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慢性病防治中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应用分析

2020-04-26王晓钰

健康大视野 2020年7期
关键词:应用

王晓钰

【摘 要】目的:探究社区慢性病防治中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12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后总有效率及健康知识掌握评分。结果:研究组干预后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4,P<0.05),健康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9,P<0.05)。结论:高血压健康教育用于社区慢性病防治中取得成效明显,可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高血压健康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7-267-01

引言

高血压是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的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如果不能对患者血压进行有效控制,长期在高压状态下,对患者的组织、器官功能均可造成极大的伤害。随着老龄化的日趋加重,高血压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以社区为单位,对高血压患者采取早期的预防、治疗,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起到关键的作用。为探究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对12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高血压患者122例,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61例。对照组男35例,女26例;年龄46~87岁,平均(73.6±2.4)岁;病程2~9年,平均(6.2±1.1)年;研究组男34例,女27例;年龄42~82岁,平均(74.1±2.2)岁;病程1~10年,平均(6.3±0.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⑴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高血压患者在社区医疗单位就诊时,护理人员需要建立健康档案,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准确记录,在患者每次就诊时,测量患者的血压水平,为患者制定饮食方案,告知患者高血压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明确患者的用药次数、用药时间等,叮嘱患者多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抵抗力。⑵研究组采取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即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开展健康教育:①宣教的方式:对于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人员采取定期组织高血压知识讲座、举办高血压相关知识竞赛活动、小游戏等,邀请患者参与,让患者在参与过程中增加对高血压相关疾病知识、危害性的掌握。此外,护理人员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通过微信、电话随访、门诊随访等方式,对患者的错误行为进行纠正。②宣教的内容: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宣教的主要内容包括饮食、用药、行为、心理等,例如,饮食方面,护理人员要告知以低盐、低脂食物为主,增加钙离子、钾离子的摄入,保证饮食搭配的合理性;在用药方面,要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对药物剂量增减;行为方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年龄等,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例如结合患者的兴趣进行打太极、走步等等;心理方面,通过与患者积极地沟通、交流等,分析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疏导,缓解其焦虑、抑郁心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效果及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其中干预后效果分为3个等级。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干预后半年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恢复至正常范围。②有效:干预后半年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的改善。③无效:干预后半年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改善。(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干预后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檢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干预效果比较:研究组干预后总有效率为95.08%,比对照组的81.9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4,P<0.05),见表1。

两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比较: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为(87.9±6.4)分,高于对照组的(85.3±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9,P<0.05)。

3 讨论

慢性病的全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类疾病表现为起病隐匿、病程较长、病情迁延不愈等,病因比较复杂。健康教育的核心在于教育人们树立起健康意识,改变人们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从而有效消除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影响健康的行为,从而在生活中自觉选择有利于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

高血压是长期慢性疾病之一,该疾病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遗传等因素具有直接关系。高血压一旦发生,如果控制效果不理想,则会诱发心脏、肾脏等多器官功能病变,对患者健康、生活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对于慢性疾病,其治疗时间长、危害性大,患者治疗期间除了需要承担生理痛苦、心理压力外,因经济负担会导致很多患者出现焦虑、烦躁等多种不良心理,影响患者对生活的积极性。基于此,对高血压患者采取积极的干预,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能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提高患者干预效果,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高血压健康教育是指以患者为主体、以疾病为中心,通过多种形式对疾病知识、患者行为等进行宣教与指导,从而使患者正确认知疾病,增强自我保健,保证干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干预后总有效率、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研究结果分析可知,对高血压采取常规干预同时,实施健康教育,能有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增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病情控制起到积极效果。

综上所述,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可使患者血压控制明显,疗效显著,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谢淑雯.探讨慢性病防治中健康教育在高血压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8):219+224.

[2]廖春霞.社区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名医,2018(09):37.

[3]陈胜忠,马全健.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48):113+123.

[4]吴艳霞.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6):183+186.

[5]周丽,金桂花,李春玉.高血压患者健康素养研究趋势[J].中国健康教育,2018,34(02):159-162.

猜你喜欢

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