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

2020-04-26

润·文摘 2020年4期
关键词:瞎子局限琴弦

《命若琴弦》的故事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这是《命若琴弦》开篇的一段话。这是一个关于“希望”的故事,主人公是一老一少两位盲人。小瞎子虽然见过世界,不过也只有三年光景,他就像一颗刚萌生的嫩芽,懵懵懂懂地探出好奇的目光,憧憬着世间的所有缤纷。老瞎子则从不曾看见过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所以,把人生的一切都寄托在一个有点儿像童话的目标上——师傅说,弹够一千根琴弦作药引,就能打开藏在琴匣子里的药方,换来眼睛的重见光明。

为了看看这个世界,五十年来,老瞎子翻了很多座山,走了很多里路,挨了日复一日的风吹日晒,尽心地弹断每一根琴弦,熬白了头发,累弯了背,毕其一生终于弹断了一千根弦,可事实是残酷的,他最后才发现,那治盲的药方竟然是一张白纸。他最终不得不接受人生的虚无,他感觉自己的身体连同信念都如空房里的烛灯,一盏盏熄灭了。他本想就这么死去,但突然想起他的徒弟小瞎子还在等他回去。于是他逼着自己振作起来,至少先找到徒弟。

在踉踉跄跄地行走时,他突然怀念起往日的美好时光。虽然颠沛流离,可自己一旦弹琴、说书,就会觉得知足、快乐,轻轻漫漫的三弦琴总能使他忘记疲惫。“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是虚设的。”

为了让小瞎子也能依靠着自己心中这簇微弱的火光,在黑暗中缓缓行走,在故事最后,他也对小瞎子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原来是自己记错了,得弹断一千二百根才能拿到药引子。人生重在享受过程的美好,只要盲人徒弟能够在重见光明的企盼与憧憬中继续弹奏生命的音符,想象重见光明的美好,便已经足够了。

小说的结尾和开头相同,恰好前后照应,构成了一个圆,哲理性与思考性也在字里行间不知不觉地浮现:如果不为虚无的人生找个盼头,我们容易在一蹶不振中停下脚步,也就不能享受生活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只要你的脚步不会停下来,即使是朝着虚设的目标前行,你也可能体验过程的美好与精彩。

在双腿瘫痪后,作家史铁生也曾陷入对人生的怀疑和长期颓废中,他曾无数次叩问命运为何给了他残缺的身躯,最后,他终于想通,“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不再纠结于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写作就是为了活着,“写作”就是他给自己的人生找到的一个目标,有了这个目标,才能专注于写作的过程,在写作的过程中体验人生。

《命若琴弦》这部散文集由《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绿色的梦》组成,有对过去艰苦生活的追忆,也有对不确定未来的求索,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明朗和欢乐。或许,他最想说的也是这个——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生活找一个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至死方休地走下去。

思考时间

老瞎子最后告诉自己的徒弟:“要弹断一千二百根才能找到药方。”他延长了谎言的期限。因为,他想把徒弟的心弦拽紧。小瞎子的命运会比老瞎子更坎坷吗?你赞同老瞎子将谎言传递下去的观点吗?如果续写一下这个故事,你会怎样写?

写作缘起

作家张炜说:“网络时代繁衍出多少文字,纵横交织的声音震耳欲聋,却难遮掩从北京一隅的轮椅上发出的低吟。”他说的就是轮椅上的作家史铁生。

史铁生在青年时就喜欢阅读书籍,20岁时因病瘫痪,曾一度意志消沉,每天摇着轮椅到家附近的地坛,想从这个世界逃避到另一个世界去。可最终,他选择了活下来。他说,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存在的本身需要它。从那以后,他成了一个“主业生病,业余写作”的作家,创作了30多篇短篇小说及几十篇散文随笔,甚至还参加了电影剧本的创作……竭尽所能地让自己的生命丰盈起来。他的作品苍凉、博大而深沉,充满對人生的反复追问与思考。王安忆在回忆史铁生时写道:他并不提供给人们神话,只提供真实,却是上乘的真实,因为他是穿透身体的隔阂,用心力去撞击现实所获得的,他的真实是有力量的。他比一般人更深刻地享有这个世界,我们完全不必对他抱有怜悯。

作品摘录

残疾是什么呢?残疾无非是一种局限。你们想看而不能看;我呢,想走却不能走。那么健全人呢,他们想飞但不能飞——这是一个比喻,就是说健全人也有局限,这些局限也送给他们困苦和磨难。很难说,健全人就一定比我们活得容易,因为痛苦和痛苦是不能比出大小来的,就像幸福和幸福也比不出大小来一样。痛苦和幸福都没有一个客观标准,那完全是自我的感受。因此,谁能够保持不屈的勇气,谁就能更多地感受到幸福。生命就是这样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

——《病隙随笔》

三年前我搬了家,隔窗相望就是一所幼儿园,常在清晨的懒睡中就听见孩子进园前的哭嚎。我特意去那园门前看过,抗拒进园的孩子其壮烈都像宁死不屈,但一落入园墙便立刻吞下哭声,恐惧变成冤屈,泪眼望天,抱紧对晚霞的期待。不见得有谁比我更同情他们,但早早地对墙有一点感受,不是坏事。我最记得母亲消失在那面青灰色高墙里的情景。她当然是绕过那面墙走上了远途的,但在我的印象里,她是走进那面墙里去了。没有门,但是母亲走过去了,在那里面,高高的树上蝉鸣浩大,高高的树下母亲的身影很小,在我的恐惧里那儿即是远方。

我现在有很多时间坐在窗前,看远近峭壁林立一般的高墙和矮墙。有人的地方一定有墙,我们都在墙里,没有多少事可以放心到光天化日下去做。规规整整的高楼叫人想起图书馆的目录柜。破墙而出的梦想都在墙的封护中徘徊。我们有时千里迢迢,去荒原、大海、林莽甚至沙漠。——只像是为了去找一处不见墙的地方。

——《墙下短记》

精彩书评

人生是否可以用可感可观之物来形容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人生像海洋,像长跑,甚至是像一盒巧克力。而在史铁生眼里,人生更像一根琴弦,一根原本并不存在的琴弦。

去哪里无足轻重,最重要的是心在何处。老瞎子的心系在琴弦上,他拿起三弦,一个音一个音地弹,认真而用力地弹,弹断一根又一根弦,等到弹断第一千根,他就能像一个普通人一样,亲眼看到这繁华世界。看世界是追求,弹千根弦是目的。看似虚无缥缈的追求,因为有了实质的目标,生活骤然之间紧实而有了意义。

——默杨

人生目的最重要的作用其实是支撑你度过人生中那段艰难的岁月。最后实现目标的快乐也许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热烈,而回想起那段走过的日子却是最珍贵的。也不知怎么的,就坚持着走过来了。信念,应当是这样一个存在,就像有人看见一滴露水或一片漂浮的落叶,便知道它们存在,或是有人的脚被一块尖岩石碰伤了,他也知道岩石就在那里,就像高树在地上投下影子,花和人也在地上投下影子。

没有影子的东西,没有力量活下去。

——王佳辉

猜你喜欢

瞎子局限琴弦
不受身材局限的美服
额头上的琴弦
图画的局限
绿色的琴弦
父与子
我们都是瞎子
我们都是瞎子
我们都是瞎子
谁动了我的琴弦
我们都是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