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0-04-26孟桂莲
孟桂莲
【摘 要】目的:研究子宫压迫缝合术对治疗产后出血的具体效果,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在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期间,选取了我院收治的64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4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将31例患者归入研究组,将33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前者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后者沿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产后出血。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获取的临床资料加以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子宫压迫缝合术的治疗后,产后出血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3%;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产后出血时,采用子宫压迫缝合的手术治疗,可以更高效的起到治疗效果,患者接受治疗后产后出血症状能够明显的改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子宫压迫缝合术;产后出血;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7-081-01
在产妇分娩后,因为个人体质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常常出现产后出血症状,如果不能通过有效的治疗缓解、排除该出血症状,很大几率造成产妇的死亡。具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死于产后出血的产妇高达3-4%,是一种严重危及产妇生命安全的产后并发症[1]。产后出血主要指的是产后24小时内,子宫内破损血管不能止血,出血量超过500mL的情况。近年来,我国对妇产科母婴安全问题极为重视,其中就包括产后出血的问题,有临床研究表示,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症状,有着更好的临床疗效,治疗效果由于传统的治疗方法[2]。本次研究就是通过临床应用的方法,将子宫压迫缝合术与传统治疗方法的实际疗效加以对比,根据对比结果,评估子宫压迫缝合术在治疗产后出血时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研究结果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共计64例产后出血患者,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期间,研究通过分组观察加对比的方法进行,通过计算机系统完成对患者的分组,31例患者被归入研究组,33例患者被归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未发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本次研究的产后出血患者均为初次分娩。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在研究开始前已经征求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患者及其家属完全清楚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治疗方案,相应的知情同意书均已规范签署,临床研究的基础条件均已具备,研究结果可以作为参考资料。
1.2 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即对患者注射宫缩素及止血药进行药物止血,对患者子宫进行推拿,通过按摩的方法帮助子宫自行止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也可对患者子宫双侧的主要动脉进行结扎。
研究组在传統的药物治疗、按摩等措施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通过下推患者膀胱的方法让膀胱腹膜反折,充分暴露患者子宫下段区域的视野,选取子宫下缘右侧3cm及子宫内侧3cm的位置作为缝合的起点,进针后,沿宫腔切口向上缝合,缝合过程中,出针位置应该选择宫腔切口上缘3cm与子宫内侧4cm的位置。在缝合的过程中,进针要保持垂直的角度,这样可以让缝线更好的绕紧子宫后壁,确保进针、出针距离的均匀性,缝合完成后,应该对缝合区域进行生理盐水的冲洗,检查是否仍有活动出血点,确认无渗血后,还要观察子宫颜色,子宫颜色无异常后再进行子宫复位与关闭腹腔的操作。关闭腹腔时,需要从内到外的逐层缝合,缝合使用的缝线规格应为1号薇乔线或单乔可吸收缝线。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接受相应的治疗后,要观察患者的出血量与生命体征,同时,每隔60min要检查患者子宫的状态,对患者尿量也应该做好记录工作。根据上述观察指标,评价每例患者的实际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
临床研究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软件版本号为20.0,整理分析后的数据资料要经过卡方检验及t检验完成对两组数据的对比检验,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时以P<0.05表示。
2 结果
如表1所示,研究结果显示,在研究组的31例患者中,子宫压迫缝合术对29例患者的产后出血症状起到了较明显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3.55%;而对照组采用的传统治疗方法仅有24例有效,总有效率为72.73%,两组数据对比结果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一种妇产科常见的产后并发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与产妇个人体质以及分娩方式等因素有较大的关系。产妇分娩后的24h内,阴道出血量高于500mL后,即被定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如果不能及时实施治疗加以控制,有很大几率会造成产妇的死亡,而目前临床上对产后出血采取的治疗方法通常为药物、血管结扎等治疗方法,但其实际疗效仍然不能令人满意。有相关报告指出,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子宫压迫缝合术,比传统治疗方法有着更高的治疗效果。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使用子宫压迫缝合术,可以让缝合线收紧切口周边区域的血管,进而达到封死破损血管实现止血的目的。但是在临床应用中发现,该方法对缝合操作的要求较高,主治医师在操作时的进针出针速度、缝线收紧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效果。因此该方法仍需进一步的加以研究,积累更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不可否分的是,在本次研究中,实施子宫压迫缝合术的研究组,组内患者产后出血的改善效果更好,总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中的统计学差异十分明显(P<0.05),由此可见,子宫压迫缝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将其在临床上加以推广,有利于提升对产后出血的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启娟. 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29(05):405-407.
[2]诸霓英. 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8):57-58.
[3]林菊芳.简易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6):6628-6630.
[4]贾惠琴.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