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2020-04-25顾小儿
顾小儿
【教学缘起】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的实质就是对话:原我与超我的对话、生命与世界的对话、作者与读者的对话。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作者通过文字与读者进行超越时空的心灵的对话与交融。
但是,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我们往往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为什么写作? 写给谁看的?长期以来,学生对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在认识上是模糊的。不少学生把写作当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写作文就是完成作业,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为老师而作文,为考试而作文,为作文而作文。写出的作文要么是自说自话、自我陶醉式的私人话语,要么是代人立言、大而无当式的公众套话,无法激起读者的共鸣,也根本没有考虑到要以一种诚实、信任、恳切的态度与读者沟通交流。因此,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至关重要。
【教学过程】
一、导入:实例分析,引出“读者意识”。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段文字。
(PPT)我———你亲爱的儿子———就像暴风雨中的雄鹰一样,在那布满浓浓密雨的天空中展翅飞翔。任狂风猛烈地吹吧!任骤雨倾盆地下吧!我将要不顾一切地冲向前去,迎接那灿烂的阳光……
师:从写作的角度看,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明确)平时写作中要看作文是写给谁的,也就是说要关注写作的对象——读者。写作是为了交流和沟通,自然,写作者心中要装着交流对象,想着读者,形成一种“读者意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体会什么是读者意识,以及我们怎样在说理性的作文中做到有“读者意识”。
二、理论性阐述
所谓“读者意识”,是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自觉地把读者的需要、接受水平、接受心理、审美兴趣和审美期待纳入自己思维活动之中的心理状态。
三、结合具体文章分析“读者意识”在说理性文章中的表现
1、所学的课文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陈情表》《谏太宗十思疏》都表现出强烈的读者意识,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并体会。
2、师:引入一篇现代的说理文,请学生思考:作为读者,能感受出文中的读者意识吗?
(语段一)
安德烈:
那天我问你,“你将来想做什么”,我注意到,你很不屑于回答我这个问题,所以,跟我胡诌一通。是因为你们这个世代的人,对未来太自信,所以不屑于像我这一代人年轻时一样,讲究勤勤恳恳、如履薄冰,还是,其实你们对于未来太没信心,太害怕,所以假装出一种嘲讽和狂妄的姿态,来闪避我的追问?
对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而在现代的生活架构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你的工作不把你绑架,让你做工作的俘虏,第二,它给你时间,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
选自《亲爱的安德烈》 龙应台 安德烈合著
3、师:说理文都是有明确的话语对象的,臣子对君主,母亲对儿子。但有时候,写作没有那么明确的话语对象,此时,我们在说理过程中就需要有“假想的读者”,正如朱自清所说:
“写作练习是为了应用,其实就是应用于这种种假想的读者,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读者。” (《国文教学·论教本与写作》)
师:这假想的读者可以根据我们写作的需要而随时变化。他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同学,朋友,可以是所持观点与自己不一样的人。
看一段学生习作。齐读中体会:这段文字在说理的过程中,有假想的读者吗?
(语段二)
门后花开,一路前行
(开头)人的一生要做很多的选择,站在人潮拥挤的十字路口,将何去何从?高三的我们,处在青黄不接的尴尬年纪,面对敞开着的大学之门,将如何走下去?
(结尾)顾拜旦说过,勇者般的成功是暴风雨过后的成功,要待到日近中天,阳光普照,玉米才会沉甸甸地挂在收获者的臂膀上。这一生,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也有很多门要让我们一一地推开。大学,是诸多门中的一扇,希望我们可以不再畏惧失败与困难,坦然面对一切,勇敢前行。要坚信,此时的你已经历千锤百炼,接下去的每一条路,每一扇门,都会让你拥有万丈光芒的明天。
(师生互动交流)
师总结:这篇文章假想的读者是高三的学生,而在实际阅读中,他拥有了更多的读者,可以说,所有有过高中生活经历的读者,在阅读了这段文字之后都会产生共鸣,自然能引起阅卷老师的青睐。
四、实战演练
1、师: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也会看到这样的语段。大家觉得这个语段有读者意识吗?
题目:对青春负起责任
(语段三)当我读初中时,也经历过一段叛逆期,不知怎的,忽然十分厌恶学习,无法忍受父母的管教、老师的命令,整天只想和一群朋友玩闹。只记得当时的自己想法也很好笑:“如果你不打游戏,不去早恋,不去冒险,不去享受你喜欢的,请问你的青春是被狗吃了吗?”可笑的自己竟以此作为自己放纵的理由,再也无心顾及功课学业,那时全然不在意周围人的劝诫,只是按着自己的想法去“折腾”青春,自己觉得很满足……
(师生互动交流)
2、师:这段话叙述了自己初中时的一段经历,他做到了我们平常说的“以手写我心”,但是,只是单纯的个人情感的宣泄,可以说,这段文字没有明显的“读者意识”。
请同学们续写一个结尾,要求:有“读者意识”的说理性片断。
3、学生写完后,相互交流、点评。
五、总结
现代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在《文章讲话》中说:“所谓好的文章就是使读者容易领略、感动、乐于阅读的文字。诸君执笔为文的时候,第一,不要忘记有读者;第二,须努力地追求适合读者的心情,要使读者在你的文字中得到兴趣或愉快,不要使读者感到厌倦。”
【教后反思】
切实有效的作文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纠偏意识、反省意识、领悟意识。本课例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有所感,借助涵泳经典让学生有所悟,依凭名家言论让学生有所得,学生的感悟、理解从具体可操作的层面中激发,获得感
性与理性两个层面的真实认知,避免了教师空洞说教而于事无补的窘境与低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读者意识”的达成需要建立良好的可实施的平台。我在课例中引导学生通过回顾经典文本和朗讀学生习作体会读者意识,从“限定‘读者”和“虚拟‘读者”两方面感知“读者意识”在写作中的确立,并通过学生补写结尾的方式,有效地将学生的认知转化为实际的演练,为“读者意识”的牢固确立打下基础。
这堂课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说理文写作中的读者意识,而在实际写作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方式还有很多,还需要我们教师和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去提升完善,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学生会养成带着“读者意识”去写作的习惯,学生们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有长远的提升。
(作者单位:浙江省舟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