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5G 组网和基站云化*
2020-04-25张浩
张 浩
(诺基亚通信系统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1)
0 引 言
2019 年6 月,工信部向中国运营商发放了5G商用牌照,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5G 商用元年。对于运营商而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和部署5G 网络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本文介绍了两种组网策略,分析对比几种组网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这两种组网方式的演进策略,并且针对大规模商用后5G 基站的云化进行了深入探讨。
1 5G 组网演进策略
在5G 3GPP 协议中定义了独立组网和非独立组网两大类的组网方式。
1.1 NSA 和SA 的概念
独立组网(Standalone,SA)模式包括5G 核心网和5G 基站两个部分。5G 基站直接和5G 核心网连接,5G 手机通过5G 基站作为锚点接入5G 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不需要现有网络的支持。从这种组网方式看,独立组网方式是全新的网络,5G 核心网和5G 基站都是新加设备。但是,这种组网方式将给运营商带来巨大的挑战,因为5G 高频的特性决定了网络覆盖面将远远小于4G 网络。目前,在世界各个主要国家的频谱使用中,我国使用6 GB 以下的频段作为5G 频段,而美国由于6 GB 以下的频谱资源已经耗尽,不得不选择高频段的频谱作为5G 频段。高频段需要更多基站的部署,但高频的毫米波技术又能提供更高的网络速度和更低的网络延迟。
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NSA)模式是依靠现有的4G 网络将5G 手机接入到网络中。前期阶段,5G 手机通过4G 基站进行控制信令的交互,数据业务实现4G 和5G 的双连接。这种组网方式满足5G 增强型的数据业务功能,提高网络的数据业务能力,但是无法满足5G eMTC 的业务需求。后期演进中,手机通过5G 基站进行控制信令的交互连接到5G 核心网,4G 作为5G 的补充基站,可以满足5G eMTC 的需求。
从5G 的网络部署而言,这两种组网方式各有各的优缺点。表1 从设备的成熟度、业务支持的场景和部署成本3 个方面进行了对比。SA 相比NSA而言,满足了5G 网络支持的所有业务场景,是一种不依赖于现有网络的独立组网方式,一次到位,后期演进成本相对较低,但前期投入巨大。设备成熟度较NSA 而言更晚,独立组网的设备从标准制定开始就晚于非独立组网。同时,5G 网络初期设备的不稳定性较高,容易产生网络设备的各种问题,导致网络瘫痪。非独立组网模式可依赖现有的4G 网络保持连接,用户端无明显感受,有良好的用户体验[1]。
1.2 非独立组网的演进策略
非独立组网模式根据演进可以分为3 个阶段,分别对应3GPP 协议Option 3/3a/3x、Option 7/7a/7x和Option 4/4a,如图1 所示。
表1 5G 独立组网和非独立组网的优缺点比较
图1 NSA 组网模式
第一阶段(Option 3/3a/3x):UE 通过与LTE网络进行信令交互连接到网络中,基站与4G 核心网相连,5G NR 做为LTE 的补充网络。在第一阶段,5G NR 被正式引入网络,提供数据的增强业务。
第二阶段(Option 7/7a/7x):LTE 升级为eLTE,eLTE 与5G 核心网进行数据交互,UE 的控制信令依旧通过eLTE 与网络进行交互联通。在第二阶段,5GC 将取代EPC 做为5G 网络的核心网,将提供网络切片、SBA 以及云原生等技术服务。
第三阶段(Option 4/4a):UE 通过5G NR 连接到网络中,eLTE 做为数据业务的补充网络存在于系统中。这个阶段是5G 网络部署的终极目标,在利用5G 网络先进性的同时,充分利用了现有的4G 网络,为那些延迟要求不高的数据业务提供服务,是4G/5G 网络的大融合[2]。
1.3 独立组网的演进策略
独立组网架构如图2 所示。Option2 是建设一张全新的5G 网络,包括5GC 和5G NR。从图2 可以看出,5G 网络和4G 网络无任何交互,UE 终端可以自由选择接入4G 或5G 网络,但完全抛弃4G网络是对现有资源的浪费。作为独立组网的继续演进,Option 5 和Option 4 都是运营商可以将现有4G充分融合的组网方式。在Option4/4a 中,5G NR 作为桥接,实现了eLTE 与5GC 的连接。在Option 5 中,通过eLTE 与5GC 连接实现端到端的服务。这种组网方式后期会有一个弊端,有些特定的高级功能无法在eLTE上实现,对5GC的兼容性会有一定的挑战。
图2 独立组网模式
1.4 独立组网和非独立组网的比较
综上所述,这5 种组网方式基本涵盖了目前所有主流的组网模式。表2 详细对比了各种组网方式的优缺点,大多数运营商基于成本和实际需求考虑,选择了NSA 的组网模式。这些运营商主要分布在欧洲和美国地区。国内方面,联通也趋向于NSA 的组网模式,电信和移动则采用SA 的组网模式。SA的组网方式能真正带动5G 整个产业链,推动信息技术全面发展[3]。
表2 独立组网(SA)和非独立组网(NSA)各种组网模式比较
2 5G 基站的演进
2.1 5G CU-DU 划分方案
