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大豆新品种莆豆1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0-04-26林海峰李清华蒋文广刘金文柯庆明陈金福

福建农业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林海峰 李清华 蒋文广 刘金文 柯庆明 陈金福

摘 要:莆豆12系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莆豆8008为母本、福豆310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参加2015-2017年福建省普通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均表现早熟、稳产丰产、脂肪含量高等优点,2018年4月通过福建省農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豆20180004),适宜福建省春大豆种植区种植。介绍了莆豆12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从精选种子、选地整地、适时播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总结其栽培技术。

关键词:春大豆;莆豆12;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2301(2020)02-0047-05

DOI:10.13651/j.cnki.fjnykj.2020.02.010

Abstract:Pudou No.12 was a new spring soybean variety which was bred by pedigree method with “Pudou No.8008” as female parent and “Fudou No.310” as male parent.  from 2015 to 2017, this variety showed the advantages of early maturity, stable yield and high fat content in the regional test and production test of new varieties of common soybeans in Fujian Province. In April 2018, it passed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fujian provincial crop variety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committee (certification number:Min certified soybean 20180004), and wa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spring soybean planting area of fujian provi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reeding process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Pudou No.12, and summarizes its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rom the aspects of seed selection, field selection and preparation, timely sowing, fertilizer and water managem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iseases, insect pests and weeds, and timely harvest.

Key words:Spring soybean;Pudou No.12;Breeding;Characteristics;Cultivation techniques

大豆是主要的粮油兼用作物,不仅是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农作物,而且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油类作物,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国内外一些食品营养研究机构研究:大豆籽粒中含有很多微量的生物活性成分,能够防止因营养过剩而引起的富贵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心脏病等[1]。所以大豆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健康食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其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而目前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有限,平均产量较世界平均水平低,总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的大豆需求,有近90%需求量须进口,因此提高并稳定大豆单产就成了当务之急。福建省大豆主要种植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块,种植生长期间常年受气候影响,生长前期雨水较充沛,后期旱多雨少,不宜种植生育期较长的大豆品种,否则大豆产量和品质易受生育后期夏旱的影响[2-6]。鉴此,以选育早熟、高产、稳产大豆品种为主要育种目标,经多年试验选育出莆豆12,于2018年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豆20180004)。现将莆豆12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主要种植技术总结如下。1 品种选育经过

莆豆12系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莆豆8008(母本)与福豆310(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选育而成。2009年春配制杂交组合,F0代收获种子32粒,秋季双粒穴播成F1代;F1代、F2代连续两代去除假杂种以及淘汰具有严重缺点的杂种;F3~F6代连续在选种圃选拔优良组合,淘汰不良组合,并从优良组合中选拔优良单株;F7代选定4个性状优良,整齐一致的株系,并区收4个株系的种子,2013年秋季进行株系鉴定(比较)试验,经过综合考评,选定并区收2009Z07;2014年春初定名莆豆047,并参加品系比较试验。2015~2017年参加福建省普通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通过生产试验鉴定后定名为莆豆12。莆豆12选育系谱图见图1。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产量表现

2.1.1 品比试验 2014年春莆豆12参加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系比较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为166.5 kg,比对照福豆234(155.2 kg)增产7.3%,比对照福豆310(154.5 kg)增产7.8%,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2.1.2 区域试验 2015-2016年莆豆12参加福建省普通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产量表现见表1。2015年莆豆12参加福建省普通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为133.93 kg,比对照福豆234(125.44 kg)增产6.7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比各参试品种产量均值增产1.90%,在参试品种中排名第3,增产点率为66.67%。2016年莆豆12参加福建省普通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为147.00 kg,比对照福豆234(136.00 kg)增产8.0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比各参试品种产量均值增产4.85%,在参试品种中排名第1,增产点率为83.33%。2015-2016年莆豆12参加福建省普通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每667 m2产量为140.47 kg,比对照福豆234(130.72 kg)增产7.45%。

