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云南省大理市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防治效果分析
2020-04-26赵玉西
赵玉西
【摘 要】目的:分析2017-2018年大理市血吸虫病监测点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大理市五里桥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收集2017年-2018年上述监测点本地人群、流动人群以及家畜血吸虫疫情等资料。结果:2017-2018年本地人群血清IHA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018年流动人群的血清IHA阳性率较2017年显著降低(p<0.05)。2018年的活螺密度明显少于2017年,而且这两年均无血吸虫病感染性钉螺出现及新的钉螺环境发现。结论:2017年-2018年大理市血吸虫病疫情已有效控制,总体呈平稳低发态势,但仍存有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故需继续落实好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不断巩固现有防控成果,早期实现阻断和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
【关键词】血吸虫病;大理市;流行病学特征;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R532.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7-251-02
大理市为云南省血吸虫病广泛流行的重疫区域,辖区共11个乡镇,111个行政村,66万人口,91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截止2018年12月本市累计检出血吸虫病6.3695万例,历史累计查出钉螺面积达到2819.72万平方米,严重威胁着本市人们的身体健康,制约着其农产活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为进一步明确大理市血吸虫病的疫情现状,将2017年-2018年大理市血吸虫病监测点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监测设置 选择大理市五里桥为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该监测点位于大理市海西片的银桥镇,常住人口2046人,耕地面积2240亩,历史累计有螺面积89.88万m2,历史累计血吸虫病人1386人,遗留现存晚期血吸虫病人3人。
1.2 方法 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的相关要求执行[1]。
1.2.1 本地人群监测 对监测点本地常住人口且年龄大于6岁的居民选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血清学初步筛查,对于初筛反应阳性(IHA≥1:10)者进一步进行粪检,以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三检)、尼龙绢集卵孵化法(一粪三检)开展病原学检查以确诊。
1.2.2 流动人群监测 主要是对频繁往返监测点的外来人员进行监测,包括从事水产养殖、工程建设、水上捕获水产品、农作物种植和收割的外来人員等。血清初筛与粪检确诊方法与“1.2.1本地人群监测”相同。
1.2.3 家畜疫情监测 选用塑料杯顶管毛蚴孵化法(一粪三检),随机抽取监测点内猪、羊、牛、狗等家畜的粪便进行血吸虫虫卵检测,观察血吸虫病感染情况。
1.2.4 钉螺监测 对监测点内的有螺环境以及可凝环境,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调查钉螺情况。对于捡获的钉螺先进行死活鉴别,然后活钉螺予以压碎法解剖镜检检测其感染状况,并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钉螺内的血吸虫核酸。
1.2.5 野粪监测 在监测点内人群、家畜常活动区域内拾获野粪适量,选用塑料杯顶管毛蚴孵化法(一粪三检)检测野粪中是否含有血吸虫毛蚴。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予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传染源控制情况 2018年本地人群血清IHA阳性率较2017年略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018年流动人群的血清IHA阳性率较2017年显著降低(p<0.05)。而且2017年、2018年家畜、野粪检测均显示血吸虫卵阴性,见表1。
2.4 钉螺控制情况
2017年-2018年大理市监测点查出钉螺螺面积逐年减少,2018年的活螺密度明显少于2017年。同时,近2年灭螺面积均占年度有螺面积的100%,且均无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病例及新的钉螺环境发现,见表2。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2017-2018年本地人群血清IHA阳性率比较无明显的差异,但2018年流动人群的血清IHA阳性率较2017年显著降低,而且家畜、野粪检测结果显示血吸虫卵均为阴性,无急性血吸虫病人,提示大理市2017年-2018年血吸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防治效果较为显著。本研究还发现,五里桥监测点2017-2018年无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及新的钉螺环境发现,且2018年的活螺密度明显少于2017年,这主要得益于2018年本市加强药物灭螺工作,并开展了硬化沟渠、治理河道、兴林抑螺、水改旱等综合策略,且2017年调查框多,其捕获钉螺相对较多,活螺密度就高,这说明大理市实施以药物灭螺和环改灭螺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明显,但流行区钉螺分布环境十分复杂,环境类型多,植被类型繁杂,灭螺效果的巩固难度依然很大,螺情存在反弹的风险[2]。而且大理市家畜多为散养,家畜血吸虫病传染源仍然存有隐患,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家畜传染源的控制力度[3]。另外流动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人口流动日益频繁[4],外来传染源不确定因素也较多,还要加强流动人口监测。因此,仍需继续落实好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和疫情监测,不断巩固现有防控成果,早期实现阻断和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中心.关于印发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版)的通知(中疾控传防发[2014]420号)[R].2014.
[2]沈美芬,冯锡光,黄宁波,等.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6,28(1):54-57.
[3]张云, 冯锡光,熊孟韬,等.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野粪污染调查[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4,26(4):428-430.
[4]关周,吕山,李石柱,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情况分析[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8,30(2):12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