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0-04-26刘欣陈鸿晶姜来

健康大视野 2020年7期
关键词:治疗有效率不同剂量米非司酮

刘欣 陈鸿晶 姜来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三组,各组为20例。采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A组:米非司酮,每天饭前口服12.5mg,分三次服用;B组:米非司酮,每天饭前口服10.0mg,分三次服用;C组:米非司酮,每天饭前口服5mg,分三次服用。比较三组患者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不良反应率。结果:(1)与治疗前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后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缩小,P<0.05;B组和C组治疗后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明显比A组更大,P<0.05。(2)三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中的效果不同,口服12.5mg/d的剂量具有更明显疗效。

【关键词】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子宫肌瘤;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率

【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7-051-01

近年来,我国子宫肌瘤发病率大大地增加,对妇女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必须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子宫肌瘤,以免患者病情恶化发展,对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2]。必须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予以高度的重视。米非司酮可以有效地降低雌激素和孕酮水平,抑制腺体的分泌,促使子宫内膜延缓发育,对患者的血液运行进行影响,进而控制子宫出血的情况。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一共60例,年龄为50-65岁,平均年龄为55.32±3.50岁,病程为0.5-3年,平均病程为1.91±0.55年。随机分组为三组,分别为A组、B组、C组,各组为20例。经B超检查得以确诊。三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三组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但是三组患者剂量不同。

A组:米非司酮,每天饭前口服12.5mg,分三次服用;

B组:米非司酮,每天饭前口服10.0mg,分三次服用;

C组:米非司酮,每天饭前口服5mg,分三次服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不良反应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数据的分布趋势,P<0.05表示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分析

A组:治疗前子宫体积为182.5±30.3mm3,子宫肌瘤体积为33.5±3.6 mm3;治疗后子宫体积为100.5±32.3mm3,子宫肌瘤体积为24.9±1.5 mm3。

B组:治疗前子宫体积为180.5±30.3mm3,子宫肌瘤体积为33.0±3.8 mm3;治疗后子宫体积为120.5±32.3mm3,子宫肌瘤体积为30.9±1.5 mm3。

C组:治疗前子宫体积为181.5±30.3mm3,子宫肌瘤体积为33.5±3.6 mm3;治療后子宫体积为136.5±32.3mm3,子宫肌瘤体积为32.9±1.5mm3。

与治疗前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后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缩小,P<0.05;B组和C组治疗后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明显比A组更大,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A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2例(10%);B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2例(10%);C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1例(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病变,多发于围绝经期妇女。常规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围绝经期妇女处于激素水平波动明显的阶段,完全绝经后,其雌激素水平会快速下降,可以对子宫肌瘤的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3]。因此,采用药物诱导绝经的方式来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无创有效地缩小子宫肌瘤的体积,比手术更具安全性[4-5]。

米非司酮在妇科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地降低雌激素和孕酮水平,可以直接在子宫内膜上发挥作用,抑制腺体的分泌,促使子宫内膜延缓发育,对患者的血液运行进行影响,进而控制子宫出血的情况。米非司酮可以终止妊娠、治疗子宫性疾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本研究采用三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与治疗前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后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缩小,P<0.05;B组和C组治疗后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明显比A组更大,P<0.05。三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由此预示着,每天12.5mg的剂量对雌激素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维持激素水平的时间更长,其诱导绝经效果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中的效果不同,口服12.5mg/d的剂量具有更明显疗效。

参考文献

[1]解芸磊.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5):4937-4938.

[2]李志琴.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对比[J].北方药学,2018,15(09):89.

[3]孟爽.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8):187+189.

[4]苗金丹,石秀金,孟闯.使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肌瘤体积的比较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2):163-164.

[5]王丽杰.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8):17276.

猜你喜欢

治疗有效率不同剂量米非司酮
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在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益气固表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引产中的安全应用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