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行山河北段“长城—地质”旅游带开发策略研究

2020-04-26李秀明杨建朝白翠玲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太行山遗迹长城

李秀明,张 启,杨建朝,白翠玲

LI Xiu-ming, ZHANG Qi, YANG Jian-zhao, BAI Cui-ling

河北地质大学 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Hebei GEO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31,China

长城作为我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修筑城墙及城堡,以达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防御功效。在历史的演替中,长城不仅起到了军事防御的作用,还促使长城沿线的许多关口成为重要的商贸中心和民族融合的场所。2 000多年后的今天,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以其磅礴的气势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构成了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载体,是国内外游客了解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最好的切入点。

地质旅游是将地球科学与旅游业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通过对地质遗迹为主体的各类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实现地质遗迹保护、地球科学知识科普、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等方面的作用[1]。截至2019年1月,我国政府已陆续批准命名国家地质公园213处,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建立世界地质公园39处[2],在保护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太行山河北段长城旅游资源丰富,现存长城资源2 057处[3],已开发的较成熟的以长城资源为主的旅游景区有山海关、老龙头、金山岭、潘家口、大境门等,由于交通、客源、市场等多方面原因,太行山河北段的多处长城旅游资源未得到有效的保护性开发;地质旅游方面,河北省范围内共批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13家,其中有7家分布在太行山区。文章通过对太行山河北段长城旅游资源和地质旅游资源区位分布、资源特点等方面的分析,进行了“长城+地质”旅游的综合开发探讨,探索“人文+自然”旅游开发模式,以期对太行山河北段的长城和地质遗迹保护、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扶贫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1 研究背景

太行山汇集了众多优美奇特的自然景观,但是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因素影响,太行山区的旅游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开发,太行山区也是贫困人口较集中的地区。太行山高速是河北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项目,是连接京冀豫三省的一条交通大动脉。2018年底,太行山高速北段——石家庄到张家口路段顺利贯通,实现太行山高速主线贯通,打造了一条便捷、安全、绿色的高速公路,同时,打破空间和地形的阻隔,将太行山沿线优质的长城和地质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将“长城—地质”旅游资源进行合并开发,打造一种高层次的旅游体验活动,增加当地旅游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助力脱贫攻坚。

2 太行山长城旅游资源特征

太行山西侧为山西高原,东侧为华北平原,与大兴安岭、巫山、雪峰山等共同构成了我国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太行山平均海拔1 200米以上,地形起伏较大,山脉之间有较低的鞍部垭口,作为联通华北平原和山西高原的自然通道,古称太行八陉[4]。由于自身地理条件和战略位置,在古代太行八陉是兵家必争之地,并在沿线修筑起长城作为战略防御建筑[5]。发展到现代,太行八陉为代表的长城遗迹,早已失去了原来的战争作用,而是以其特有的古代建筑遗迹、特色人文资源以及周边丰富的生态地貌景观,成为当地的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

如表1所示,太行山河北段长城遗迹资源非常丰富,根据中国长城遗产网、长城志以及相关学者研究,可将这些以及划分为保存较好、有一定保存但破坏较为严重、没有遗存等3个类别。其中保存较好的长城遗迹主要分布于武安县、沙河县、邢台县、内丘县、井陉县、涞源县、涞水县、永清县、怀来县等地;有一定保存但破坏较严重的长城遗迹主要分布于武安县、磁县、涉县、井陉县、鹿泉县、赞皇县、涞源县、涞水县、蔚县、涿鹿县、涞水县、赤城县等地;除此之外,内丘县与邢台县还有十处左右长城遗迹只有文献记录已找不到遗迹残留。

地区分布方面,太行山河北段长城遗迹在邯郸市、邢台市、石家庄市、保定市、廊坊市、张家口市均有分布,其中保定市长城遗迹分布最多,廊坊市最少。保定市、邢台市各有3处保存较好的长城遗迹,是各城市中保存较好的长城遗迹最多的地区,廊坊市最少,只有永清县宋辽地下古战道一处长城遗迹。这些长城遗迹历史长,时间跨度大,从秦、汉、北魏、东魏、隋朝,到金、明、清,各个朝代都有长城遗迹留存,其中明长城是各个朝代长城保存最为完好;空间分布广,长城遗迹在太行山沿线总体呈线性分布,与现在的太行山高速走向基本一致,共同构成太行山河北段长城遗迹景观廊道。

表1 太行山河北段长城遗迹汇总表[3]

(续表1)

