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
2020-04-26周志红
周志红
【摘 要】目的:探析小兒肺炎护理中引入针对性护理方法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收集该院儿科2017年2月—2018年2月肺炎患儿78例资料,依据入院顺序分组,将给予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的患儿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儿均39例,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以及患儿家属满意率情况。结果:临床疗效观察对比,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5.92%,与对照组83.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9,P=0.045<0.05)。结论:肺炎患儿临床护理中,引入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帮助患儿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均有积极作用,应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 小儿肺炎;针对性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7-144-01
肺炎是儿科住院常见病,约占儿科住院的20%~40%[1]。小儿肺炎的治疗方法基本成熟,但疗效个体差异大,对护理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传统的小儿肺炎护理以饮食护理、呼吸道管理、输液护理、用药护理为主,存在明显不足,对小儿整体护理需求关注不足,未能发挥家属的支持作用。为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医院尝试探索小儿肺炎护理干预新模式,该次研究将以该院儿科2017年2月—2018年2月肺炎患儿78例为对象,分析护理中给予不同护理模式取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收集该院儿科肺炎患儿78例,依据入院先后對78例患儿分组,对照组39例年龄平均(4.2±1.0)岁,病程平均(5.0±0.5)d,男性与女性分别为19例、20例。观察组患儿39例年龄平均(4.0±1.3)岁,病程平均(4.8±1.2)d,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1例、18例。基线资料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做比较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患儿护理期间给予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内容包括雾化与气道管理、基础健康教育、病情监护与体温管理、环境管理,为家属照料创造有利的条件。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儿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主要结合患儿疾病症状、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服务需求,给予相应的护理服务。
(1)躯体症状的控制,减轻不适感受:①加强留置针管理:要求家属配合检查留置针的固定效果,出现异常,及时通报;②护理常规改进:按照昼夜作息规律安排室内照明;③舒适的体位,理想的体位状态下患儿应有愉悦的表情、生命体征平稳、微屈曲;④重视疼痛的刺激症状的控制,对于利用转移注意力或者榜样激励提高婴幼儿疼痛耐受;⑤输液质量改进,与药师一起探讨,根据抗生素半衰期按时给药,以延长抗生素有效浓度维持时间、平台期。⑥重视躯体不适的发现、对症处理,如指导家属拍背、加强体位管理利于引流排痰,必要时应用机械排痰仪(穿戴式),提高排痰效果,减轻咳嗽症状。
(2)心理护理:①了解患儿的基本性格特征,采取恰当的沟通策略。②在治疗前期间,需要多鼓励、多安抚,以增强患儿信心、勇气与自豪感。③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传递“疾病是可以治疗的”这一理念,让患儿认知到“自我配合的重要性”,唤醒患儿渴望康复的意愿。④允许患儿携带自己喜欢的玩具来院,运行在病房内开展娱乐活动,可以阅读、玩游戏。⑤善用语言引导,转移患儿操作过程中的注意力。⑥充分的尊重患儿的合理意见,转变护理的方式;⑦善于使用肢体语言如抚触、安慰、微笑等,多使用赞美性语言,“好棒”“好孩子”。
(3)家庭中心护理理念延伸:①重视发挥家属支持作用,制作肺炎临床护理路径宣教单发放给家属,责任护士每日根据护理路径对家属进行针对性指导。每日都对家属进行10 min的宣教,告知今日护理的任务、要点,包括饮食、活动、病情观察等。②出院护理,患儿出院后仍然有遗留的症状,同时免疫能力下降,再住院率高,对出院患者进行出院随访,了解出院后康复情况及存在问题,对家属进行饮食、活动、疾病预防及必要时复诊等进行指导,对存在问题的患者进行二次随访追踪预后。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对比
临床疗效观察对比,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5.92%,与对照组83.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儿症状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观察对比
臨床症状缓解时间观察如咳嗽症状消退、体温恢复正常等观察组患儿用时均较少,且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较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健康教育、症状控制、生活照料、治疗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肺炎非常常见,但想要达到满意的护理结果并不容易,患儿的住院时间、症状控制时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住院时间普遍在10 d左右,极少部分可以在1周内出院[3]。该次研究中,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便达到(9.80±1.00)d。许多护理行为并不恰当,可能造成小儿的不适,反而不利于症状的控制,1周内的未获得愈显的比重往往在20%~40%,与此同时也容易引起纠纷。如小儿出现哭闹行为,家长便认为护士不尽心尽力,因此需要重视细节管理,提高患儿的舒适感受,这对于减少哭闹行为,减少护患纠纷具有积极意义。重视舒适体位的干预,可以减轻小儿因卧位等原因导致的不适。总而言之躯体症状的控制,减轻不适感受,可以提高症状控制效果,让家属感受到护理的效果。研究中,观察组的患者症状控制评分(7.9±1.1)分高于对照组(6.8±1.2)分,症状控制也是评分最低的维度,也是家属关注的焦点,小儿一点不适、哭闹等行为都可能触动家属敏感的神经,也是纠纷发生的重要原因。重视家庭中心护理理念延伸,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护患观察,以满足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也符合护理系统理论,这对于再住院预防有积极意义。
高质量的临床护理对于加速患儿的康复有积极意义,研究显示观察组的疗效明显更好,与从同时症状改善时间更短,获得了家属的好评。
综上所述,肺炎患儿临床护理中,引入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帮助患儿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均有积极作用,应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上)[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45-752.
[2]黄静,潘爱秀,杨倚天.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5,27(8):941-943.
[3]李素娣.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2):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