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轻化纺织工业管理发展研究
2020-04-25高凯陈唯胜黄登波
高凯 陈唯胜 黄登波
【摘 要】纺织业具有快速创汇(创汇快)的特点,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业以国家带动产业发展的方式发展,制定了保护和优惠措施。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纺织业已经从劳动密集型的大规模生产能力转变为高附加值的产品开发以赚取外汇;中国纺织行业在全球纺织价值链中建立了值得信赖的声誉,长期合作关系包括全球运动服装品牌和跨国企业。但在运营方面,我们面临着全球竞争、品牌质量提升和成本降低的压力。
【关键词】纺织;工业;行业;质量;发展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世界各地的品牌纷纷调整经营策略。众多服装、针织品制造商与中国纺织行业合作,使中国纺织行业的设计、生产、技术、销售链条更加完善。一大批纺织企业开始投资于上、中、下游技术和质量的升级,促使他们向先进合成纤维和专业纺织品领域转移,以高品质的产品满足国际市场更高价值的需求。
二、纺织工业现状
从2012年到2014年,由于欧洲债务风暴的影响与全球经济的缓慢增长,且从2015年到2016年,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brexit和其他黑天鹅效应,全球消费紧密,中国纺织行业出口的影响。因此,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面临下行压力。展望2019年,市场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发达和合作国家、经济增长停滞、英国退欧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等。因此,全球的发展趋势还有待观察。
三、我国纺织业发展建议
3.1、持续发展差异化产品
注重技术和研发,应用先进技术,开发各种差异化材料和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它还可以提高我们产品的国际形象,扩大与亚洲邻国产品的差距。
3.2、重视设计与创新
加强自主研发和设计,引入美学和文化创造力,注重创新,研发和设计方向,逐渐转向非价格竞争,积极结合不同行业,并构建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系统和深化客户服务的基础上创新,独特,美味和设计的产品。
3.3、发展具机能性的环保纺织品
全球服装和家装纺织品消费市场朝着功能性和环保性的方向发展。这将是未来全球纺织工业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功能性纺织品不仅受欢迎,而且注重人体工程学和功能性,舒适、安全、健康。而环保纺织品在生产过程中注重低污染、低能耗,采取回收再生的需求,减轻地球的负担。中国纺织业将在现有功能纺织品研发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环保元素,发展环保功能性纺织品。
3.4、发展具潜力的智能型纺织品
近年来,智能纺织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也是市场上最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产业之一。未来除了开发可穿戴的运动智能产品外,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医疗保健领域也是发展趋势。例如,集功能、舒适、传感、智能演绎为一体的智能纺织品将成为重点开发项目。我国拥有半导体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加上电子元器件的优势,注重不同产业的融合创新,带动全产业链供应链,开拓蓝海市场,创造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效益。
3.5、发展纺织供应链智慧化
如今,许多国家都在思考如何推动制造业的升级转型、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环境保护,从而带动产业发展,提升竞争力。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也应该积极跟进和引导纺织工业进口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以帮助该行业发展对智能制造与智能设备和智能工厂,并提高其灵活性有必要提高生产能力和定制,并加速工业增加值和生产力的提升。
四、我国纺织业发展建议
4.1、持续发展差异化
产品注重技术研发,采用尖端技术,开发多种差异化材料和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与其他国家的产品进行市场细分,可以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形象,扩大与亚洲邻国产品的差距。
4.2、重视设计与创新
加强自主研发和设计,引入美学和文化创造力,注重创新,研发和设计方向,逐渐转向非价格竞争,积极结合不同行业,并构建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系统和深化客户服务的基础上创新,独特,美味和设计的产品。
4.3、发展具机能性的环保纺织品
全球服装和家居纺织品消费市场朝着功能性和环保的方向发展。功能性与环保相结合将是中国乃至全球纺织工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功能性纺织品不仅注重时尚感,更注重人体工程学与功能性、舒适性、安全性与健康;而环保纺织品在生产过程中注重低污染、低能耗,可以回收利用,减轻地球的负担。中国纺织业将在现有功能纺织品研发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环保元素,开发环保功能纺织品。
总结:
传统的企业管理认为,与同行业的竞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纺织行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是减少不可回收资源的浪费,避免污染,持续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本文梳理了上述纺织综合质量管理与传统管理实践的区别。通过以上结论,可以创建自有品牌,加强智能纺织品的研发,供应链智能化等。企业的经营基础,全面质量改进管理仍是上述选项的基石,如果基石不稳定和持续改进,相信企业将无法稳步成长。
参考文献:
[1]肖星,褚天飞.我国纺织工业管理发展研究[J].魅力中国,2020,(26):395-396.
[2]肖星,褚天飞.我国纺织工业管理发展研究[J].魅力中国,2020,(26):395-396.
[3]赵君红,褚天飞.我国纺织工业管理发展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0):135-136.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9.30.135.
[4]高妍,马广奇.中国纺织工业2008—2017年蓝水足迹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3):38-40.
[5]何文元.以供應链管理模式发展我国毛纺织工业[J].上海纺织科技,2003,31(6):6-7.DOI:10.3969/j.issn.1001-2044.2003.06.003.
[6]高妍,马广奇.灰水足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以纺织工业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0,(6):20-21.
[7]王晓红.我国纺织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8.DOI:10.7666/d.y1773361.
[8]何纪新.纺织加工业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1):143-143.
[9]杨帆.我国纺织产业绿色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1.DOI:10.7666/d.y1879205.
[10]赵宏.我国纺织工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5.DOI:10.7666/d.y1075831.
[11]刘其宝.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大学(北京),2003.
作者简介:
高凯,男,辽宁省大连市,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轻化工程。
陈唯胜,男,贵州省毕节市,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轻化工程。
黄登波,男,贵州省铜仁市,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轻化工程。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化工与机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