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血清抗MP-IgM检测法和被动凝集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的准确性
2020-04-26王倩
王倩
【摘 要】目的:探究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中应用血清抗MP-IgM检测法和被动凝集法,哪一种方法的准确性更高。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共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平均分为不同组别:常规组(血清抗MP-IgM检测法)与实验组(被动凝集法)。统计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无论是阳性率、灵敏度还是特异度,均是实验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中应用被动凝集法,可降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漏诊、误诊情况,相较于血清抗MP-IgM检测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度。
【关键词】被动凝集法;血清抗MP-IgM检测法;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7-062-01
支原体肺炎又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冷凝集阳性肺炎,为非典型肺炎中的一种,是由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呈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的肺部炎症[1]。因引起患儿肺炎的因素较多,如不能将具体病因进行明确,则会使治疗不具有针对性,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所以高效的检测方法对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分析血清抗MP-IgM检测法、被动凝集法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中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共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平均分为不同组别:常规组与实验组。本研究是在患儿亲属知情、同意配合前提下进行的。
常规组43例患儿中:男性占23例、女性占20例。年龄最小9个月、最大8岁,平均年龄(4.77±1.64)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6周,平均病程(3.39±0.92)周。
实验组43例患儿中:男性占22例、女性占21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8岁,平均年龄(4.41±1.80)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7周,平均病程(3.55±0.84)周。从上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可看出,并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组:血清抗MP-IgM检测法
需要采集患儿静脉的血液样本,待血液混合均匀后进行离心分离,取得血清以便之后检测使用。选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上的操作步骤对患儿血清中的血清抗MP-IgM进行检测。
1.2.2 实验组:被动凝集法
与常规组一样,采集患儿血液样本,进行血清分离,取得血清样本。选用聚乙烯用诱导冷凝剂试剂盒进行检测,其原理是利用肺炎支原体(Mac株)细胞膜制成的致敏人工明胶粒子和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产生凝集反应,具体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上进行。
1.3 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其中灵敏度计算:真阳性患者/(真阳性患者+假阴性患者)×100%。特异度计算:真阴性患者/(真阴性患者+假阳性患者)×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数据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这类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2检验,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用P<0.05表示。
2 结果
常规组43例患儿中:真阳性患者为2例、假阳性患者为4例,合计为6例;真阴性患者为36例、假阴性患者为1例。合计为37例。
实验组43例患儿中:真阳性患者为10例、假阳性患者为1例。合计为11例;真阴性患者为29例、假阴性患者为3例,合计为32例。
根据上述结果可得,常规组阳性率为13.95%、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90.00%。实验组阳性率为25.58%、灵敏度为76.92%、特异度为96.67%。可以看出,无论是阳性率、灵敏度还是特异度,均是实验组优于常规组(P<0.05)。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占主要地位,因肺炎支原体与人体中的部分组织抗原一样,所以会对身体的多个系统造成伤害,对其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加上患儿因身体尚未发育完全,免疫能力较弱,受到病原体伤害的情况更为严重,临床上在治疗的过程中,应提高对这一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血清抗MP-IgM检测法和被动凝集法均具有操作较为简便的优点,检验师只需按照试剂说明严格遵循检验步骤即可,其中血清抗MP-IgM检测法主要是对患儿血清中的抗MP-IgM进行检测,该物质属于一种抗体,在患儿有肺炎感染发生的情况下出现,同时具有较早的出现时间,被检测出来的时间早达患病的时间大约1周左右,有效检验抗MP-IgM能够使患儿在患病初期,其患病原因就得到有效的寻找,并使得患儿在早期就可接受治疗,为患儿争取到足够的治疗时间[2]。而被动凝集法则是利用被动凝集反应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关的、适当大小的微粒(载体微粒)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适宜的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出现特异性的凝集现象。被动凝集法是将临床采用的各种检测方法进行最大程度的简化,可更为直接地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检测,相较于血清抗MP-IgM检测法操作更为简便以及具有更高的准确性[3]。这一点从本研究结果中可得到证实,实验组的阳性率25.58%、灵敏度76.92%、特异度96.67%均高于常规组的阳性率13.95%、灵敏度66.67%、特异度90.00%(P<0.05)。
综上表明,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中应用被动凝集法,可降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漏诊、误诊情况,相较于血清抗MP-IgM检测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度。
参考文献
[1]冯王富,冯梅华,佘意贵.肺炎支原体检测中应用胶体金法与被动凝集法的优劣差异[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1):63-64.
[2]李敏.血清抗MP-IgM检测方法和被动凝集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的准确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7):140+142.
[3]张玲,冯仕川,魏少军,等.被动凝集法检测儿童肺炎支原體抗体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05):86-8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