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DP负增长的“痛点”与对策

2020-04-26魏枫凌

证券市场周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降幅痛点月份

魏枫凌

新冠疫情导致中国2020年一季度实际GDP同比下降6.8%,这是中国1992年建立季度GDP核算制度以来第一次出现季度负增长。除了GDP总量指标以外,更多一季度经济数据反映出的中国经济在结构上的运行特征更值得政策制定部门和投资者关注。只有找出经济的“痛点”,发现经济运行的失衡所在,才能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在有效实现“六保”的同时尽量降低扭曲。

从一季度经济数据看,在生产层面,疫情对第二产业冲击最为明显,制造业和建筑业受到了普遍的拖累,第三产业少数新经济领域逆势成为亮点;在需求层面,消费需求对GDP的拖累最为严重,投资需求当中制造业投资拖累最为严重,房地产投资反而拖累较小,在地方债“早发行、早使用、早见效”的政策下,3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已经有所企稳;在收入层面,居民名义收入实现了微幅增长,收入来源当中的经营净收入下降最明显,而财政转移支付反映了财政对居民收入下降的对冲作用,但财政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在大幅下降。

2020年经济的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年度经济目标设定与否与宏观政策的取向,因为这将决定经济增长恢复的斜率。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CF40学术顾问许宪春认为,2020年中国经济同比正增长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而且设置一定的GDP目标仍有必要,在手段上应注重“新老结合”,这不仅是为了调动各方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也是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前所未有的经济停顿

从GDP降幅来看,这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冲击是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2020年一季度经济增速比2019年同期回落13.2个百分点,降幅远超过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对比来看,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经济受冲击最严重的是当年二季度,当时季度GDP增长是6.9%,比1997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冲击最严重是在2009年一季度,当季实现了增长6.4%,比2008年同期回落5.1个百分点。”许宪春说。

从疫情对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影响来看,受冲击最严重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6%,主要是制造业和建筑业分别同比下降10.2%和17.5%,而且这两大行业受到冲击是全国性的。在第三产业中,新冠疫情对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冲击是最突出的,增加值降幅也都达到了两位数。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当中的金融、网络零售等产业受到的影响较小,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取得了13.2%的增长。

关于服务业增速降幅低于工业,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综合司副司长付凌晖在统计局公告中指出,服务业增加值降幅较小主要是由于信息、金融、公共管理和卫生等服务业增长较快,这些行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近40%,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2.0个百分点,一定程度对冲了传统服务业下滑影响。

从支出法GDP的构成来看,消费需求拉动经济下降4.3个百分点,投资需求拉动经济下降1.5个百分点,净出口需求拉动经济下降1个百分点。在消费需求当中,全国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名义下降了8.2%,在剔除一季度CPI偏高的影响后,实际支出同比下降12.5%,名义和实际增速比2019年同期分别下降15.5个百分点和17.9个百分点。

在投资需求的固定资产投资当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9.7%,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25.2%,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7%。由此可见,制造业投资收缩最严重,房地产投资收缩相对轻微一些。另外,根据住建部电视电话会议公布的情况,截至4月1日,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在建项目开复工率为85.06%,全国售楼处复工率达92.73%。

3月份中国经济较1-2月份还是取得了明显的回升,尤其是在投资需求当中,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分别比1到2月份降幅收窄10.6、6.3和8.6个百分点。许宪春认为,3月份基础设施投资迅速回升,与地方专项债提前发行与使用密切相关。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提前下达了1.29万亿元的地方专项债的额度,实际发行了1.08万亿元,发行规模同比增长63%,专项债使用在项目上的有8255亿元,占发行额的77%,促使基础设施投资在3月份迅速回升。此外,3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0.8%,降幅也比1-2月份收窄8.7个百分点。

从收入的角度看,在居民部门,一季度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0.8%,增速比2019年同期回落了7.9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下降3.9%,增速比2019同期回落了9.7个百分点。从收入来源看,居民可支配收入中转移性收入上升6.8%,增长是最快的,经营净收入下降7.3%,降幅是最大的。许宪春指出,疫情期间,生产经营活动受疫情冲击,居民经营净收入下降幅度比较大,政府提高转移支付则对居民收入起到了稳定作用。

