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绘画的形与美

2020-04-24周刚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20年3期
关键词:水彩艺术家绘画

The form of a painting is not the specific form of an object, but one transformed by an artist from the humankinds unspeakable sensation that can only be perceived through consciousness. Building in a delicate and pure way an artists emotions and feelings, the beauty of such a form constitutes the artists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ce of an object. The more vivid and mysterious the audience feels about an artwork, the less physical it will be. The form is a virtual entity. It is created by an artist, and does not belong to a certain image of a certain artwork, but to the humankinds essential artistic emotions.

什么是绘画的形

一个具有洞察力的艺术家,总是对艺术形象、艺术之美、艺术之真、现实与表现等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为尽量不使这些词在我们分析的过程中变得模糊不清,我们就讨论的范围限定为绘画艺术。

艺术家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描绘了什么?艺术家利用画纸、颜料、画笔塑造了艺术形象,创造了艺术作品。事实上,艺术家凭借画笔和色彩构建了画面中的空间、形象、色块和线条,不管这种空间形象是写实、表现还是抽象,又或是舒缓或激烈的色与线,最终,艺术家在画纸上把一个鲜活、神秘的线、色构筑的形象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我们眼前看到的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是一个虚的实体,这个虚的实体并不意味是非真实的,它只是有别于大千世界中的物、人与事。它是由艺术家人为创造出来的。虽然,一幅作品是由我们所能感触的物理实在组成的,如画纸、画布、线条、颜料等,但当我们专注地欣赏这幅作品时,作品中的这种物理实在就会模糊。一幅艺术作品越是生动、神秘和完美,我们所能看到或是感受到的这种物理实在就越少,甚至全部消失。

艺术家在绘画作品中所创造的形象是艺术家赋予那些在自然中可能是模糊的、无意义的且多数情况是偶然的物象,遵循将视觉形象价值构筑的富有表现力的诸多条件和方法,转化成为具有表现力的、必然的艺术形象。

当艺术家希望自己的绘画作品所塑造的形象强烈而有趣味,其必定要符合我们对于形象审美最基本的概念。实际上,当艺术家在内心将一个单纯或纷乱复杂的事物转化为富有表现力的空间价值时,他是试图用绘画表现形式观念,在构筑画面形象的过程中将画面的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并通过这种表现取得令人满意的形象。

绘画的形,是艺术家利用笔、色彩和纸“创造”出来的,画面中的形象是在我们可分辨的色与线中出现的,不管是这个形象还是画面中的结构,以及在这一结构中的所有事物,在画家创造之前是不存在的,他是过去所没有的全新形象。这也正是绘画艺术及其所塑造的形被视为创造性活动的原因所在。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知道,绘画中的“形”是由艺术家创造出来的。每位艺术家都在苦心经营,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形,供我们欣赏,这个形又是如何打动我们的,或是这个形中有什么值得我们欣赏的东西呢?这又为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即绘画的形的产生。

绘画的形是如何产生的

艺术家通过绘画手段所创造出来的“形”不是一个普通的、不能感动我们的“形”,它是一个浸透艺术家情感、经历了长期锤炼、对我们起作用的“形”。这个能够触动我们的“形”中所包含的情感,不是属于某一幅作品中的某个形象,也不属于某一位艺术家,而是属于绘画艺术本身的情感。艺术作品中所呈现的情感是广义的情感,是指人所能感受到的全部。正如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一书中所述:“艺术品本质上就是一种表现情感的形式,它们所表现的正是人类情感的本质。”

绘画中的形不是实际形,他不能像大千世界中的一切形象,我们可以去感触它。绘画中的形是一个知觉形,是一种虚像。它不仅脱胎于实际形,同时也是实际形所处环境、光线、空间和变化着的视觉的产物。在绘画形中我们可以看到感人的物象、广阔的空间和灿烂的阳光,然而这一绘画中的形却无法让我们感觉到实际形中的物理事实。它仅仅是通过视觉被我们所感受的知觉形。在组成画面的知觉形象中,每一个形象都取决于其互相的关系,或者说每一样东西都存在于其相互关系之中,即每一个形都助力或影响到其他形的价值。因此我们所说的形是绘画形式中广义的形,它是由我们的知觉形中一切因素共同协作产生的绘画作品中的整体形。绘画中的形只有在画面诸因素互相协作互相影响下筑成一完整的形,艺术家的观念才可能物化显现,一个绘画形的力量才能获得它的意义。

一幅绘画作品,一个绘画形便位于这个相互协作的虚空中的虚幻形象中。绘画中的幻象形于我们在镜子中所看到的幻象形有着本质的不同。就形的兩者关系而言,绘画的形与实际形之间是毫无关联的,在艺术家动手创作之前,画纸、画布上是没有任何形象的,画面中的知觉幻象是艺术家以一定的观念用线条、色彩通过对比、协作创作出来的全新的知觉形,这种形是对观念的物化表现。而镜中的幻象与实际形之间息息相关,是我们所能感触到的实际形的间接幻象。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论述绘画的幻象时指出“幻象的作用是相当有意思的,它与‘假装的‘虚伪的或‘逃避的是根本不同的两码事,它是为一个严肃的和至高无上的艺术目的服务的。”

艺术家在绘画作品中所创造的形,是艺术家心中的观念形,是一种抽象的表象。即使艺术家在绘画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形是具体的,或者他所表现的对象是其绘画形的主要成分,这个作品中的形也并不是实际的物理形象。艺术本质的真实性与事实性、现实性无关,它依然是艺术家所创造的其心中的形。

