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体育特长生管理困境及对策

2020-04-25朱铁栓保定市第一中学

灌篮 2020年11期
关键词:特长生文化课班主任

朱铁栓 保定市第一中学

高中体育特长生主要是指在某一个体育项目中具有特长的学生,高中体育特长生是我国体育事业中最为重要的人才后备力量。全面加强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与管理,不仅仅能够保证人尽其才,还可以促使学校体育活动的有效展开。但是在对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管理中,受到体育特长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传统体育特长生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管理需求,并暴露出诸多弊端。

一、体育特长生的训练

(一)选材机制的完善

目前,高中阶段体育教学的选材工作相对较差,对于高一刚入校的学生而言,因为其没有正规的接触过正规的体育运动,致使其体育意识以及运动能力相对来说都比较差,也就是该阶段的学生无法充分显示出其具备的体育特长,因此,体育教师在高一阶段,就需通过体育课程培养出体育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以便为体育选材奠定基础。除此之外,传统的体育教学中,都将选材任务交给体育教师,由于体育教师对高一学生的了解存有相应的局限性,就会影响选材的合理性,这就需要班主任及各科教师的共同配合,通过对学生的人品、学品的合理把关,保证体育特长生的品行良好。因此,高中体育的训练选材时,需形成相应的制度,以班主任、体育教师、文化教师共同构成选材小组,对特长生实施有效衡量,从而保证最后的成功率。

(二)训练方法的科学合理

体育高考所考查的内容通常较多,而体育特长生自身的水平又呈现良莠不齐,因此,训练方法的科学合理以及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体育特长生的训练中就极为重要。在具体训练中,教师需注重不同阶段对特长生的不同要求,并通过不同训练措施的运用,确保训练的方法足够的科学合理以及训练手段的多样化,并通过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方式,调动学生在训练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使学生通过科学的训练实现良好的发展。同时,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出现伤病或者过度疲劳,教师就需要对学生的言行举动进行及时了解,并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以科学性、针对性的选择具体训练内容,并对训的强度与密度进行安排,从而确保具体训练的效果。另外,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师需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擅长的专项,并开展针对性的素质与技能训练,从而使体育特长生实现良好发展。

二、高中体育特长生管理困境分析

目前,在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管理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失“爱”

就体育特长生而言,由于其长期在外面进行体育训练,以至于学生的行为习惯、性格特点等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致使学生难以融入到当前的班集体中,无法得到班级其他学生、教师的认同感。因此,在当前的管理模式下,体育特长生常常成为班级中的“问题学生”,以至于教师在对其管理中,无法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另一方面,在针对体育特长生的管理中,相关的家长也并未形成正确的认识,以至于其在体育特长生的管理中,与其形成对立面,以至于家长对体育特长生产生听之任之的现象,致使体育特长生缺乏“爱”。

(二)重视“体育训练”“特长发展”,忽视学生“文化学习”“全面发展”

体育特长生不仅仅是体育特长生,还是一个中学生,其面临的任务不仅有特长体育训练,还有文化学习和全面发展。然就目前而言,在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管理中,常常片面强调“竞赛训练”和“特长发展”的重要性,以至于学生在思想认识上也随之产生偏差。进而导致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更加忽视文化学习。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势必会制约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全面发展。

(三)片面强调“教练管理”,忽视“班主任”管理

就高中体育特长生而言,长时间进行体育训练和体育比赛,并且基本上都是由教练进行陪同和指导的。在这种情况下,常常使得体育特长生与教练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而针对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班主任来说,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和评价的时候,常常更加侧重其成绩,而认为体育特长生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由于班主任的这一管理理念相对比较片面,常常导致高中体育特长生在学习中,更加倾向于体育赛场上的自我价值实现,而不愿在教室中受苦。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常常导致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不甚理想,并且越来越差,甚至致使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不服从管理、不愿意学习的现象。