所在市所在县长城名称遗存状况石家庄市井陉县秦皇古驿道保存较好井陉县地都长城、井陉关、井陉长城杨庄段有一定保存但破坏严重鹿泉县土门关长城有一定保存但破坏严重赞皇县后沟口长城、虎寨口长城黄庄长城、棋盘山长城有一定保存但破坏严重保定市涞源县乌龙沟长城保存较好涞源县石窝长城、插箭岭长城、白石口长城有一定保存但破坏严重涞源县北飞狐陉有一定保存但破坏严重易县紫荆关长城保存较好涞水县龙门天关保存较好涞水县蔡书庵长城有一定保存但破坏严重涞水县样边长城、大营盘长城有一定保存但破坏严重廊坊市永清县宋辽地下古战道保存较好张家口市怀来县鸡鸣驿长城保存较好蔚县大南山长城段有一定保存但破坏严重蔚县飞狐陉有一定保存但破坏严重涿鹿县马水口长城有一定保存但破坏严重赤城县独石口长城、万水泉长城和清泉堡长城有一定保存但破坏严重

3 太行山地质旅游资源特征

太行山地区地层发育较为齐全,从太古界到新生界除中下太古界、震旦系、泥盆系和志留系缺失以外,其他地层均有出露[6]。该地区处于古亚洲、特提斯和濒太平洋三大构造域区之间,受三大构造区域演化发展的影响,新生代以来地壳运动活跃,造就了太行山区丰富多彩的地质遗迹景观[7]。

太行山区共分布17家国家地质公园,其中北京市2家、山西省4家、河南省4家、河北省7家[2],河北省的7家国家地质公园分别为河北涞水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河北涞源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河北阜平天生桥国家地质公园、河北赞皇嶂石岩国家地质公园、河北临城国家地质公园、河北邢台峡谷群国家地质公园、河北武安国家地质公园。如表2所示,太行山河北段的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有如下特征:

(1)区内海相沉积构造遗迹发育,水平层理、交错层理、楔状层理等层理构造,以及波痕、雨痕、泥裂等层面构造遗迹发育。

(2)由于太行山区经过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加上构造发育和地面流水侵蚀,该区的砂岩和碳酸盐地层发育峡谷地貌和流水侵蚀与流水堆积地貌,同时河流侵蚀作用也造就了众多的峰林地貌遗迹。

(3)太行山区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碳酸盐地层发育,加之新生界以来降水充足,因此在该区发育众多的岩溶地貌,地表岩溶作用形成的峰林、峰丛、天生桥、溶蚀洼地遗迹景观,以及地下岩溶作用形成的岩溶洞穴、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等地质遗迹,岩溶景观在北方发育稀少,在太行山区河北段发育的这些岩溶地貌遗迹不仅是可供游人观赏的旅游资源,也是科研、科普的重要基地。

(4)太行山区因地壳抬升,形成断块状构造,陡崖绝壁发育;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强烈抬升,南段受嵩山山脉挤压,形成众多裂隙,在流水作用的助力之下,形成壮丽的峡谷、水体地质遗迹资源,造就了崖陡、谷深、泉幽的奇特景观。

4 太行山“长城—地质”旅游带发展策略

根据太行山河北段地质旅游资源和长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太行山高速的路线分布(如图1所示),笔者对太行山河北段长城—地质旅游带发展进行了区域划分,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重要性进行了发展期次划分,详情如下:

表2 太行山河北段国家地质公园概况汇总表

图1 太行山河北段“长城—地质”旅游带示意图(李秀明绘制)Fig.1 Sketch map of "the Great Wall and Geo-heritage" Tourism Belt along Taihang Mountain in Hebei Province ( drawn by Li Xiuming)

4.1 发展区域划分

根据长城遗迹、地质遗迹的特点、分布范围、两者距离,太行山高速互通式立交的分布关系,由北向南可以将太行山河北段“长城—地质”旅游分成5个重点开发的区域,分别是:涞易涞+雄安新区、阜平区、井陉区、临赞区、邢武区。

(1)涞易涞+雄安新区是指保定市涞源县、易县、涞水县和雄安新区。这一区域的地质遗迹主要是花岗岩断裂构造、冲蚀谷地、海相沉积构造及岩溶地貌景观,已建成河北涞水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河北来源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这两个国家地质公园现为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园区),地质遗迹分布面积广大,地质旅游优质,基础良好;虽然雄安新区没有地质公园建立,但是在雄安新区范围内有被誉为“华北明珠”的华北平原最大、最典型的淡水湖泊湿地白洋淀。白洋淀是华北平原唯一常年积水的淡水湖泊,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水体旅游景观的重要资源。这一区域有乌龙沟长城、紫荆关长城、龙门关长城三段保存较好的长城,以及石窝长城、插箭岭长城、白石口长城、蔡书庵长城、样边长城、大营盘长城、飞狐陉涞源段等长城遗迹资源,是整个太行山河北段长城遗迹资源最丰富的区段,具有开发的良好基础;有较为密集的太行山高速互通式立交及高速公路和国道,方便游客到达旅游地。

(2)阜平区主要是保定市阜平县。这一区域的主要地质遗迹景观为天生桥、地层剖面及瀑布景观等,其中天生桥是北方罕见的天生桥景观,目前已建成河北阜平天生桥国家地质公园。这一区域保存有部分明长城遗址和部分中山长城遗址,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的基础;该地有一个太行山高速互通式立交及国道、省道联通各地。

