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2020-04-26石艳丽

健康大视野 2020年7期
关键词:防治

石艳丽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137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82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来分析研究,对患者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酒精性肝硬化组男性比例为91.46%,女性比例为8.54%,平均(58.9±6.4)岁,肝炎后肝硬化组男性比例为64.23%,女性比例为35.77%,平均(51.7±4.3)岁,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 < 0.05。肝炎后肝硬化组GGT[(63.8±10.2)U/L]、AST/ALT(1.01±0.22)及ALP[(119.6±25.3)U/L],酒精性肝硬化组[(139.4±47.9)U/L、(1.98±0.53)、(215.7±46.5)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肝炎后肝硬化组肝肾综合症发生率为8.03%、原发性肝癌发生率是29.20%,酒精性肝硬化组分别为3.66%、9.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肝炎后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接受针对性预防治疗措施能够改善病情,效果较好。

【关键词】 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防治

【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7-257-02

肝硬化是肝组织结构破坏,有弥漫性纤维化,是比较常见的一类慢肝脏疾病,患者症状为肝损伤和门脉高压[1]。肝硬化是全世界第五大病死原因,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比较高,该疾病以35至48岁男性为主[2]。导致肝硬化的原因较多,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是常见的两种。肝炎后肝硬化是因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等导致的发病,酒精性肝硬化是西方国家的主要肝硬化类型。肝移植是唯一的根治方式[3]。早期对患者积极的进行防治能够改善预后效果[4-5]。此次研究中我们对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至2012年7月我院对137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82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对此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

1.2 方法

对两组基本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实验室检查进行比较分析,具体如下:

1.2.1 一般情況 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

1.2.2 临床症状和体征 包括肝病面容、乏力、食欲下降、腹胀、肝区疼痛、脾大、黄疸、水肿、鼻出血、牙龈出血、肝掌、蜘蛛痣、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

1.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所有患者的并发症,如肝肾综合征、原发性肝癌、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

1.2.4 实验室检查结果 记录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γ-谷氨酰转移酶(GG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白球比(A/G)、总胆红素(TBIL)。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酒精性肝硬化组男性比例为91.46%,女性比例为8.54%,平均(58.9±6.4)岁,肝炎后肝硬化组男性比例为64.23%,女性比例为35.77%,平均(51.7±4.3)岁,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 < 0.05。肝炎后肝硬化组GGT[(63.8±10.2)U/L]、AST/ALT(1.01±0.22)及ALP[(119.6±25.3)U/L],酒精性肝硬化组[(139.4±47.9)U/L、(1.98±0.53)、(215.7±46.5)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肝炎后肝硬化组肝肾综合症发生率为8.03%、原发性肝癌发生率是29.20%,酒精性肝硬化组分别为3.66%、9.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肝硬化患者因病导致干细胞死亡和变性坏死,细胞再生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纤维化,逐渐演变成肝硬化。目前肝硬化的发病率约为17/10万[6-7],特别是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酒精性肝硬化发病率在我国越来越高,乙醇以及中间代谢产物乙醛引起的毒性影响,让患者病情发展恶化。肝硬化患者晚期会有众多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了非常大的威胁,所以,要根据患者的病因提供积极的防治措施。

此次研究中,酒精性肝硬化组男性比例为91.46%,女性比例为8.54%,平均(58.9±6.4)岁,肝炎后肝硬化组男性比例为64.23%,女性比例为35.77%,平均(51.7±4.3)岁,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 < 0.05。肝炎后肝硬化组肝肾综合症发生率为8.03%、原发性肝癌发生率是29.20%,酒精性肝硬化组分别为3.66%、9.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男性患者数量比较多,酒精性肝硬化组的该情况更加突出,这和我国男性饮酒较多有关,宣传戒酒,减少饮酒和酒精对该疾病的影响非常重要[8]。

总而言之,肝炎后肝硬化的防治以抗病毒治疗为主,需要最大程度对抗炎病毒进行控制,对病毒DNA水平进行控制,预防患者的病程发展。酒精性肝硬化则需要从患者生活着手,戒酒,提供支持治疗,让患者的病情归转,加大宣传教育对于酒精性肝炎的预防有非常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杨倩.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炎标志物结果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2,25(10):74-75.

[2]李杰,邹俊,陈茂伟.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1,51(45):113-114.

[3]张玉叶.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及防治[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06-107.

[4]林铭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及防治[J].中外医疗,2016,35(23):103-105.

[5]王晓丽.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及防治[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8):19-20.

[6]延喜悦.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99-101.

[7]王晓丽.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及防治[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8):19-20.

[8]何晓顺,陈知水,鞠卫强,等.改良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的长期疗效分析[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4,35(11):644-649.

猜你喜欢

防治
弘扬杨惟义生态理念 注重综合立体防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