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古诗鉴赏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020-04-26杨小亮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外古诗词诗歌

杨小亮

古诗词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精彩的诗篇,这些诗篇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虽然大多数学生对这些诗歌有所耳闻,甚至能背诵这些诗歌,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却不强。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诗歌结构严谨、寓意深刻、情景交融的特点,组织学生展开诗歌赏析的活动,促进学生提升审美赏析和创作的能力,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一、归类对比,融会贯通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古诗词诵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在小学阶段要能背诵160首优秀的古诗词作品。然而,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词只占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古诗词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展开自主诵读的活动。为了提升学生的诵读效率,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所学习的古诗词,指导学生展开同主题拓展阅读的活动,在课余时间诵读同主题的诗歌作品,并借助课堂中学习的方法加以对比归纳,起到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

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的《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都是展现祖国美好风光的诗歌。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将三者整合在一起展开对比分析,从诗歌的题目、内容、表现手法、情感流露等方面入手,说说它们的异同点。以诗歌的题目为例子,学生总结后发现:写景类的诗歌题目中往往点明了自己所写的是哪一个地方的景点。此后,教师又鼓励学生说说写景类诗歌在其他方面的特点。学生认为,写景类的诗歌一般都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展现了景物之美,同时也常常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进去,表现出自己对祖国山水的喜爱之情。也有学生找到了其中的不同点,以课文中的诗歌为例子,他们认为《望天门山》的词句比较朴实,而《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则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展开创作。最后,教师鼓励学生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引导学生思考:“大家上网搜索一下,看看是否还有类似展现山水美景的诗歌,运用我们学到的方法加以对比,看看这些诗歌是否也具有类似的特点。”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学会怎样举一反三地学习。首先要展开归纳,将同主题的课内外诗歌都聚集在一起。此后还要展开对比鉴赏活动,要找到这些同主题诗歌之间的异同点,主要围绕表达方式、情感体现等方面入手展开分析。这样才能起到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升自主阅读和探究的能力。

二、诗画结合,领悟风骨

很多优秀的诗歌作品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促使学生体会诗歌的和谐境界,感受其中的风骨。首先利用课文中的插图,鼓励学生观看插图,并结合诗歌说说自己的感悟,说说绘画作品是否能展现诗歌的意境。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还要鼓励其展开诗配画或者画配诗的活动,进行自主创作。

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的《望庐山瀑布》一诗给人气势澎湃的感觉,教师在教学时鼓励学生展开诗画结合的学习,给学生展现瀑布图片,让学生说说哪一幅瀑布图片最能体现作品的意境。有学生提出:“这幅图片中的瀑布分成了若干小流,而课文中应该是如同一匹布一样挂在山前,所以不符合。那幅画更像,它体现出了山之高和水流之大,给人雾气腾腾的感觉,我觉得比较符合这首诗歌的意境,所以我选择那幅画。”除此之外,还可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创作的活动。以《登鹳雀楼》为例,教师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大家觉得如果要给这首诗歌配上一幅画的话,应该怎样画呢?在这首诗歌中不仅展现了登楼的场景,而且还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你觉得要怎样在绘画中展现出这一点呢?”有学生便画了一个人登高远望的场景,同时还画出了该人脑海中的场景,体现出了他想要当官,想要成为国家栋梁的心理。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深入地理解了《登鹳雀楼》一诗的内容和意境。

小学生一般都生性活泼,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鼓励学生展开诗画游戏。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幅图画,让学生说说这幅画最能体现的是哪首诗歌的意境。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给学生展示一首诗,让学生上网搜索一幅合适的配画。若学生之间有不同的观点,则要组织学生展开辩论活动,看看谁的观点更准确,这样能促进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课外拓展,开发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充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首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课外自主阅读的活动,并尝试展开阅读沙龙,和同伴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说说对于古诗词作品的理性思考。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挖掘非古诗词的资源,如收集一些展现诗人生活的资料,了解一下古代的社会环境,此后则可围绕自己收集的内容编写小品剧,在剧本中展现古代诗人的生活,体现他们的风流韵事。这样也能起到拓展课外资源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的《咏柳》后,教师鼓励学生展开课外拓展阅读的活动。“在这首诗歌中我们看到了诗人是怎样描述柳树的?在自然界还有很多其他的植物,诗人们又用怎样的笔墨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呢?你能在課外拓展阅读中寻找其他展现植物的诗歌吗?不仅要找出这些诗歌,还要说说自己对这些诗歌的理解。”学生找到了不少展现植物的诗歌,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又如:“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学生还表达了自己阅读这些古诗感受,“我觉得不少以植物为主题的诗歌,都不仅写出了这些植物的形貌特点,还从中抽取出了象征意义,表现出自己的理想。比如梅花和兰花往往象征高洁的形象,而松树则象征坚忍不拔的形象。”这样的阅读不仅让课外阅读的资源得到了拓展,而且还让学生得到了启发,认识到自己以后要怎样合理展开自主阅读的活动,学生的古诗词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升。

语文水平得法于课内,但是得益于课外。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作品后,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在课外拓展的过程中,学生了解到了古诗词格律知识、古人生活情况、古代社会背景等各种不同的信息,学生的知识面有所拓展。若学生能在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尝试将自己挖掘出的信息融入到其中,那么学生的赏析能力会更高。

四、搭建平台,强化应用

在组织学生展开课外活动之后,为了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尝试进行总结,撰写小论文、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等,然后尝试将自己的创作上传到网络上,和大家进行分享。这样能促使学生提升积累和运用的能力,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综合性提升。

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中的《赠刘景文》是一首勉励诗,在教学时教师鼓励学生围绕“勉励诗”这个主题展开自主学习的活动。首先要围绕《赠刘景文》一诗展开自主阅读的活动,说说从这首诗歌中能体会到怎样的情感,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然后了解一下作者创作这首诗歌的背景,这样能更好地领悟作者的内心情感。再尝试展开拓展阅读,搜集其他的勉励诗,说说这些诗歌具有怎样的特点。最后将自己探究发现的内容都整理成文档。又或者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古人,尝试创作一首勉励诗。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有的搜索到了类似的作品,并总结概括,提出“勉励诗中大多展现出了作者的美好期盼,包括祝福行程一路顺风,祝福学业顺利等。”还有的学生尝试展开自主创作的活动,写下“古人读书皆趁早,劝君莫弃少年时”等诗句,并将自己的诗句上传到了网络上,和大家进行分享互动。在平台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古诗词综合能力有所发展。

在探究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对古诗词作品和古代的文化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学生也在此过程中将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整合在一起,在平台上进行展示,提升整体能力。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搭建平台,不仅要鼓励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表现,更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更多的网友进行互动沟通。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不仅要提升学生古诗词积累的能力,更要让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提升,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古诗词活动还有助于学生理解、借鉴、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课外古诗词诗歌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我爱古诗词
小满课外班
本期主题:莲
我的“课外老师”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猜诗词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