(3)井陉区主要是石家庄市井陉县周边。这一地区虽然目前并未建立国家级地质公园,但是地质遗迹十分丰富,岩溶洞穴、沉积构造、峡谷地貌、峰林等地质遗迹类型发育较好;长城遗迹方面,该地区有保存较好的秦皇古驿道,以及有一定保存,但破坏较为严重的地都长城、井陉关、井陉长城杨庄段等长城遗迹;该地有一个太行山高速互通式立交及国道、省道联通各地。

(4)临赞区包括石家庄赞皇县和邢台市临城县。这一地区主要地质遗迹包括岩溶洞穴地貌、长城系石英砂岩沉积构造景观、嶂石岩地貌景观、海相沉积构造、岩溶洞穴等地质遗迹景观,目前已建成河北赞皇嶂石岩国家地质公园和河北临城国家地质公园。该区域有后沟长城、虎寨口长城、黄庄长城、棋盘山长城等长城遗迹资源,这些长城遗迹有一定保存,但破坏较为严重;该区的赞皇和临城两地均有一处太行山高速互通式立交,且距离长城遗迹和地质遗迹均较近,为区域旅游开发提供了交通便利。

(5)邢武区包括邢台市邢台县和邯郸市武安县。这一地区的地质遗迹主要是峡谷地貌、瀑布景观、其他水体景观,目前已建成河北邢台峡谷群国家地质公园和河北武安国家地质公园,峡谷景观具有代表性。该区域有保存较好的峻极关长城、黄背岩口长城、马岭关长城,有一定保存但破坏较为严重的大嵌口长城,以及没有遗存的风门岭长城等。该区的邢台县和武安县均各有一个太行山高速互通式立交,联通各遗迹地点。

4.2 发展期次划分

根据各个区域的资源特征、交通便利性、区位优势、客源市场等方面的特点,将以上几个区域的发展进行了阶段性划分,将太行山河北段长城—地质遗迹发展区划分为3个发展期次:

(1)第一层次发展区:涞易涞+雄安新区。该区域北邻首都北京,构成京津保一小时交通圈,区域优势明显,能吸引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的游客,也方便周边省市游客抵达游览;该区西靠巍巍太行山,坐拥白洋淀,资源丰富,众多A级景区,旅游发展较为完善,资源的保护开发基础良好;涞源县为国家级贫困县,通过旅游开发可以促进当地持续脱贫;雄安新区的建设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新区建设时,生态环保理念嵌入规划建设的每个环节和步骤,通过“长城—地质”旅游带的建设,可以实现当地地质遗迹、自然环境和长城遗迹的保护性开发,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打造品牌效应;

(2)第二层次发展区:井陉和临赞区。井陉自古就是重要的战略要地,保存了秦皇古驿道等重要的长城遗迹,该区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构成一小时生活圈,赞皇、临城距离省会石家庄距离较近,交通便利,可以吸引石家庄市及周边市、县的游客资源;该区有一定的旅游基础,但旅游规划与开发水平有待提高;赞皇县、临城县均为国定贫困县,临城有绿岭核桃小镇等特色小镇,以及传统蜡染织布等特色商品,通过旅游产业开发,有助于帮助对当地的优美环境进行保护性开发,提高脱贫效率,巩固脱贫效果;

(3)第三层次发展区:阜平和邢武区。该层次的两个区域的区位优势较弱,虽然有太行山高速经过并有交互式立交,但其它高速及国道、省道较少,周边经济欠发达,对当地旅游业发展不利,该区旅游业发展基础一般,对地质遗迹、自然资源和长城文化遗迹的保护基础一般,旅游开发周期较长,因此作为第三层次进行开发。

5 结论与展望

地质遗迹是自然景观的代表,长城遗迹是人文景观的典型,地质历史时期独特的地质作用造就了太行山河北段丰富多样的地质遗迹资源,历史的发展演替又给河北留下了丰富的长城遗迹资源,将长城遗迹和地质遗迹组合成“长城—地质”旅游带进行综合开发,是“自然+人文”的新型旅游开发模式,能取得更好的旅游开发效益,同时还能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还可以促进当地的旅游扶贫以及脱贫效果的巩固,是一举多得的旅游开发策略。根据太行山河北段沿线地质遗迹资源特征、长城遗迹保存情况及交通区位情况等因素,文章将太行山河北段“长城—地质”旅游带发展进行了区划,并进行了发展层次的划分,如何结合当地的经济、文化、风俗特征,具体实施“长城—地质”旅游开发,以及如何吸引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实现旅游扶贫,是今后研究和实践的重点。

猜你喜欢

太行山遗迹长城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太行山写生》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守护长城
惊艳!可可托海的地震遗迹
太行山(外二首)
方外观遗迹旧照
天下第一道秦直道:石门关遗迹
太行山上忆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