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动脉炎患者心脏损害临床分析

2020-04-26付海燕

健康大视野 2020年7期
关键词:大动脉炎临床分析心脏病

付海燕

【摘 要】目的:对大动脉炎患者探讨心脏损害的临床特征与表现。方法:本研究选取某院2012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大动脉炎合并心脏损害的45例患者进行研究,对这些患者回顾分析临床诊治资料,对患者产生的臨床特征与表现进行归纳。结果:大动脉炎合并心脏损害的患者占据8.6%的大动脉炎患者。心脏损害患者拥有心脏症状的占75.6%的比例,其中包含17.8%的首发心脏症状,其他患者都是在发病大动脉炎6年之中形成心脏损害。心脏瓣膜病变组与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衰竭组相较于其他组明显更加良好,病情活动度、心脏症状与性别等组间差异的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动脉炎患者产生心脏损害的状况十分常见,就算是患者不存在心脏症状,也应该全面评估众多患者心脏受累的状况等,不但应该对患者充分考虑原发性心脏疾病,还应该重视对患者评估其他心脏系统性疾病,如大动脉炎等。

【关键词】临床分析;心脏损害;大动脉炎;心脏病

【中图分类号】R5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7-068-02

前言

在临床中大动脉炎是十分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此种病症容易与心脏损害病症合并,不仅会对患者影响到预后康复,而且会导致患者形成坏死的平滑肌纤维,引起临床上的动脉扩张或夹层动脉瘤等病症,特别是在年轻女性群体中,这种病症时常产生。此次研究对临床上的大动脉炎患者产生的心脏损害状况进行总结、回归分析,具体报告如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某院选取2012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524例大动脉炎患者,其中包含45例合并心脏损害患者,确定此45例患者为此次研究的对象,33例女患者;12例男患者;患者拥有(21.3±2.1)岁的发病平均年龄,低于40岁发病年龄的患者有43例,拥有大约95.6%的占比。通过临床诊断,本研究所选取的患者都与大动脉炎分类的相关标准吻合。排除非大动脉炎有关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或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损害患者。

1.2 方法

筛选与心脏损害合并的疾病,并保证大动脉炎患者确诊,对患者诊治的有关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具体划分心脏损害疾病患者为混合型组、心脏瓣膜病变组、高血压心脏病组、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衰竭组、心肌病变组、冠状动脉病变组,接着按照临床诊治的实际资料开展针对性的统计与分析。

1.3 评估病情的标准

此次研究评估患者病情关键为以下标准:(1)通过影像学的动脉彩超、CT血管造影、血管造影等对患者血管的状况进行检查,确定是否正常;(2)对患者观察有关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是否增高;(3)对患者观察临床症状或有关体征,缺血或炎症等是否存在;(4)对患者观察其发热等炎症反应是否存在,不可通过其他原因解释。若是满足以上四种标准的两种,便能够确诊。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2.0统计软件对此次研究进行处理分析,运用x2校验组间率,利用均值比较连续变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发病率状况

此次研究中收治了某院大动脉炎心脏损害的51例患者,将心脏损害中的6例非大动脉炎患者排除,其中患者发病包含先天性室间隔缺损1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例、冠心病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先天性肺动脉狭窄1例,并确诊其余的45例患者为心脏损害大动脉炎患者,在大动脉炎的所有同期患者中占比8.6%。

2.2 心脏损害有关临床体现

此次研究中,有34例患者拥有心脏的不同类型症状,其所占比例为75.6%,包含胸闷患者25例,所占比例为55.6%;气短患者24例,所占比例为53.3%;咳嗽、呼吸困难或下肢水肿,所占比例为26.7%;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患者3例,所占比例为6.7%。其中首发心脏损害的8例患者被确诊为大动脉炎,所占比例为17.8%,在发病大动脉炎后其余患者在6年内有心脏损害产生,在10年内产生心脏损害的患者所占比例为83.3%。其中包含11例患者没有心脏症状,所占比例为24.4%,然而通过临床诊查的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手术病理等将心脏病变确诊,并且对它的解释不能是其他病因。

2.3 有关各组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

心脏瓣膜病变组与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衰竭组相较于其他3组明显更加良好,病情活动度、心脏症状与性别等组间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处于活动期病情的患者有32例,所占比例为71.1%,处于非活动期病情的患者有11例,所占比例为24.4%,由于资料不全而不能有效判断3例患者情况。

3 结论

在临床中大动脉炎是较为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其临床特点关键包括组织细胞、血管壁淋巴细胞、浆细胞、多核巨细胞浸润等,其疾病实质上是累及一级分支动脉、主动脉、肺动脉的类型。此种疾病往往会使心脏损害病症合并,不但对患者自身的预后康复造成影响,而且会导致患者产生坏死的平滑肌纤维,引起临床病症的动脉扩张或夹层动脉瘤情况产生,特别是在年轻群体中时常产生。

经此次研究得知:在此院同期的大动脉炎患者中,心脏损害合并大动脉炎,占比8.6%,包含混合型患者4例、心脏瓣膜病变患者8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6例、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衰竭患者2例、心肌病变患者12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3例,这证明心脏损害合并较多的临床病症类型;心脏损害患者拥有心脏症状的所占比例为75.6%,包含17.8%比例的首发心脏症状患者,其他患者都在发病大动脉炎6年内有心脏损害产生,因此应该对患者全面评估心脏受累状况;心脏瓣膜病变组与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衰竭组相较于其他3组明显更加良好,病情活动度、心脏症状与性别等组间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动脉炎患者时常伴随心脏损害的状况,就算是未产生心脏症状,可仍然需要全面评估众多患者自身的心脏受累状况,特别是冠状动脉病变、心肌炎或心力衰竭临床病症,不但应该对患者考虑原发性心脏疾病是否存在,而且应该重视对患者评估大动脉炎等病症,是否使患者累及到心脏的系统性疾病,有必要展开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汪春林,黄向阳,袁奇,杨冬妹.大动脉炎患者心脏损害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分析[J].安徽医学,2017,38(10):1285-1287.

[2]杨静博,胡福东,田消消,曹佳丽.大动脉炎患者心脏损害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1):153+156.

[3]李文安,薛海玉,薛海霞,莫泰峭.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发心脏损害一例[J].海南医学,2016,27(02):326-327.

[4]唐雪.3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7):63-64.

猜你喜欢

大动脉炎临床分析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头臂动脉型大动脉炎导致颈内动脉窃血1例
影像学检查在大动脉炎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大动脉炎冠状动脉受累的危险因素分析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大动脉炎患者血清人类软骨糖蛋白-39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