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意识在交通标志设置中的应用探讨

2020-04-24安蕾冰赵丹婷

交通企业管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交通标志图式车道

□ 安蕾冰 马 骏 赵丹婷

当前我国交通事业迅速发展,成果丰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已迫在眉睫需要解决,其中治堵治乱是重中之重。近几年来,为适应数量激增的机动车,各地尝试通过多样的交通渠化对道路进行改善,来满足机动车的需求。然而交叉口处多样的交通组织设计给驾驶人带来更多选择的同时更带来许多困惑。驾驶人对前方道路环境的情境意识较差造成的驾驶迟疑、车道选择错误引发的插队换道,严重影响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易引发交通事故。

尽管交叉口常设有分向车道行驶标志为驾驶人提供前方车道分布信息,但实际调查显示,常存在驾驶人无法及时感知道路状况也未及时识别相关标志信息从而严重影响驾驶活动顺利进行的现象。人的错误可以看作是人在完成任务时一瞬间的不协调,如果这种不协调频繁的出现,那么可以认为这可能是个设计错误。一味地要求驾驶人及时掌握全面的道路环境信息不尽合理,交通设施在设置过程中也应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使驾驶人更易实现驾驶任务。一直以来,我国关于交通标志对驾驶人心理和交通安全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笔者重点论述驾驶过程中驾驶人的情境意识的作用机理及其对驾驶活动的重要作用,试说明交通标志在提高驾驶人情境意识中的重要性并提出解决方向,以期为交通标志设置的进一步研究及交通标志设置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新的指导思路。

一、情境意识

通常认为,驾驶人的驾驶活动可以完全按照给定的标志标线进行,却往往忽视了驾驶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实际上,驾驶人在驾驶活动中具有一定的驾驶期望,会根据道路条件动态推测前方道路环境,并由此产生驾驶计划,从而引导驾驶活动。这一现象又被解释为情境意识(SA),即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环境中的要素的感知、对其含义的理解以及对其在不久的将来的地位的预测。情境意识当时被认为是安全科学的重要新概念在之后得到较详细解释。从那时起,情境意识的应用范围已经扩大,概念本身也越来越复杂。

驾驶人具有良好的情境意识对维持交通秩序、提高交通安全有重要意义。新手由于所受驾驶培训有限、所具有的驾驶经验较少、驾驶能力不足,情境意识往往相对较弱。如在进行转弯操作时,新手往往只观察行进方向前侧道路情况,而忽视垂直方向汇入的车辆的情况,很难及时减速避免与其发生碰撞。再如,当靠近路口的车道为四车道时,第一次行驶在这条道路上的驾驶人一般会认为4条车道分别是一条左转车道,两条直行车道,一条右转车道,而当实际的车道设置为两条左转车道、一条直行车道、一条右转车道时,实际的情景与驾驶人的情境意识不匹配,此时驾驶人情境意识不佳,不易及时辨别车道分布的真实情况,这样的情况常导致车道选择困难甚至错误,不利于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

二、三水平模型

情境意识的模型建立纷说不一,其中Endsley的三级模型应用较广泛,他将个人作为被动信息接受者把情境意识划分为3个层级,分别是感知状态、理解状态和预测状态,即驾驶人接收到来自道路的信息作用于情境意识,情境意识再将理解和加工后的整合结果输出,用于驾驶人判断和决策。实现SA的第一步是感知环境中相关元素的状态、属性和动态。驾驶人需要感知重要的因素,如车道配置、信号灯或其他机动车,以及它们的相关特征;第二步是将一级信息汇集在一起,形成对环境的整体了解,并加入个人的理解。如其他机动车的行径轨迹表明了关于其目标的某些东西。当对道路环境不熟悉时,驾驶人第一级的SA水平可能不会受到很大影响,但可能远远不能将各种要素与相关目标结合起来以便理解情况。预测环境的能力构成了第三级情境意识,情境感知不仅仅是简单地感知环境中的信息。它包括与目标相比较,以综合的形式理解信息的含义,并提供预测的未来环境状态。

图1 Endsley的情境意识三水平模型

Endsley的情境意识三水平模型很好地描述了驾驶人驾驶活动中的情境意识反馈回路(如图1所示),考虑了获得SA能力的个体的特征,以及对这些能力起作用的系统的特征。但过于强调人的因素,强调个人用来实现SA的注意力、心智模型等重要特性和机制,而忽视了环境中如设施等其他客观因素的存在,不利于复杂交通环境中情境意识的进一步解释。

三、分布式情境意识(DSA)