从城镇和农村的物价和可支配收入的关系看,一季度农村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9%,涨幅高于城镇居民消费价格1.3个百分点。受此影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0.9%,实际下降4.7%,降幅大于城镇居民以及全国水平0.8个百分点。付凌晖指出,在城镇化过程中,部分农村收入较高的人群进入城镇,但在城镇仍属于较低收入群体,他们的迁移对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均有拉低作用。

在企业部门,1-2月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下降了38.3%,降幅比2019年同期扩大24.3个百分点。

在政府收入方面,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9.9%,增速比2019年同期回落了16.9个百分点。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当中,全国收税收入同比下降11.2%,是导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而非税收实际上还取得了1.7%的同比增长。

另一个引起社会关注的指标是时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点,劳动参与率也比2月份提升。付凌晖对此指出,尽管调查失业率略有下降,但就业压力仍然较大。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明显高于上年同期,就业人员规模比1月份下降6%以上,约18.3%的就业人员处于在职未上班状态。而且,从劳动力市场结构来看,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压力较大,全国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和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调查失业率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纾困应瞄准经济“痛点”

在经济遭遇内生性的冲击时,三大需求当中的消费通常最稳定,投资波动最大。这次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来说是一次外生冲击,三大需求都遭遇了明显的打击,但是消费受到的冲击最大,下滑幅度远超出了投资,这是和以往不一样的地方。许宪春指出,要恢复经济增长,三大需求方面都要发力,而且考虑到其中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下降了4.3个百分点,因此必须加大对消费需求的支撑力度,特别是要重视吸收大量就业人员的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以及低收入群体的收入问题,这对解决消费需求有重要意义。

在投资当中,制造业投资下滑最为严重,房地产投资反而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差,对应到现实情况来看,宏观政策对“房住不炒”也在继续坚持。基建投资在3月份的明显恢复,显示出了财政政策发力对于目前经济困难的重要作用。许宪春认为,在投资需求当中,需要重视新基建和老基建的结合。“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等新基建十分重要,也是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着力点,但是老基建的投资也要注重,因为特殊时期就要有特殊办法,光靠新基建带动不了整个经济。再从产业来看,尽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能够取得13.2%的增长,但是整个新经济在国民经济当中占比也仅在在10%左右,光靠新经济的拉动还是不能抑制住整体经济下滑的压力。”许宪春表示,“补短板”可以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定好的基础,但在特殊时期仍必须注重救急,把一些能够解决短期问题的措施也要用上。

海外新冠疫情对中国外贸产生的影响,同时要重视疫情之后复杂的国际环境对中国出口产生的影响。

对于社会对2020年是否还要设置GDP增长目标的关注,许宪春认为,中国经济还是需要有这样的一个目标。“这样可以调动全国上下的积极性,包括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不仅保证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任务的完成,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基础。”许宪春还表示,尽管国外的疫情和经济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中国在2020年全年实现GDP的正增长应当不是问题,而且在2020年的低谷基础上,2021年经济应当会有比价好的表现。

外需与地方财政重压之下的房地产市场 

根据中金公司的研究,随着复产复工的推进,二季度GDP增长大概率明显回升,未来内外需增长可能明显分化,其中内需中政府投资可能明显加速,而外需面临较大挑战。

中金公司编制的开工指数显示,全国一季度的线下行业产能利用率可能仅在65-70%之间,而4月开工率已经回到了85%-90%之间,环比明显回升。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从目前的产能利用率估算,二季度GDP同比增长有望明显回升。然而,海外疫情加剧,全球主要经济体自3月中下旬以来也相继进入停顿状态,梁红认为外需在二季度可能面临比一季度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更大的挑战。另据“中金全球经济活动指数”显示,4月全球线下经济活跃度下降6成有余,且在新冠疫情进入“平台期”之前难以快速恢复。即使疫情在二季度得到有效控制,中国的经验、结合对海外政策执行更切实际的假设,因此中金公司预计海外复产复工所需的时间可能比中国更长,三季度前出口可能仍然录得较大负增长。