2.1.3 生产试验 2017年莆豆12分别在泉州、南平、福州和三明4个试点进行生产试验(表2)。其中泉州点、福州点和三明点3个试点每667 m2产量

为177.82、 116.69、 122.90 kg, 分別比对照福豆234增产4.60%、4.16%、16.93%,南平点每667 m2产量74.44 kg,比对照福豆234减产13.7%;4个试验点平均每667 m2产量为122.96 kg,比对照福豆234增产3.89%。

2.2 丰产性、稳产性

通过运用DPS数据处理系统统计[7]对2015-2016年福建省普通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汇总数据进行测算,并分析各参试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显著性以及参试品种产量稳定性和丰产性,分析结果(表3)表明 ,莆豆12两年的丰产性效应值均大于对照福豆234,表明莆豆12在水肥中等以上的田块上种植,易发挥其高产潜力;莆豆12两年变异度均大于对照福豆234,表明莆豆12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两年回归系数均高于0.7,表明稳产性较好,且两年回归系数均接近1,表明莆豆12生长适应性较强;莆豆12在两年福建省区域试验中9个试点产量高于对照品种, 4个试点产量居第1,4个试点产量居第2、第3。综合以上分析表明:莆豆12在不同地域环境生长条件下,表现出极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在水肥中等以上地块种植,产量表现更佳[8-14]。

2.3  抗逆性

莆豆12在两年福建省区试中个别试点发生轻度锈病、轻度霜霉病和2级、5级倒伏现象。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室内抗炭疽病接菌鉴定结果表明:莆豆12在2015年表现中感,在2016年表现中抗。

2.4 籽粒品质

2016-2017年,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莆豆12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4.54%、41.73%,脂肪含量分别为19.91%、21.38%,蛋脂总量分别为64.45%、63.11%。

2.5 生育期

2015-2017年在福建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莆豆12表现出早熟品种的特性,为南方春大豆早熟品种,生育期95 d左右(出苗至成熟)。

2.6 植株及籽粒性状

莆豆12为有限结荚习性,幼茎为绿色,叶椭圆形,白花,茸毛棕色,平均株高66.83 cm,收敛型株型,主茎节数11.3节,有效分枝数4.5个,有效单株荚数34.7个,成熟时荚色灰褐色。

莆豆12粒形椭圆形,种皮黄色,种皮光泽微光,种脐褐色,每荚粒数2.1粒,单株粒重14.74 g,百粒重23.26 g,完整粒率87.5%。

3 栽培技术

3.1 精选种子

选择饱满、无虫蛀、无破瓣、无病斑的籽粒作种子。播种前晒种 1~2 d,以提高出苗率,促进苗齐、苗壮。

3.2 选地整地

为保证出苗率,达到苗齐、苗匀,应选择排灌方便、通透性强、中等肥力的田块种植。应避免重茬,播种前抢晴天及时耕地,要求深耕30 cm左右,耕耙2~3次,要耙碎、耕匀、耕透;按100 cm左右开沟整畦,其中沟宽20 cm左右,沟深20~30 cm。

3.3 适时播种

春季适宜在春分之后清明之前,气温稳定在12℃以上抢晴播种;秋季适宜在大暑之后立秋之前播种[6,8,12]。种植密度要根据土壤条件和整地质量来确定,粘质壤土每667 m2种植密度1.6万~1.7万株,砂质壤土每667 m2种植密度1.7万~1.8万株。种植方式可采用开穴点播或开浅沟点播,每穴点播3~4粒,定苗2~3株,出苗后注意查苗补苗,补苗宜在3片真叶期进行。播种深度:粘质壤土2~3 cm、砂质壤土3~5 cm。

3.4 肥水管理

春植重基肥,轻追肥。播种前,粘质壤土每667 m2施钙镁磷10~20 kg、氯化铵2~3 kg、氧化钾3~6 kg,砂质壤土每667 m2施钙镁磷20~40 kg、氯化铵3~6 kg、氧化钾6~12 kg;苗期一般不追肥;在开花期早期根据生长状况砂质壤土可适当追肥,每667 m2施尿素10 kg左右。秋植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播种前,粘质壤土每667 m2施钙镁磷15~25 kg、氯化铵3.0~4.5 kg、氧化钾4~8 kg,砂质壤土每667 m2施钙镁磷30~50 kg、氯化铵6~9 kg、氧化钾8~12 kg;在分枝期早期根据生长状况可适当追肥,粘质壤土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10 kg左右,砂质壤土每667 m2施尿素15 kg左右[5,15-16]。