从系统角度来讲,Salmon等人提出的分布式情境意识模型比Endsley模型较为理想,分布式情境意识将人和技术联系在一起,对于道路系统而言,它将人和设施定义为同等重要的主体,各主体之间都存在信息交换。Artman和Garbis是分布式认知方法的支持者,但认为DSA方法并不把SA看作是成员对情况的共同理解,而是作为一个独立于成员的实体,实际上是系统本身的一个特征。因此,在研究SA时使用系统本身作为分析单元,而不是系统内部的个体。这与Ottino的论断相一致,即“复杂的系统不能通过孤立地研究部件来理解”,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将这一方法运用在道路交通系统中,可认为道路、设施等物体和人都是道路交通系统的一部分,系统的协调发展需要系统内各主体共同完成,尽管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对每一因素的剥离较为困难,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其理念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情境意识。

如何实现好的情境意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表明,人的知识是以图式的形式储存于长时记忆中。图式相互连接,纵横交错,尽管其数目庞大、层次繁杂,但它们有组织地排列在一起的,并相互连接,每当有新的知识进入大脑,就有新的图式编入这个巨大的网络系统中(如图2所示)。当感知开始发生时,外部的信息激活了网络中的一个图式,这样与之相连的其他图式都被激活,从而生成对下一步发生什么的期望。当外部信息与最初的期望相匹配时,感知过程就完成了,这种“预期”被用来寻找特定形式的外部信息。所以与驾驶人期望有关的外部信息是使驾驶人实现良好得驾驶预判的重要前提,而且往往只有那些与驾驶人原本心中已有图式相关的信息才更易被驾驶人读取。在实际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如改变了常见的车道配置,使得道路条件与驾驶人认知图式不符,此时如何通过交通标志的布设帮助驾驶人完成良好的情景感知从而顺利完成驾驶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图2 图式理论模型

四、对设置交通标志的启发

作为道路的“无声语言”,交通标志通过文字或符号向道路使用者传递引导、限制、警告或指示的各类信息。交通标志的合理设置是实现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绿色的重要手段。尽管国内外都对交通标志的设置出台了相关规定,但目前对交通标志设置的研究较片面,多集中在对交通标志视认性、易读性方面的研究,即在驾驶人已经明确发现交通标志的存在后,对交通标志识别的相关影响因素,而没有涉及交通标志可用性的研究,未充分考虑过驾驶人的心理因素。笔者认为,交通标志的设置应结合情境意识相关理论,考虑交通标志在构建驾驶人良好情境意识中应发挥的“引子”作用,这或许是解决交通标志在当今交通管理工作中更好实现功能的“瓶颈”所在。基于此,提出交通标志设置改进建议。

1.合理设置位置

由于标志未布设、布设位置不合理、树木遮挡、车辆排队过长等因素的影响,驾驶人可能在需要利用标志时无法获取信息。交通标志的设置位置应显著,尤其在多车道路段,由于路况复杂性上升,交通标志更容易被忽略,对交通安全造成更大威胁。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标志设置,避免为节约资金而任意减小标志规格尺寸、一个标志牌同时罗列过多标志的情况发生,避免标志牌被周围树木、建筑物遮挡。重要的交通标志可采用龙门架式设置方式,以减少被遮挡的可能。

2.有规律设置位置

同类标志应有规律地布设,具有相同的位置或位置特征。人们常常认为,交通组织设计的目标应该是尽量让交通变得简单,但其实最重要的是适时给驾驶人提供一定的信息,从而使其获得正确的指引。当设施的设置不满足驾驶人心中的认知图式时,也无法实现驾驶人良好的情境意识,未形成良好的感知,驾驶人就易发生未注意到相关的标志、错过标志等情况。这样的结果并不是驾驶人有意为之,更不是交通管理者愿意看到的,却容易引发不良的交通后果。所以,应保证同类标志有规律的布设,从而在驾驶人心中形成稳定的图式,可以帮助驾驶人在复杂情景中具有较好的情境意识,更好地搜索、识别和利用交通标志。如多数的指路标志都应放在道路右侧,而当指路标志放于左侧时,不符合驾驶人的预期,标志被驾驶人忽视的可能性就会提升。

五、总结与展望

在了解了情境意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驾驶人对交通标志提供的信息接收程度高,设置交通标志的具体方案可以帮助驾驶人具有更良好的情境意识,使得驾驶活动更加顺利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可以明确的是,当道路的大量渠化使得交通环境与驾驶人认知图式差异过大时,在交通标志的设置研究中充分考虑驾驶人的情境意识构成,考虑如何减少驾驶人的困惑,引导驾驶人的正常驾驶,是顺应新时代交通发展潮流的值得思考的问题。

交通管理不仅是根据车流量划分车道,简单设置交通标志,而要真正以人为本进行管理,真正考虑到被管理人的心理与行为之间的联系。一味地只注重渠化或者开发对交通管理只会事倍功半,创造驾驶人熟悉适宜的驾驶环境,提供驾驶人真正需要的驾驶信息,可能是交通管理的新出路。

猜你喜欢

交通标志图式车道
交通标志认得清
基于双向特征融合的交通标志识别
北斗+手机实现车道级导航应用
避免跟车闯红灯的地面车道线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浅谈MTC车道改造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交通标志小课堂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低速ETC/MTC混合式收费车道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