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疗效
2020-04-26陈太立
陈太立
【摘 要】目的:观察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房颤动患者9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普罗帕酮组与胺碘酮组,每组各有患者48例,分别采用普罗帕酮、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普罗帕酮组总有效率为95.83%,与胺碘酮组的93.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胺碘酮组的2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均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普罗帕酮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临床的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关键词】普罗帕酮;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临床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7-025-0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容易出现合并心房颤动,心跳频率加快,甚至达到300~600次/min,并呈现出不规则的情况[1]。如果患者的心功能较差,很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急性心力衰竭、休克、昏厥或心绞痛,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观察比较了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9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普罗帕酮组与胺碘酮组,每组各有患者48例。其中,普罗帕酮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42-85岁,平均年龄(57.52±6.98)岁。胺碘酮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42-84岁,平均年龄(57.48±6.92)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分析。
1.2 治疗方法 在进行治疗前,均对两组中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电图检查等,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然后进行不同的药物治疗。①普罗帕酮组患者首先给予A组患者静脉注射普罗帕酮70mg,然后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若恢复不理想,再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滴注的速度控制在0.5~1.0mg/min。胺碘酮组患者给予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然后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滴注胺碘酮,滴注速率控制在1mg/min,连续滴注6h,最后再以0.05mg/min的速率持续静滴24h。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显效为窦性形式控制情况,若患者在治疗后,AF转复停止,心律失常等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有效为患者在治疗后,AF转复阵性发作,患者的心率失常等症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还需继续用药治疗;无效为患者在治疗后,病情没有任何的改善,或者出现了病情恶化的情况。②在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0天的跟踪随访,观察患者有无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恶心呕吐、胸闷以及心动过缓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如表1所示,普罗帕酮组总有效率为95.83%,与胺碘酮组的93.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如表2所示,普罗帕酮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胺碘酮组的2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非常容易引起心房颤动等并发症,有的患者还可能出现抑郁症,甚至休克、心力衰竭和死亡,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威胁很大。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较常使用的药物有胺碘酮和普罗帕酮等,这两种药物均能够对抗心率失常,对心肌梗死并发房颤产生较好的治疗作用。普罗帕酮是一种 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直接作用于患者细胞膜,减弱心肌细胞去极化作用,延长心肌不应期,与此同时,可有效阻断折返环中的兴奋间隙,使折返环数量减少,进而恢复患者窦性心率[2]。但普罗帕酮可诱发患者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应慎用。胺碘酮是一种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Ⅰ~Ⅳ类药物所有的电生理作用,可有效阻断患者心肌细胞膜上的钾通道,大幅度延长患者的复极和不应期,并可中止兴奋折返,打断房颤折返环,进而终止房颤;胺碘酮能够降低患者窦房结和房室结的自律性,减慢心房、房室旁道和房室结传导,且不改变患者的室内传导,并可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血管平滑肌,阻止钙离子通道和肾上腺受体,扩张动脉,增加血液流量[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普罗帕酮组总有效率为95.83%,与胺碘酮组的93.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胺碘酮组的22.91%。综上所述,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均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普罗帕酮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临床的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赵川.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临床疗效比照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9):106-107.
[2]黄平.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7):33-34.
[3]曹振忠.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7,30(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