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隐喻型网络新词的研究

2020-04-24许嘉琪

牡丹 2020年6期
关键词:源域构词新词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量新颖幽默的网络新词也随之出现,如“暴花户”,网络新词丰富了汉语词库,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着手,以2019年“双十一”网络新词为研究对象,分析隐喻型网络新词的构词方式和构词特点,揭示隐喻型网络新词生成与理解的认知机制,进一步加深人们对隐喻型网络新词的认识,以促进人们对其更好地理解與运用。

一、隐喻与隐喻型网络新词

隐喻是人类思维基本机制的组成部分。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着重提及隐喻的认知作用,明确提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隐喻的本质是对抽象的事物或概念进行表达的认知行为,生成隐喻的过程就是在主体的认知和推理作用下将源域中典型性的、经验性的、习惯性的意象映射在目标域,从而达到认识目标域的过程。隐喻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不仅在语言表达中,而且体现在人们的思维和行动中。目标域具有比较抽象的内容,通过借助源域的具体意象,人们更容易进行认知活动。在这个观点下,隐喻使得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趋向于选择已存在的熟悉的事物或概念与之构建联系,这种认知方式使得人们更容易认识世界。

人们经常不断探索,得到新的认知,于是就会出现许多新生事物和概念,如隐喻型网络新词。这些新词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差异,于是需要用隐喻的方法对这些词进行剖析。

二、2019年“双十一”网络新词的隐喻分析

网络新词,是一种非正式语言,大多来源于共同的知识经验积累,与人们的认知活动着密切联系,因而得以在现实生活中被大众所接受,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网络新词是指体现了新生事物、新生概念、新生方式等出现在人们交际中的具有明确的涵义,并能促进交际双方进行交际的词汇。

人民日报公布的“双十一”网络新词有:付款机器、盖楼式友谊、薛定谔的贫穷、双十一编外人员、无递自容、人坚不拆、暴花户、壮士断腕、勤能补穷。以下是对其含义的解释:

付款机器:隐喻一些没有理性消费的买家。

盖楼式友谊:隐喻短暂的友谊关系,并且这种友谊关系是利益至上的,维持时间短暂,盖楼活动结束友谊也就结束了。

薛定谔的贫穷:隐喻一些人间歇性挥霍无度,持续性贫困潦倒,平时经济消费能力挥霍无度与贫困潦倒并存,衍生意义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并存。

双十一编外人员:隐喻面对大型的“双十一”消费优惠,依然保持低购买欲的人群。

无递自容:第一个意思是隐喻与大环境格格不入的人,第二个意思则是隐喻“双十一”购买太多东西的人,导致到处都是快递,自己连站立的地方都没有。

人坚不拆:隐喻一些面对诱惑,心志依然无比坚定的人。

暴花户:隐喻在“双十一”购物过程中一些没有理性消费、没有考虑自身经济收入水平、没有节制地购物后又感到后悔的人。

壮士断腕:隐喻一些在“双十一”购物过程中当机立断的人。

勤能补穷;隐喻一些勤奋努力并具有励志品格的人。

三、隐喻型网络新词的构词方式

(一)谐音拓展

谐音是隐喻构词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谐音就是根据字原来的读音,然后用一个相同或相似读音的字进行替换的方式,产生辞趣。如无递自容,“递”和“地”的读音相似。由于汉语语音的相似性,无地自容和无递自容这两个词产生相关的隐喻的联系,由于读音相同或相似,人们会对把源域的认知映射在目标域,更容易理解新词,谐音形成明显的隐喻效果。

(二)词义延伸

在隐喻构词中,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给原词添加一个新的释义,新的释义带有明显的隐喻性,如付款机器。机器是代表无情感,用机器来形容人,表明这个人变得没有感觉、失去理性。因此,网友们就用“付款机器”隐喻一些失去理性的消费者,他们的付款动作就像机器一样地机械。壮士断腕比喻做事要当机立断,不能迟疑,用壮士来隐喻某些消费者,这个词用在双十一这个情景就隐喻那些下单十分果断的消费者。

(三)定语增补

赋予一个名词不同的定语,就会产生不同的涵义。盖楼活动是淘宝专门针对双十一推出的一个宣传活动,换句话说,双十一一过,盖楼活动就结束,盖楼就隐喻短暂存在的。盖楼式友谊就隐喻短暂存在的友谊关系。薛定谔定理是指事物的发展不到特定的时间都是未知的,强调不确定性。看到薛定谔的贫穷这个词组就能做出联想,即除非到了双十一,否则都不能确定一个人是否贫穷。编外指不属于组织的,那双十一编外人员就能联想到不属于双十一的消费者,隐喻面对的“双十一”促销优惠,却保持低购买欲的人。

四、隐喻型网络新词的构词特点

(一)相似性

相似性是指隐喻型网络新词的源域与目标域有着相似的特征,隐喻过程的发生是随着人们的认知活动的发展而出现的,是一种人类思维创造性的成果。隐喻型网络新词体现了事物的特征和人类认知的情感与态度等,是作为主体的人类和作为客体的认识对象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的隐喻型网络新词的源域与目标域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读音相似、涵义相似、形态相似等。

(二)熟悉性

熟悉性是指生成或理解隐喻型网络新词时,人们会偏向自己熟悉的事物作为源域,这种方式创造出来的目标域新词流行范围更加广泛,因为大脑在进行认知活动时,如果辨识到熟悉的事物,处理的效率会提高,加工操作性也会越强。所以,网络新词的出现大多源于大众熟悉的事物或概念,贴近人们生活实际,例如机器、编外人员等生活上人们熟悉的事物或概念,盖楼、薛定谔等网络热点事件,这些人们熟悉的源域使得相关的网络新词一出现就在公众中迅速流行。

(三)普遍性

网络新词的出现大多来源于共同的知识经验积累,表达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并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隐喻型网络新词的构造是否成功关键是受体是否理解其背后的涵义——隐喻的深层涵义,让主体与受体之间产生思想共鸣。我国网民以高中以下学历的人群为主力军,这就决定了隐喻型网络新词要具有普遍性才能被广泛运用。源域要选择普遍的常见的事物,源域和目标域容易形成映射,才能使隐喻型网络新词广泛流行。

五、结语

本文以2019年“双十一”网络新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隐喻构词现象,剖析这些词的隐喻认知功能。网络新词通过选择合适的事物作为源域,源域和目标域形成映射,并结合它们之间的相似性、熟悉性、普遍性的特点,让隐喻型新词被人们理解与接受。隐喻的认知特点可以让人们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新事物。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许嘉琪(1995—),女,广东湛江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源域构词新词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基于参数字典的多源域自适应学习算法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认知视野下“好”、“坏”构词的对称性研究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可迁移测度准则下的协变量偏移修正多源集成方法
小议网络新词“周边”
外教新词堂
当代新词“微X”词族的多维考察
构词派生:语义关系与句法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