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末日怎样来临?

2020-04-24张学昕

北京文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玛雅人枯草意味

张学昕

这是一篇十分“任性”也很率性的小说,写得自由而从容,尽管它所表现的世界和语境非常紧张和压抑。我知道它出自一个年轻的写作者之手,也许,这更加使作者容易在叙述中,大胆地质疑生活的真相和困境。这篇万余字的小说,就仿佛是一位少年在自己个体生命的时空段落里,演绎出的“意识流”或“生活流”,将现实聚焦于“存在”和生死的边缘。小说有意地在玛雅人那个恐怖预言的巨大阴影之下,描述一个年轻的生命,如何艰难地链接“活着”还是“离去”、存在还是“消失”的断裂带。在极度逼仄的时间和空间裂隙中,细腻地呈现他的游弋、徘徊、迷惘、抑郁、无奈、绝望、悲悯、心理失衡,包括勇敢、诚信、爱情、信念,这篇小说埋藏了太多的主题。

我感到,这位涉世不深的懵懂少年黄小邪所承载的,竟然是俗世中整个成人世界的“指令”,以及对这个年轻身体所进行的巨大的心灵碾压和挤对。正是这种“家长”的逻辑和思维惯性,“压迫”性地、尖刻地“催生”生命的自然状态,构成一个少年成长致命的毁损,并产生心理的窒息和精神的疼痛。黄小邪几乎就是“形而上”的影子,在幽暗处无奈而肆意地让自己飘忽着,孑孓独行,一步步地试探、张望,寂寥的内心始终在“陌生化”的人生小径上踟躇、跋涉。

牧寻的这篇小说,让我想起诗人朱朱的那首《枯草上的盐》。叙述不斷张扬那种精细的体验和感官的、复杂的“忧伤”,像这首诗一样,外部世界、成人世界,或者世俗生活的“场域”里,“强大的风,从对面的群山,吹拂到厨房里悬挂的围裙上”。这些,在主人公黄小邪的独语里呼啸着,他弱小的、单纯的、脆弱的内心,真像是被盐腌制过的“枯草”,已经无法承受生长的煎熬。

牧寻的小说尽管在整体上弥散着压抑、郁闷、忧伤,甚至有些许的颓废等诸多特征,但是,小说文本仍在“顽强”地探索一个青春期少年的出路和可能性,其中仍然蕴藉着希望的秘密和生命本身神奇的力量。小说所呈现和蕴藉的、充满哲学兴味的“内心独白”,明显已经超越了道德框架和伦理层面,直面人生,透视自身,既充满玄想、哲思的意味,又直逼死亡的“硅谷”。玛雅人的预言,像一个泡影,随风而去;但黄小邪的故事却像是一个寓言,在他赤身走进吞没他的漩涡时,苍凉最终降临。小说最后,还“打捞”起一个古旧的话题:如果人被告知生命的局限和时间,即在自己仅存的十几天的时间里还要做些什么?攒钱买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竟成为这个孩子的夙愿和宿命。

那么,年轻的牧寻,在他的小说世界里还看到了什么?末日还是绝望?涅槃还是重生?虽然,这更像是一个少年对世界的奇思异想,以自己的方式刺探世界的深不可测的寓言。或许,这个文本难免充满“自叙传”的意味,但是,这种虚构却令我们这一辈人深深陷入巨大的自我反思之中。也许,小说的单纯,还散发出了些许的“稚气”,却恰恰折射出人性和俗世的荒诞和无厘头。

责任编辑 张 哲

猜你喜欢

玛雅人枯草意味
印章的意味
美的意味
岁末
神秘的玛雅密码
暮春
玛雅文明
名人读《意林》
北方树的性格(外一首)
草坪枯草层的处理
辨言语,填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