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幸福教育” 促进学校发展
2020-04-26吴雅卿
吴雅卿
“幸福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对幸福学习、快乐成长的诠释。它虽不是由福建省厦门市公园小学创生的,但却是该校认同并孜孜以求的。几年来,学校在持续践行“幸福教育”办学理念的过程中,促进了师生健康幸福地成长,也因此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
一、设计顶层理念,让学校发展有方向
学校希望师生在校内的生活是幸福的,在校外是会追求幸福的。基于“幸福教育”办学理念,学校在文化建设、教育教学实践上深入思考,顶层设计,整体规划,让“幸福教育”办学理念能够更接地气,更有抓手。学校用心规划顶层办学理念,为师生幸福成长引航。
1.确立培养目标
学校集思广益,梳理出实施幸福教育的六大路径,即构建幸福校园、建设幸福文化、成就幸福教师、培养幸福学生、打造幸福课堂、实施幸福课程,最终指向“读好书一生幸福,健康体终生幸福”,实现“全面发展,幸福成长”的培养目标。
2.梳理“三风一训”
“快乐”是幸福的基础。学校从“乐”入手梳理了“三风一训”,即:校风“乐群乐进”,教风“乐教乐导”,学风“乐学乐思”,校训“乐真乐远”。依据“三风一训”,学校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用幸福教育奠基师生的幸福人生。
3.建设文化长廊
环境对师生的熏陶和感染是潜移默化的。如何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幸福的气息呢?学校提出了建设文化长廊的想法。想法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了师生的热烈响应,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群策群力。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征集校园吉祥物,从上千幅作品中挑选出学生们最喜欢的“园宝”。然后,由美术组教师牵头,融“时代主流、学校教育和童真童趣”几个元素为一体进一步完善设计。
学校的幸福文化长廊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为引领,紧接着是一系列经由憨态可掬的吉祥物“园宝”向广大师生呈现的图文并茂、富有文化韵味的宣传标语,如“幸福在校园的晨光里,在迎面的微笑里,在老师的关爱里,在同学的友谊里;在聆听的课堂里,在求知的眼神里,在似渴的阅读里,在多彩的活动里;在游泳的水花里,在剪纸的乐趣里,在戏曲的传唱里,在童玩的戏耍里;在文明的修养里,在共处的学问里,在优异的成绩里,在快乐的成长里”等,最后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结尾,引领师生一同在幸福的道路上快乐前行。现在,幸福文化长廊已经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注重分级培养,让团队发展有路径
没有“幸福的教师”,便没有“幸福的教育”。为了奠定学生幸福人生的基石,学校积极为每一位教师构筑发展的平台,使幸福感充盈在教师的教育生活中,通过让教师享受到教育的幸福,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幸福的教育。
1.开展活动促成长
为了促进教师的内涵发展,学校开展了师徒结对、岗位练兵、周五论坛、滚动培训等系列活动,多渠道、全方位地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学校树立了“问题即课题”的教研理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努力实现从教书匠到研究者的转型。
2.骨干培养促带动
学校努力为骨干教师提供参加各种研讨活动和外出学习的机会,促使骨干教师认真学习精品课例和专家的指导意见,尝试进行结构化反思,在实践交流中转换思维方式,提升学科素养,并自觉用理论和行动影响身边的教师,带动教师群体共同进步。
3.完善机制促提高
学校不断完善教师评价制度,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注重引导每位教师做好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激发教师们的生命自觉;倡导全体教师养成爱读书、做研究、善思考的好习惯;每学年开展“我最喜爱的教师”“首席班主任”评选活动,让教师有底气引领学生走向幸福成长的康庄大道。
三、研发校本课程,让学生发展有平台
在“幸福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以鲜明的办学特色为主旨,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机融合,并做好游泳课程、剪纸课程、闽南文化课程、公民教育课程等必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努力培养“会游泳、能剪纸、传文化、有修养”的“公园学子”。如今,基于“幸福教育”办学理念的校本课程已经形成体系,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发展。
1.游泳课程普惠与特色结合
学校是福建省首批小学游泳传统校和体育特色学校,校游泳队已经连续十四届蝉联省游泳传统学校比赛男女团体总分冠军,还连续五届夺得厦门市小学生游泳锦标赛团体冠军,为国家、省、市运动队输送了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如何传承这一优势,做到普惠与特色相结合呢?学校成立了以游泳队教练为主体的课程研发团队,依据年级特点开发了游泳课程,对学生进行有关游泳项目的历史、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教学、指导和引领,逐步达成普及与提高的目的,并做出特色。目前,游泳课程内容初步形成系列并处于推进中。
