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电影的角度浅析广告传媒的现状与趋势
2020-04-25田淑婧
【摘 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广告传媒设计不断朝着丰富性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传媒公司必须把握受众不同的审美取向,利用数字化技术来进行传媒广告的设计,使设计具有创新性和针对性,满足受众多样化的审美需求,为受众提供更好的视觉体验和情感体验,进而进一步提高广告传媒设计的设计水平。
【关键词】广告传媒;设计;微电影
广告传媒又名视觉艺术、艺术表现等。广告传媒设计,就是用艺术的形式,将美感结合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因素,再现于我们生活并从中设计表现出来。广告传媒是人类社会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在新媒体下发展迅速的微电影成为商业与艺术的结合体。微电影广告在自身独特优势及广告赞助商的广泛支持下,逐渐成为全新的广告传媒形式。本文基于微电影这一广告传媒形式,谈一谈自己对于广告传媒的认识与看法。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广告传媒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单一的广告设计已经很难满足当前受众的审美需求。因此具有创新性与时代性的微电影这一广告传媒应运而生,由于其趣味性强、观感效果好等特点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欢迎。
微电影,“微”可以解释成短小、微小等含义,从字面意思来看,微电影就是短小的电影。确实,微电影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没有传统电影的长篇累牍,让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到片中的核心。微电影的发生和发展也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影视电影及传统的广告进行了一次创新性的“改革”,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和发展。
一、微电影广告传媒的特点
1.时间成本小且具有趣味性
微电影这种广告传媒形式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它具备电影的所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主题和故事情节,并且时间比一部传统电影的时长要短,人们在一部微电影上投入的时间成本比一部传统电影要小得多。对于时间不充裕又要求观影感受的观众来说,观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的微电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微电影由于时间短,难以呈现较为复杂的剧情,只能将故事情节进行浓缩,利用夸张和反复等形式使剧情更具冲击力,引起观众的观看欲望。微电影的内容多取材于生活,更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获得良好的观影效果。
2.制作成本较低
相较于动辄百万甚至千万的电影制作成本,微电影的制作成本较低,不需要特别高超的拍摄技巧和制作团队就可以完成一部微电影的创作。身边的人群也能够参与到微电影的创作中,这也正是微电影发展初期就能够深入人心的原因之一。
3.改变了原有的播放方式
微电影改变了传统广告传媒的播放方式,有效地宣传了企业品牌,一般情况下,企业将自己的品牌加入到微电影里时,通常都是以宣传产品或提升自身知名度为主要目的,通过观众对企业文化的深入了解,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相较于传统广告传媒,微电影使观众注意力更集中,对其中出现的广告品牌有更深刻的印象。
从新旧广告传媒交融的意义上来说,微电影的出现,让传统电影在新型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不断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压缩,在极大地缩短电影播放时长的同时,能够让电影在新媒介的支持下实现快速发展,促进了电影和廣告的进步。
二、微电影广告传媒的发展状况
经过数年发展,微电影市场日趋成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盈利问题
从微电影产生至今,盈利模式只有广告植入与赞助商支持两种,且广告商与赞助商在给予资金支持之前更多考虑的是微电影可以带来的收益,而不是实际内容的深度及质量,这使得很多有创意、立意深刻但缺少广告元素的微电影难以获得资金支持,创作团队逐渐消失于大众视野中。
2.质量参差不齐
微电影制作方便的特点,一方面成就了微电影在当前我国广告传媒市场的地位,另一方面又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制作人员既有高质量制作团队,也有业余的制作者,使得微电影成品质量良莠不齐,且题材过于单一,微电影内容难免会出现雷同的现象,使观众审美疲劳,失去对微电影的观看兴趣。
3.推广难度大
微电影时长较短难以进入院线,又很难使观众心甘情愿地付费观看,仅能通过参加比赛等形式对微电影进行宣传,影响力有限。
三、微电影的发展趋势
1.创新性与创意性不断提高
由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体平台在互联网上鱼龙混杂,尤其是各短视频平台对微电影冲击格外巨大。与微电影相比,短视频的拍摄门槛更低,甚至不需要剧本,对演员没有过高的要求,所以更多具有新鲜感与吸引力的创意更容易从短视频平台上迸发出来。为了保证微电影在未来的新媒体市场中仍占据一席之地,必须提高其创新性与创意性,吸引更多观众观看微电影。以皮克斯的中国风动画短片《包宝宝》为例,它讲述了一位空巢华裔妈妈和包子宝宝之间的温情故事,整个过程没有一句台词,却惹人落泪,是一部十分优秀的微电影作品。
2.迎合观众审美提升内容质量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当下,新的传媒方式层出不穷,微电影只有不断适应观众的审美取向,实现内容与观众情感的精神交流,才能使观众对微电影产生认同感,培养观众对微电影的忠诚度。通过收集并整理各种类型微电影作品的评分与评论,分析观众的观影心理与观影诉求,并在作品制作中不断满足这些诉求,才能够使微电影在众多广告传播形式中脱颖而出。与此同时,微电影也要兼顾内容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使作品更加深入人心,保持电影的本真。
3.广告植入
虽然广告植入是微电影的盈利模式之一,这意味着在内容里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广告元素,但是若想在发展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趋势,就必须避免过度商业化。换句话说,就是广告元素在微电影里只能占据次要地位,不可生硬植入,使观众产生反感的情绪,最佳方式是以点睛之笔毫无痕迹地出现在剧情中。在自媒体行业如雨后春笋的当下,以保证作品质量为前提又适量植入广告并且照顾观众的观感,逐渐成为拍摄团队和广告商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4.题材不断丰富
部分微电影的制作者并不具备专业的视频剪辑技巧和特效制作技术,所以微电影市场上的现有作品仍旧以拍摄方法较为简单且拍摄成本较为低廉的方式为主,且题材单一。但随着微电影市场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专业团队加入微电影制作行列,使得其它题材与形式的微电影作品数量也在不断提高,这表明了越来越多的微电影制作人的创作热情正在不断高涨。所以可以预见,不断丰富的题材类型是未来微电影市场的必然发展趋势。
四、结语
我国的广告传媒设计不断受到时代发展的冲击,需要适时作出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用户的需求和企业竞争的需要,根据观众的特征,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微电影,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要,为观众提供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从而实现微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简介:
田淑婧(1996.6—),女,汉族,山东菏泽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视觉传达设计。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