在4月早先时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和国家发改委《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两个重磅文件对外发布,其中有四个亮点与房地产相关:

一是加快放宽城镇落户限制,与去年底中办国办意见相呼应并更进一步。在人口流动和人才引进过程中,将自然衍生出新增住房需求。

二是加快建设重点城市群和都市圈同城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将派生出周边房地产项目开发的机会。

三是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包括改造一批老旧小区、改造一批老旧厂区、改造一批老旧街区、改造一批城中村。今年各地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比去年增加一倍,旧改项目将成为棚改退坡后一种替代。

四是促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人地钱挂钩”以需求定供给,将有利于增加核心城市土地供应,缓解房价上涨动力。

房地产的投资开发与销售以及其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不仅对应了庞大的内需,而且和地方财政息息相关。在外需和地方财政收支双重压力下,房地产行业再次受到关注。

统计局公布的房地产行业数据显示,1-3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2.2亿平方米,销售额2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6.3%和24.7%,降幅比1-2月份收窄13.6个百分点和11.2个百分点。3月单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35亿平方米,约为去年同期的86%。

房价方面,3月一线城市上海和深圳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较上月分别上涨0.1%和0.5%,31个二线城市和35个三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3%和0.2%,各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涨幅继续缩窄。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部分城市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在地方政府短暂出台放松调控的文件后,经过短暂的“几日游”,旋即撤回,其中的政策含义耐人寻味。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夏丹表示,外需不振将加大中国宏观政策稳定和拉动内需的倾向,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未提及房地产调控,政策逆周期调控力度可能进一步增强。“预计二季度商品房推盘提升,市场成交继续修复,销售面积和销售额跌幅收窄。”

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2万亿元,同比下降7.7%,降幅比1-2月份收窄8.6个百分点。3月单月开发投资额11847.6亿元,同比增速回正。房屋新开工面积2.82亿平方米,竣工面积1.56亿平方米,分别下降27.2%和15.8%,降幅较上月收窄17.7个百分点和7.1个百分点。夏丹进一步指出,疫情造成2个月左右的工期延后,目前单月开发投资和开竣工情况有所好转。

不过,对于地方广义财政收入来说,比房地产开发市场更关键的是土地市场。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土地供应力度加大,但是成交环同比仍下降。具体来看,1-3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96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6%,降幅比1-2月份收窄6.7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977亿元,下降18.1%,降幅收窄18.1个百分点。

另据中指研究院发布《中国300城市土地市场交易情报(2020.1-3)》报告统计,3月全国300个城市在3月份共推出土地1816宗,推出土地面积7846万平方米,环比增加13%,同比增加14%;共成交土地1248宗,成交面积5611万平方米,出让金总额为2217亿元,环比和同比均有减少。

从各类型城市来看,一线城市供求量同比走低,但均价、溢价率及出让金总额均有所上漲;二线城市各项供求指标均较去年同期缩水;三四线城市土地供求量变化较小,成交楼面均价同比增加逾一成。一线城市当中,上海以686.6亿元出让金登顶全国城市榜首,同比大增79%;北京居其次,一季度土地出让金673.1亿元,同比增加12%。

夏丹表示,一线城市在第一季度土地出让金上扬幅度超四成,楼面均价上扬超三成,表明优质土地竞拍热度依然较高。 “地方财政压力和房地产市场复苏之下,土地市场供应和成交有望逐渐回暖。”

猜你喜欢

降幅痛点月份
尾巴帖
Southern_Weekly_1928_2021_02_04_p28
12月是最残酷的月份
2019年6月汽车产销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2019年5月汽车产销同比降幅有所扩大
2019年1月汽车产销比上月均呈下降商用车降幅更为明显
零售量额降幅环比收窄
藏在“抱怨”背后的商机
贴膏药不能只贴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