园)
责任编辑:谷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