三、高中体育特长生管理对策分析

(一)细心关怀,在管理中充满爱

鉴于当前高中体育特长生管理中缺乏爱的现状,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立足于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情感,尊重其人格、尊严,对体育特长生一视同仁,对其进行欣赏和关心,进而促使体育特长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之情,以激发体育特长生的斗志。具体来说,在对体育特长生进行爱的管理中,一方面要积极倾听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内心,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情感,并在情感中与体育特长生形成情感共鸣,进而促使学生服从于教师的管理;另一方面,虽然高中体育特长生文化成绩不甚理想,在对其进行管理的时候,应对其进行有效的沟通、开到,并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班集体中,进而逐渐形成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情感等。

(二)加强沟通,确保管理无死角

就体育特长生而言,常常受到来自教练、班主任的双重管理,不仅仅要负责体育特长生的专业培养,还要承担其文化知识的培养。在具体进行管理中,一旦教练和班主任之间沟通不够到位,就会导致其在管理者中,出现各行一套的现象。同时,在这种情况下,还会导致管理中,出现真空现象,严重制约了管理的效果。据此,在对高中体育特长生进行管理的时候,必须要做好教练与班主任的沟通工作,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切实结合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成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管理计划,并对班主任和教练的具体管理职责进行明确。如此一来,高中体育特长生就会在班主任、教练的创冲管理下,不断提升管理的力度和效果。

(三)因材施教,科学管理

在对高中体育特长生进行管理的时候,鉴于体育特长生这一群体具有极强的特殊性,训练任务比较中,并且在训练的过程中,常常延误文化课程,以至于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体育特长生管理需求,必须要切实结合其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管理,进而不断提升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管理效果。

(四)通过沟通,引导学生树立信心,确立目标

普通高中学校由于没有好的生源,学校为了高考升学率,倡导发展特长,组建了艺体特长班。其中体育特长班的学生多数学习基础薄弱,行为散漫,没有明确的目标,难以管理。因此,组建初期要加强与家长、学生的沟通,对每个体育特长生进行摸底调查,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

大多数体育特长生都是因为学习成绩差才选择特长之路的。对于体育特长生而言,高考录取的文化课分数要求低,考取本科机会大。但是,体育特长班生由于以前学习基础差,导致他们学习信心不足。因此,要引导他们树立信心,确立目标。不要总觉得自己学习基础差就放弃文化课的学习,要直面自身的问题。加强沟通,倾听学生内心,了解他们的困难,动员科任教师和学生结对子,帮助学生分析困难为什么难,难在哪里,从而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鼓励他们从头开始,不要总纠结过去的事情,要奋勇向前,拿出体育特长生敢干敢拼的精神。

(五)建立以德育为首的量化制度

体育特长班的学生自我约束力差,经常出现上课迟到、睡觉、讲话、玩手机等不良行为习惯。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在管理上必须要用制度约束。除了学校的规章制度还要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的规章制度,即班规。根据班规制定出详细的德育量化加分、扣分细则。在每个学期开学初给予每个学生基础德育量化分80分,以班规为依据,进行每天的德育量化,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每天的表现。具体每日量化表内容如下:

每天的量化情况都在班上通报,这样能够及时制止违纪现象。并且通过批评教育,引导改正。每周的量化情况也要小结,累计扣除5分的同学,及时与家长沟通,带回家反省。这样能够避免学生错误反复犯,批评教育反复改,逐渐形成累教不改。每学期结束统计出学期的德育量化分,以德育量化分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的依据。在整个德育量化制度的实施中,要按班规坚决执行,一视同仁。通过德育量化制度的约束能够督促学生逐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当然,体育特长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去落实量化管理制度。并且还要与家长达成共识,实现共同教育。

(六)训练课和文化课齐抓共管

体育特长生上训练课就生龙活虎,上文化课就昏昏欲睡。针对这种现象及时与教练员和科任教师沟通,统筹训练课与文化课学习。采取对学生分组管理模式,把学生按文化课成绩和体育术科成绩好坏搭配。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监督本组的训练课和文化课学习。以小组为单位捆绑教育,做到组荣大家荣,组耻大家耻,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为了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和效率,每两周进行小组间特长对抗比赛,通过比赛提高竞技水平。比赛结果以积分形式进行统计,按制定的奖罚制度实施。为了激发文化课的学习兴趣,一方面与训练课进行捆绑,文化课表现差的小组停止训练,直到文化课达到科任教师的要求再恢复训练。与此同时,训练课差的小组要适当增加训练时间和强度。另一方面要求科任教师在授课内容和形式上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制定出适合体育特长生实际的教学。做到文化课与训练课双管齐下,共同提高。对于体育特长生的训练课和文化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毕竟高考要求是双上线。只有班主任、科任教师和教练员相互配合,共同管理,才能更好的管理体育特长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训练行为和上课习惯,达到文武兼修的教育效果。