绘画形之美

绘画形之美是艺术家将实际形,以自己“内在生活”的力转化为有意味的形式,及艺术作品的“质”。绘画艺术的形之美纯粹而精巧地构筑了艺术家认知到的情感和情绪,是艺术家对于事物本质的深刻洞见。艺术家需要将表现的对象从实际形象或实际事物中抽象出来,在熟悉事物和形象的过程中体悟和洞见到比通常更加典型、深刻和广泛的意义。绘画中的形是艺术家将实际形象转化的、在人类情感生活中无法言说、只能通过知觉把握的形,它依靠艺术家的洞见、观念、情感、情绪、线条、色彩、节奏和对比等共同构筑了那些不可言传的观念和概念,它的承载者就是艺术家所创造的绘画的形。这个形丰富了我们与大千世界的相互关系。如果艺术家在其所创造的绘画形中能够普遍且典型地显示了新颖和有效特征的情境,那么他所创造的这个形就具有可贵的绘画形之美的价值。绘画是表现事物之性,并非罗列其形,也不是描绘事物之象,而是传达其内涵之神。

艺术家所创造的绘画形之美,是由不断地改变“惯例”而获得的。绘画就其基于对世间人与事的研究而言确实是始于模仿,在绘画艺术演进的过程中,它却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我们对于绘画形的审美要求,而且,当艺术家在构筑绘画形的时候,只是关注实际形象,他便很难获得一种独立性的知觉形,这样自然会大大影响到艺术家创造的形之审美的实现。为了实现艺术创造独立性的知觉形,他必须摆脱纯粹的实际形象,进入真正的有生命情感的知觉形,创造出有趣味的绘画形。艺术家创造的独立性的知觉形其美就在于,它把艺术家对人类情感的体悟生动地表达出来,艺术家成为了创造绘画形的独立思想者。

当人们将艺术家所创造的绘画形称其为艺术时,这说明人们把绘画的形和我们看到的普通的形象已经是区别对待了。然而,这里应当指出的是,我们不应该将美与艺术不加分辨地牵扯到一起,这样很可能导致艺术家为自己建构的绘画形仅仅处于一个唯美的误解里。美构成了人们对于美的理解和接受的大部分,如果一位艺术家不能将对其美的理解从仅仅是唯美的令人愉悦的认识中上升到对艺术创作的纯粹认知高度,他很可能永远也不能真正创造出深刻的绘画形和理解绘画艺术的形之美。康拉德·费德勒在《论艺术的本质》一书中指出“每一种被认定为最终的,且拘泥于某一规则和要求而被认同的观点于后续的理解而言都是一种阻碍。”这不仅是对艺术家,同时也是对艺术欣赏者而言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绘画形是将感性的直觉升华为意识,表现为形,以艺术家个体所创造的独特形象,激发人们的思想,唤起人们的审美感受。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他所创造的绘画形如果是具有优秀审美价值的作品,其作品的形就是情感本身,这种情感并非艺术家自己的真实情感,而是艺术家体悟到的人类情感以过去没有的全新形式创造出来的形。艺术家面对大千世界的人、物和事能为创造绘画的形提供题材,而不能提供意义。艺术家创造的绘画形从表面看是一种技艺,但是艺术家通过技艺所塑造的形,意在洞见人类情感的本质,并将其形象化,这个形具有生命内涵。绘画的最终目的不仅在于学习和博采先辈艺术之精华,更在于为后来人的艺术创作有所启发和开辟生路。这应该是艺术家创造的绘画形的意义,也是绘画形的审美所在。

Zhou Gang was born in Shaanxi Province in 1961. He graduated from China Academy of Art in 1988 and worked there since then. In 1998, he obtained his Masters Degree in China Academy of Art and served as professor and doctorial tutor, director of the Water-based Material Painting Studio, director of the Chinese Water Color Painting Studio of China Academy of Art, and deputy director of Water Color Art Commission of China Artists Association. He had published over one hundred of works, albums and academic papers, and held personal exhibitions in about 15 countries and regions.

周刚,1961年生于陕西,祖籍山东

学历:1988年中国美术学院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

1992年中國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毕业

1998年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1999年中国美术学院水彩高级研修班毕业

任职: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学院水性材料绘画工作室主任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水彩画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多次担任全国水彩画、粉画评委

著作:《水彩画研究》《水彩技法》《中国水彩名家技法》《工艺美术》《广告创意》《素描表现技法》《建筑、环境·专业水彩》《体验设计·素描》《体验设计·色彩》《体验设计·速写》《设计基础·设计色彩篇》《设计基础·设计素描篇》《钢笔风景速写》《水彩风景写生教学》《中国艺术教育大系·水彩画 水粉画》《水彩经典——世界水彩600年》《水彩经典——东方水彩》《水问——周刚艺术文集》《水彩画》《长短相形——中国水彩艺术论文集》等。

画册:《中国当代美术家·周刚》《中国美术家·周刚》《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周刚》《独行者的脚步·周刚》《道内象外·周刚水彩作品集》《中国当代水彩名家·周刚作品》《周刚水彩艺术作品集》《水彩画家周刚》、Paintings by Zhou Gang Famous Contemporary Chinese Watercolourist、《有象无边——周刚水彩作品集》《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精选——周刚作品集》《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精选——周刚速写作品集》等。

论文:在《新美术》《美术》《美术观察》《亚洲艺术家》《艺术界》《水彩艺术》《中国水彩》《艺术财富》《艺术前沿》《书画名家》《艺术名家》《中国美术》《美术大观》《装饰》《中华儿女》等刊物发表三十多篇论文。

作品:在国内外数十家刊物发表作品百余件,并在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西班牙等国家及国内十多个城市、香港和台湾举办个展或联展。

猜你喜欢

水彩艺术家绘画
水彩的“干”与“湿”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