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学校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2020-04-26赵琳

健康大视野 2020年7期
关键词:病原体传染病防控

赵琳

【中图分类号】R57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7-293-01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活动的场所,人员相对密集,开展教育活动场地多为室内,这就为传染病的传播提供合适的机会。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免疫系统还处于不同程度的发育过程中,致使传染病在学校发生呈现波及面广、传播迅速、群体性感染等特点,严重影响了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了加强传染病在校内的预防控制,本文将从学校内传染病的发病特征以及学校传染病控制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浅谈,以达到共同创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的目的。

1 学校传染病发病特征

1.1 学校内常见的传染病

在校园内常见传染病主要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学生是一个年轻的群体,由于学校卫生防病管理机制不健全、卫生设施设备不完善、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原因都可能致使传染病在学校内发生及蔓延。

1.2 传染病发病特征及传播途径

在学校内,传染病在季节交替时容易高发。一般4~6月、9-12月为高峰期,呈现出低年级传染病发病数高于高年级的特征。传染病的病原体可通过空气、水、食物、土壤等介质传播。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携带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的学生在咳嗽、打喷嚏与人面对面交流时,含有病原体的分泌物以飞沫的形式排到空气中,易感者在与病原携带者共同学习、生活、玩耍的过程中吸入这种空气飞沫,即可被传染。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等传染病均经此途径传播。经水传播的传染病:饮用了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用了被病原体污染的水加工的食物等情况下均可被感染。经水传播的传染病常呈现流行或暴发状态,传播范围的大小和发病数的多少,与水源的类型、供水范围、水被污染的程度和频率、病原体的种类、学生的卫生习惯,以及学校对水源采取的净化、消毒措施等都有直接关系。如:霍乱、甲肝、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都可以经此途径传播。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多数肠道传染病和一些寄生虫病均经此途径传播。某些食品原材料本身含有寄生虫虫卵,如:福寿螺、生肉、螃蟹等等,此类食物制作时若加工不彻底则可造成食用者感染肝吸虫、肺吸虫等寄生虫病。

2 学校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2.1 提升学校传染病防控意识

学校在传染病防控过程中要提升防控意识,形成以预防为主,控制为辅的有效应急机制。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管理层应对学校内传染病防控工作高度重视。有效落实校医等卫生保健部门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措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规范》GB28932-2012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大对校内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经费投入以及传染病防控工作宣传力度。学校所在辖区的疾控部门应构建校内传染病防控工作渠道,定期安排相关传染病防控专家到学校对在校学生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提升学生对传染病的识别能力、防病意识[3]。

例如:通过组织在校学生观看传染病防控相关主题的教育宣传片或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专题讲座,让学生们从中学到预防和控制基本措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自身的抵抗力,按规定进行预防接种,远离无生产标识的食品等等,有效提高自我防护能力。针对已经患某种传染病的学生,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同时教育学生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只要积极配合医院对相关传染病治疗,做好隔离,就能很快回到课堂中来等等。

2.2 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预防监督机构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发展,社会对学校的管理质量从教学成绩逐渐向健康管理上过渡。学生的健康管理从学生的心理和身体两部分健康出发,其中健康管理体现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体系构建。这就要求学校要建立健全有效的传染病防控体系,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落实各项相关防控措施,构建完善的防控管理组织[4-6]。

例如:学校成立专门的传染病防控报告、管理小组,制定专人定期对校内各班级卫生清扫、学校食堂、超市等场所的环境卫生进行检查、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在校园内开展灭四害工作、定期组织在校师生进行健康体检、严格落实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同时加强各部门间联防联控,建立信息交换机制,保证信息交流渠道畅通。对学校周边小商贩进行统一管理,严禁在师生出入的必经之路摆摊设点。指定专人定期检查校办医院或保健室的医疗废物处理情况、医药器械消毒隔离情况。

2.3 制定校内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为了保障全体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地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学校应制定校内传染病防控应急管理预案。应急管理预案应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到个人,科学制定校内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处置、防控流程,并在全校师生中宣贯执行。应急管理预案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一旦在学校范围内发现患某种传染病的学生或教师,为了防止病原体在学校内擴散蔓延,依据应急预案规定的程序,听从校领导统一安排部署,在短时间内快速反应,有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并将实际情况和控制态势向相关部门报告[7-8],以达到控制校内传染病疫情的目的。

做好学校内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是学校履行教育职责外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学校在开展传染病防控管理工作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基础,提升师生队伍对传染病控制及防范的意识、建立校内预防传染病管理组织,从源头上杜绝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及蔓延。当一旦发现传染病蔓延,则及时启动应急管理预案,并向相关部门准确、真实报告情况方能有效的确保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9]。

参考文献

[1]杨盛仪.中小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8):79-80.

[2]刘芹.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处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46):262-263.

[3]周红霞.传染病预防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v.3(13):194-195.

[4]黄妃.高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浅析[J].南方论刊,2019,332(05):90-92+120.

[5]桑吉.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v.18(27):153-154.

[6]郭晓燕.探讨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方法及相关措施[J].健康之路,2018(4):273-273.

[7]傅立华.加强高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思考浅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6):269+274.

[8]张晓爱.如何做好中学生传染病防控工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8):13451-13452.

[9]王琳琳.校园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J].健康之路,2018(07):290-291.

猜你喜欢

病原体传染病防控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