相对于4G 无线接入网的两级网络结构——基带处理单元(Bandwidth Based Unit,BBU)和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 Unit,RRU),gNB 宏站采用类似的网络结构。但是,eCPRI 接口的引入,使得gNB 由两级网络向三级网络结构转变。新的网络采用了集中单元(Central Unit,CU)、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和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三级结构。CU 主要负责原BBU 上非实时业务,实现了RRC 和PDCP 两个协议实体。DU 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业务,实现了RLC、MAC、High PHY 协议实体,剩余的部分由AAU 处理。AAU 实现了原RRU 以及部分物理层的功能。
采用CU-DU 分离的网络架构是5G 的基本需求。第一,5G 高吞吐量、低时延和高密度连接的特性,决定了其需要更大的带宽来提高频谱效率,意味着5G 将采用更高的频段、更小的小区覆盖半径以及更多的传输接收点。为了更好地对传输接受点进行管理,在RAN 侧引入集中控制单元,即CU。第二,5G 不同业务的功能需求不一样,灵活的硬件实现有利于节约成本。采用CU-DU 分离架构可以为多场景下的部署提供更大的灵活性。第三,有利于实现负荷与性能的有效管理,动态地分配网络资源。
3GPP 组织提供了8 种CU-DU 分离方式,其中Option 1 到Option 4 被定义为高层划分方案,Option 5 到Option 8 被定义为底层划分方案。在3GPP Rel-15 阶段确定了Option 2 作为高层划分方案的最终标准。对于底层划分方案,目前受制于硬件能力,还无法形成统一的标准,由厂家根据自身的实现情况决定。
2.2 5G CU-DU 设备实现方案
CU 和DU 设备实现有融合性和分离式两种方案,如图3 所示,分别对应Option 2 和Option 3。
图3 5G 网络架构
融合性方案类似于传统的4G 网络架构,在BBU 的实体中采用电信专用架构芯片实现CU/DU的逻辑功能。5G CU 板和DU 板采用类似4G 主控板+基带板的组合方式部署在机框中,实现DU 的有序扩容和动态调整,同样由CU 板对DU 板进行管理和协调。但是,与4G BBU 不同的是,CU 和DU 之间采用新的F1 接口。融合性方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4G 基站的部署经验、运维和管理经验,建设周期短且能满足多种不同业务类型的需求,但在小区协作和CU 可扩展性上尚存不足。
CU-DU 分离方案将CU 设备和DU 设备分别独立。CU 设备因为对实时性要求较低,采用通用服务器进行云化,具有池化增益,实现自动调节和分配,部署在中心机房,可减少占用面积。而DU 设备由于5G 对大数据处理的要求,DU 设备仍然采用专用的通信芯片和加速器,以满足5G 层对数据实时性的处理要求。CU/DU 分离进一步改善了eMBB场景下的性能,提高了移动性,缩短了信令的时延,但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如DU 设备专业性强、难以实现虚拟化、CU 虚拟化成本过高、时延的可靠性低等不足[4]。
因此,网络部署时,需要根据业务特性和具体场景,结合5G 设备实现方案的优缺点实现差异化部署。各个厂家在实现5G 设备时,现阶段应尽量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方便未来实现网络的不同分层和DU 设备的虚拟化。
2.3 5G CU-DU 后续演进
5G虚拟化是未来一段时间内5G发展的主旋律。合理安排协议实体在不同设备上(CU/DU/AAU)的实现,是5G 虚拟化重点考虑的方向。
2.3.1 CU 的分离
CU 设备根据控制面和数据面进一步划分为两个单元模块——CU-CP 和CU-UP。数据面集中在PDCP 层,主要处理数据加密解密、完整性保护等。控制面集中在RRC 层,负责无线资源管理和分配、UE 的接入和信道管理。CP 和UP 的切割有利于虚拟机更加专注于各自的功能特点,提升虚拟化的效率。在设备的实现上,也可以根据需求灵活分配。图4 描述了CU-CP 和CU-UP 在分离状态的网络逻辑图。CU-CP 只处理控制面信令,负载较低,可同时管理多个CU-UP。当只管理一个CU-UP 时,CP和UP 合为一体[5]。
图4 CU 网络逻辑
CU 的分离有利于引入人工智能,构建智慧网络。尤其对CU-CP 的分离,使得利用大数据对用户需求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在RRM 无线资源管理中,、引入人工智能算法,可对网络侧的资源进行智能管理,在相同硬件资源下更好地动态管理,提升效率。
2.3.2 DU 的虚拟化
DU 实现了层1 和层2 的协议实体,数据面的处理需要在一个TTI 周期内完成,对处理的实时性要求较高,通用服务器性能无法满足需求,因此不得不采用专用通信芯片。
DU 设备虚拟化实现的难度在于物理层算法的实现。考虑将部分物理层功能下沉到AAU 设备中,在AAU 设备中实现时频转换等。与传统的CPRI 接口相比,ECPRI 接口能大幅降低DU 设备对数据的处理量。在传统的CPRI 接口中,AAU 和DU 之间的速率与天线端口数成线性关系。而在ECPRI 中,速率需求与流数成线性关系。在不同的厂家实现时,尽量控制流数。尤其在mMIMO 中,将64TRX 转换成4TRX/2TRX 的接口,不仅从天线数上减少了DU设备的数据量,而且在数据处理上大幅降低了数据处理的复杂度。
AAU 设备性能的提升有利于实现DU 设备的虚拟化,可以考虑在AAU 设备中引入专用通信芯片实现物理层的更多功能。物理层功能的下沉既能更好地满足实时性要求,也可分担DU 的负载、减少DU 实现的复杂度,使得DU 满足虚拟化的要求。
3 结 语
5G的建设必将推动整个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本文通过对5G 组网策略的阐述和基站云化的探讨,希望为建设中的5G提供参考,早日实现“万物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