(七)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

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能带出什么的学生,班主任在一个班级的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是一个班级的魂。特别是在普通高中学校,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要提高体育特长生的成绩,任重而道远,班主任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与他们沟通,多接触,多了解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对学生要严格要求,绝对不能搞特长生特殊化。同时,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行为示范,身体力行。只有班主任自己做出榜样,得到学生的认可,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要从一些小事、细节开始,在学生中不断释放正能量。以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给学生当表率,对他们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

(八)结合体育特长生实际学情,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在高二的时候,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给高三奠定扎实的训练基础,真正到了高三时期,就需要进行突击拔高。基于此,高二阶段的训练计划应以力量训练为主,其中力量耐力占比为2/3,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训练占比为1/3。等到高三的时候,则相反,快速力量占比为2/3,力量耐力和最大力量占比为1/3。

1.力量训练的频率要合理

针对体育特长生而言,通常一周要安排三节力量训练课程,每节课程时间为50~80分钟,在学生进行完力量型训练活动以后,还要给学生安排一些其他性质的训练,确保体育生的肌细胞恢复和重建,让肌肉生长更加强壮。在训练过程中,最佳方式就是每次进行3~5组的练习,等到第5组练习完成以后,力量增长的效果就会不断下降。在刚开始训练的阶段,不能采用大重量,要采用轻重量每组重复10次,在增加训练重量时,务必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一次性增加过多,防止伤害到学生身体健康。

2.训练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在进行训练之前,要确保学生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可采取慢跑、体操、肌肉拉伸等练习方法,通过带领学生从慢到快地开展适量活动,做到充分热身。随后,还要带领学生进行舒展练习,以此强化肌肉和关节的活动幅度,以防受伤。在学生运动过后,还需带领学生开展适量整理活动,体育教师要监督学生去做慢跑、呼吸体操及各种伸展练习,并及时进行按摩让肌肉得到放松,消除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避免出现运动损伤。

(九)针对体育特长生制定专项管理制度,明确具体的训练目标

就大多数体育特长生来说,其严重缺少自我约束意识和能力,在学习文化知识时,大多数学生都不能认真听讲,甚至还有些学生在教师眼皮底下睡觉。相比其他教师,体育特长生最敬畏的就是体育教师,因此,体育教师要和学生的文化课教师多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定期检查体育特长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督促其学好文化知识。其次,在训练学生时,教师要针对体育特长生制定专项的管理制度。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学生起到表率作用。教师不仅要在训练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体育特长生的具体训练中,需具备明确具体的训练目标,并在训练全过程中做出合理、科学的计划安排,以促使训练实效的增强,并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实现不断提高。训练过程中,需特别关注训练计划的合理与科学,从而保证训练目标的实现。因为涉及的运动项目相对较多,教师就需根据训练中的具体内容以及项目的性质,对训练方法以及训练手段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从而使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训练中都能实现良好的训练效果。

(十)重视强化体育特长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想要确保体育特长生健康、茁壮地成长,不仅要重视强化体育锻炼,还要重视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让学生消除那些不利于成长和发展的不良情绪,如成绩落后时不自卑、不放弃,成绩领先时不骄傲、不自满。基于此,学校方面可定期针对体育特长生召开专家讲座,引导学生认清自身定位,建立起学习自信心,更加积极投入到知识学习和体育训练当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特长班与普通文化课班级在管理上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要根据学生和学科特点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另外,体育特长生作为学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学校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特长班的教育教学。班主任要精心谋划,细心观察,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和创造力,实现特长和文化双丰收。

猜你喜欢

特长生文化课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试论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方向的建议
初中体育特长生培养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谁是体育特长生
取消特长生招生,不等于取消特长生教育
合理安排训练 树立学习榜样
艺考生如何“逆袭”
艺考生不能轻视文化课
一个逗比班主任,培养无数段子手
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阵地不容"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