种植后灌透底墒水,苗期需蹲苗炼苗不宜灌水,若墒情过低,可适当浇水;开花结荚期和鼓粒期根据墒情及时灌水,保证土壤充分湿润;大豆秋植由于气候干燥多旱少雨,可根据墒情,生育期内适当多次灌水,保证土壤相对湿度不少于60%[17]。

3.5 病虫草害防治

在灌底墒水1~2 d内喷洒豆科类芽前除草剂,控制生育期前期杂草,分枝期早期结合追肥进行中耕锄草培土,生育期中后期仍需多次除草[18-19]。苗期及时防治地老虎,定苗后有地老虎幼虫0.1~0.3只·m-2应及时防治,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进行田间喷雾防治;开花结荚期和鼓粒期及时防治食叶性害虫,可用20%虫酰肼悬浮剂1000倍液或20%除虫菊酯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结荚鼓粒期及时防治豆荚螟等虫害,可用20%灭幼脲悬浮剂900倍液或20%虫酰肼悬浮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鼓粒期后期及时防治鼠害,可用毒饵诱杀田鼠,按照0.25%溴敌隆液剂∶水∶谷物=1 L∶5 kg∶50 kg配制,采取少量多次饱和方式投饵。

3.6 适时收获

在叶片受黄脱落率达80%以上时,视天气情况及时收割、脱粒,籽粒充分晒干后即可贮藏。

参考文献:

[1]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科技部.大豆产业最新动态与大豆行动计划[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林国强,徐树传,黄建成,等.福建省大豆科研生产发展趋势及相应措施 [J].大豆科技,2001(5):2.

[3]林国强,黄建成,徐树传.加强大豆研究发展大豆生产[J].福建农业科技,2000(S):58-59.

[4]梁建秋,张明荣,吴海英.大豆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及常见的防旱措施 [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3):68-69.

[5]林海峰,李清华,刘金文,等.春大豆新品种“莆豆11”的选育[J].福建农业科技,2017(5):29-32.

[6]李清华,林海峰,刘金文,等.高蛋白春大豆新品种“莆豆5号”的选育[J].福建农业科技,2015 (1):4-6.

[7]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DPS其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8]李清华,林海峰,刘金文,等.高蛋白春大豆“莆豆6号”的選育及其高产稳产特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8,34(15):11-14.

[9]李清华,林海峰,刘金文,等.高蛋白春大豆“莆豆 5 号”的生长特性及其高产农艺措施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6):34-39.

[10]林国强,张轼,滕振勇,等.高蛋白大豆福豆234 的选育及高产农艺措施数学模型[J].福建农业学报,2005,20(2):69-72.

[11]胡润芳,张玉梅,王志纯,等.菜用大豆新品种“闽豆 5 号”的选育及高产稳产特性[J].福建农业学报,2014,29(8):741-744.

[12]黄伙木,张丽辉.大豆新品种泉豆7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74.

[13]林国强,林荣辉,胡润芳,等.高蛋白春大豆品种福豆310高产农艺措施数学模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2(4):412-416.

[14]腾振勇.高蛋白春大豆福豆310生育特性及高产农艺措施[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28(1):44-48.

[15]徐树传,黄建成,刘德金.南方大豆高产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6]张子矜.中国大豆育种与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7.

[17]武亚军,刘占利,杨起旺.大豆栽培技术要点[J].现代农业科技,2010(9):11.

[18]罗英,许宗得,王爱兰,等.春大豆浙春2号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1998,13(3):9-13.

[19]朱申龙,朱文英,郑元高,等.大豆浙春1号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1991,3(1):17-23.

(责任编辑:林玲娜)

猜你喜欢

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吉林省黄秋葵新品种选育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