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思政新形势?凝聚发展正能量

2020-04-26魏小东

企业文化 2020年2期

魏小东

摘要:本文围绕“适应思政新形势、凝聚发展正能量”这一主线,提出“打造网络平台、用好方法手段、丰富形式载体、建强骨干队伍”四个着力重点,不断增强新形势下思政工作的感召力、吸引力,为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

关键词:打造网络平台;用好方法手段;丰富形式载体

面对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冲击,我们必须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全局性、战略性和基础性工作来抓,顺应时代发展,创新方式手段,使思政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增强思政工作顺势而为、凝心聚力。

一、着眼宏观环境的新形势,用好方法手段,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

一是用“典型示范法”引领人。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把“典型引路”作为一项重要法宝,围绕“模范引领树标杆、创先争优促发展”,深入推进“建三岗、创四先、争五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服务队、党员先锋岗、青年文明号在服务企业发展、服务职工群众、服务社会民生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定期组织召开先进表彰会,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人、鼓舞人,让广大干部员工“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二是用“环境熏陶法”鼓舞人。面对推动企业稳势求好、高位求进的发展硬任务,干部员工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更加期待擁有一个愉快工作、幸福生活的人文环境。新形势下思政工作应当强化企业文化“抚慰心灵、鼓舞士气、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按照“硬件完善、软件配套、标准统一、体现特色”的基本思路,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全面推进职工书屋、文化长廊、“六有”党工团活动室等文化阵地建设,营造“文化育人、文化兴企”的浓厚氛围。三是用“党群共建法”凝聚人。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三分类三分级”,定期举办创先争优表彰会,唱响“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发展增动力”的主旋律。通过抓党建、带工建、促团建,形成党建领航、群团共建、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不断推动传统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不断转化为竞争优势与发展优势。

二、着眼员工需求的新期盼,丰富形式载体,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

一是让员工在“真喜爱、齐参与”的文体活动中愉悦身心。新形势下思政工作就是要根据员工兴趣爱好,通过组建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文体队伍,以及围棋、书画、摄影等兴趣小组,选拔培养一批作风形象好、竞技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的文体骨干,“以点带面”调动全员参与,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展风采、促发展”的队伍活力。二是让员工在“多维度、全方位”的人文关怀中增进感情。思政工作更应通过建立健全“思想、健康、成长、困难、法律”“五位一体”员工帮扶体系,积极开展“节日送慰问、困难送帮扶、喜事送祝福、生病送温暖、丧事送关怀”五送活动,定期举办“压力管理”“挫折应对”等系列培训,重点从学习、成才、婚恋、健康、生活等各方面为员工送温暖、排忧难。三是让员工在“心贴心、实打实”的压力疏导中理顺情绪。经常性思想工作应当按照“发展不松劲、稳定不出事、人心不浮动、工作不间断”的总体思路,深入开展“六清楚、六必访、六必谈”,及时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帮助员工理顺思想情绪,真正让员工压力可释放、烦恼能舒缓、工作有干劲,汇聚起“愉快工作、幸福生活”的正能量。

三、着眼政工队伍的新要求,建强骨干队伍,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带动力

一是建强支部书记队伍,发挥“火车头”作用。建强支部书记队伍,应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好干部“五条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完善“政治素质+岗位业绩+工作技能+群众评议”的支部书记考察评价机制,采取上级考察、跟踪培养、群众推荐、公开选拔等相结合的方式,选齐配强支部书记,将“基层思政工作成效”“支部书记年度述职评议”纳入企业目标绩效考核,推动思政工作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二是组建思想宣教队伍,发挥“鼓号手”作用。成立以党组书记为组长,班子成员、支部书记和支委委员为组员的宣讲团,发挥“一级讲给一级听、一级带着一级学”的以上率下作用,紧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行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定期开展形势政策宣讲、企业文化宣贯、法治法规讲座、先进事迹报告、党风廉政教育等巡回宣讲,组织干部员工学习理论理想、党章党史、先进先辈,真正让广大干部员工在思想上有触动、行动上有目标、工作上有起色,不断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营造好氛围。三是培养政研骨干队伍,发挥“智囊团”作用。随着思政工作形势日新月异不断变化,政研工作力度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加强。新形势下推进政研工作要坚持“围绕中心抓政研、抓好政研促发展”,按照“政治理论强、业务技能优、作风形象好”的标准,成立以机关处室负责人、基层专职支部书记为骨干的政研队伍,结合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政工作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一线进行走访调研、交流座谈、QC攻关,形成“每年开展一个课题研究、每人撰写一篇政研文章”的长效机制,营造“学习提升、交流互动、前沿探索”的政研氛围,凝心聚力打造一批有特色、叫得响、能推广的政研实践成果,为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