2.闽南文化课程形成系列
学校以创建“廈门市首批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特色校为抓手,编写了“弘扬闽南文化教育,构建多学科知识渗透体系”的闽南文化校本课程。随着基于“幸福教育”理念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深入推进,如何做好传承与创新?如何让闽南文化更接地气?从哪些角度去研发闽南文化课程会让学生们更加喜欢?学校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以及反复思考,依据年级特点,研发了童谣、美食、风俗、建筑、戏曲等主题的教材。其中,“剪纸”成为各年级必须学习与掌握的课程之一,力图通过由浅入深地渗透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学会剪纸,并能剪出富有闽南元素的作品。
3.活动课程力求主题鲜明
学校依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开发了深受学生喜爱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课程,如主题活动课程、家校共育课程、研学旅行课程等。主题活动课程按照“1234”的原则进行统整。其中,“1”指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闽南文化节,“2”指爱心义卖会和经典诵读会两场盛会,“3”指入队礼、成长礼和毕业礼三个典礼,“4”指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和艺术节四个传统节日。家校共育课程包括假日实践课程(如亲子义工在行动、亲子阅读等课程)、家风家训课程和家长讲堂课程。研学旅行课程则是分年级依次开展主题研学活动,如一、二年级的“走进家乡,感受变化”,三、四年级的“漫步河山,爱我祖国”,五、六年级的“周游列国,传承文明”等,并初步形成了活动课程体系。
4.“好习惯课程”螺旋上升
学校基于校情和学情尝试编写了《我的好习惯》校本教材,从“讲礼仪”“讲卫生”“爱劳动”和“爱生活”四个维度出发,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编写相应的教材内容,实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目的。在好习惯课程实施一年后,教材编写组根据师生反映的情况,又对配套教材进行了二次完善。之后,心理健康教师把这套教材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进行了融合,以“我与自己”“我与他人”“我与自然”“我与社会”为主线,制定了各年级的阶段目标,并选编教材内容,逐步形成了有主题、成系列、有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
5.选修课程满足学生需求
自开展“基于‘幸福教育理念下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研究”的课题研究至今,学校已经为学生开设了三十多门校本选修课程,分为学科拓展、艺术素养、科技创新和身心健康四大类。每周一下午的第三节课,学生们到不同的教室里学习自己选修的课程,在走班学习中感受校本课程带来的幸福感。
四、开展主题活动,让办学特色有彰显
作为闽南文化进校园特色校,学校紧扣闽南传统节日习俗,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具有闽南元素的探究活动。如博饼享中秋,传承百年历史;多彩过春节,感悟团圆幸福;走进清明端午,感受传统习俗……尤其是一年一度的闽南文化节,是学校特有的盛会,学生们参与其中,兴致高昂,幸福满满。
以2018年的闽南文化节为例,整个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异彩纷呈。其中,学校组织的班级游园闯关活动特别精彩。每个年级的一班组织闽南美食分享会,二班带领大家一起玩闽南童玩,三班开展“闽南文化知多少”风俗知识竞答活动,最后学生拿着闯关卡到四班参与博饼大赛。在短短一个小时的游园活动中,学生们既是游客又是小主人,在趣味闯关中亲近闽南文化,学习闽南文化知识。在校园的“闽南文化展示区”,学校请来了闽南民间艺人为学生们现场展示剪纸、中国结、糖画、珠绣、编棕等传统技艺。学生们和艺人们近距离互动,趣味无穷。游园后,由校歌仔戏团的小演员们为全体学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汇演,包括讲古、合唱、闽南童谣、歌仔戏、古诗吟诵等精彩的节目。闽南戏曲、闽南民间技艺、闽南童玩、美食等,使整个文化节涉及了闽南文化的方方面面,讓学生们在其中玩出花样、玩出喜悦、玩出智慧,充分感受地方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结语
“幸福教育”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行动,还是一种文化,更是学校发展的航标。学校在带领教师们践行幸福教育的征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团队凝聚力增强了,教师们前进的步伐更稳健了,学生们的笑容更灿烂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迈上了新的台阶。相信学校只要坚持做接地气的幸福教育,以实际行动践行有温度的幸福教育,未来必将绘就越来越美好的幸福画卷。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