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美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政策及模式分析

2020-04-25朱罡蒋博州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4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艺术设计模式

朱罡 蒋博州

【摘  要】创新教育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方向。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方面拥有较为成熟的政策和教育模式,积累了大量的先进经验。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德国、美国、日本三国创新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模式,总结出适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发展的普遍经验。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教育;政策;模式

引言:

创新教育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方向。创新教育不仅是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更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在探索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模式之前,对国外发达国家现有创新教育相关政策和模式进行整理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德美日高校创新教育政策分析

1.德国高校创新教育政策

1997年,德国联邦教育科学研究技术部出台了题为《研究开发和科技市场全球化——国家相应的创新政策》(简称“彼得堡论纲”)的报告,强调:“一个国家及其各区域的教育、研究和创新体系将成为最重要的资本和经济政策的战略关键。”提出德国的创新政策包括以下四个领域:革新和扩大人力资源,加强教育和培训;研究基础设施和研究体系;科学管理,特别是研究和企业联合,研究和时间结合;在国际竞争中开放的、有活力的、以创新为核心战略的企业结构。

大学是德国21世纪的精神文化中心,为国家创新体系承担着输送人才和直接提供科研成果及科技服务的双重任务。根据德国政府的创新发展计划,国家将重点支持以大学、校外独立科研机构、经济界和地方政府联合的区域性“能力中心”,如以亚琛工业大学和马普研究所为主力的生物技术能力中心、以科隆大学和马普研究所为龙头、拜耳公司参与的化学技术能力中心和以斯图加特大学、马普研究所与奔驰等大公司协作的汽车技术能力中心等。

2.美国高校创新教育政策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雄厚的基础研究就一直是美国创新系统的重要特点。1945年,万尼瓦尔·布什给罗斯福总统递交了一份《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的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基础研究对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公立和私立资助的学院、大学和接受捐赠的研究所必须既提供新科学知识又提供训练有素的研究工作者。这些学术机构的传统和特殊性质使得它们最适合于进行基础研究”。呼吁通过联邦政府的资金来加强这些学术机构的基础研究。越发雄厚的基础研究可以保障源源不断的知识创新,这是美国长期立于世界领导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十一世纪初,美国的制造业呈现出衰落的趋势。为了扭转颓势,美国联邦政府提出重建产业共享的计划,进一步深化大学与政府、产业界的联系,把发展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之一。创新系统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部门创新系统和技术创新系统。2008年布什总统的科技顾问委员会发布了《创新生态系统中大学与私立部门的研究合作关系》的报告,该报告认为创新生态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合作关系异常复杂,因此建议在大学、政府与私立部门的原有框架基础上深化研究合作关系,降低各要素之间相互沟通的障碍,鼓励研究者在学术机构、产业部门和政府之间游走,从而加强高等教育机构与私立部门的研究合作。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以来,美国的历届政府都始终不渝地坚持“要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方针,在奥巴马政府时期还颁布了《重塑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2017年新版国家教育技术规划》、《重塑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国家教育技术规划的补充》等重要文献,从学习、教学、评估等多个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认为技术可以提升高等教育的教学实践,并且建议打造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以确保学生获取成功,鼓励运用技术来追求卓越的学习、教学和评估。越来越多的研究以及事实表明,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地促进教育公平。

3.日本高校创新教育政策

为了促进本国创新能力的提升,日本政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支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事业,扶植大学生创业项目。从2003年至今,日本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支持青年创业的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如《青年自立·挑战计划》《中小企业新事业活动促进法》《公司法》等等。在资金方面,日本政府完善了创业融资制度、创业信用保证、创业资金来源渠道等方面的建设,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在大学生创業项目资助上,日本高校不仅有来自政府的专项资金,还有政府下辖、主导的各类新事业开拓部、出资事业部、投资育成公司的资金。

据统计,截至2008年,日本的东北大学、信州大学、横滨国立大学、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大阪商业大学等247所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体系当中,范围涉及国立、公立、私立等各类大学,约占日本高校总数的46.1%,其中早稻田大学、大阪商业大学等高校还开设了“创业”专业。日本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入规模化和系统化时期。

二、德美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模式分析

1.德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模式

德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是“双轨制”教育体系和“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结合。

所谓双轨制教育,就是学生的学习生涯由艺术形式理论教育和手工技术材料操作课程并轨进行的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它不仅有一位艺术形式教育导师来教授设计的基础课程:如绘画、色彩、图案以及形式研究和艺术史论等内容;还有一位技术教育导师来担任学生技术、手工艺和材料学等内容指导。其目的是为了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同时接受艺术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素质教育,避免了设计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脱节,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德国“研讨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以尊重学生思考的独立性和独创精神的核心上的,以“学术自由”、“大学自治”为教育思想,以师生互动探讨、小组协作探讨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模式。

学习德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特色,对于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将工艺设计实践的内容与高等艺术教育相联系,培养有主观能动性、有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2.美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模式

美国的现代艺术领先于世界,并非是一个偶然,美国艺术设计教育注重为学生提供一个启发性的学习环境、教师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都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锻炼学生大胆自我意识的表达。从课程设置角度:完整、合理、科学、系统的课程设置体系,在艺术设计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高校师资角度:美国高校师资结构能够保证院系艺术学术的多元性、创新性、开放性等,美国艺术设计教学师资有各国的艺术设计师、访问学者的参与,师资实行外援交融型模式,具有交叉互补的优势。

3.日本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模式

日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最显著的成果就是形成了“官产学”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模式。该模式将代表官界的产业振兴集团、地方公共集团、经济产业省和代表产业界的开办创新创业教育的非盈利性组织、各类企业以及代表学界的高校进行有效统合,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2003年,日本成立了非营利性组织——创业能力开发中心。一方面,作为协调政府、社会、学校等三方力量的专门机构;另一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经济和技术支持,为官产学紧密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政府方面,从21世纪初开始,日本政府就不断出台鼓励、扶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如创业税收减免、部分领域税收优惠、创业关联担保等,此外还设立了政策性基金,向大学生创业项目定向投放。在高校方面,很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延伸至中小学,相关专业的教师、大学生不定期地走入合作的中小学校园,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高校还经常举办创业研讨会、创业讲座,强化大学生对创业学的学习研究。

三、结论

创新是德国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德国创新教育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自主多元的课程设置;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

美国创新教育通过跨学科的碰撞,让学生们获得学术、科研和商业上的新突破。美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强调创新的核心在于“设计思想”的理念,“设计思想”是一套通过教授学生高效的思维和创新方式,帮助他们拥有解决巨大的、复杂的、跨学科的现实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它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发展自信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技能。

日本企业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企业积极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便利的实践场所、实验设施和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董冠妮.德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研究、学习和借鉴[J].艺术教育,2015(03):232.

[2]李菲菲.“美国模式”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J].艺术研究,2018(04):208-209.

[3]闻立鸥.日本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训教学的特色及启示[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3,29(05):12-14.

[4]陈诗慧,张连绪.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模式、经验及借鉴——基于美国、德国、日本等三国的比较[J].继续教育研究,2018(01):115-120.

課题项目:

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德美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比较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GX-339)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艺术设计模式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