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公路改扩建数值模拟及施工技术研究
2020-04-24许利东张关钦张延杰高买燕朱贝贝张家伟
许利东 张关钦 张延杰 高买燕 朱贝贝 张家伟
云南建投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 昆明 650501
近年来,我国西南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迅猛,公路建设日新月异。但在软土地基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常面临新旧路基沉降不均匀、地基沉陷、搭接处路面开裂等工程问题[1-5]。软土地基及新旧路基搭接的处理技术直接影响着公路的使用寿命,也是确保既有线路改扩建成功的关键[6]。日本和挪威对新旧路基结合方面的研究较多,而美国、印度等主要解决山区公路的路基拓宽问题[7]。
在国内,软土地基公路改扩建研究在东南沿海地区较多,而在西南地区该方面研究甚少。为促进该地区公路发展建设,本文对西南某高速公路在软土地基上的改扩建工程进行研究。
1 工程概况及地质特征
1.1 工程概况
西南地区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路线全长5.261 km。按一级公路标准改建,设计车速为60 km/h。路基宽度40 m,新路基宽约29 m,旧路基宽约11 m。该工段为路基扩建段,路基全为填方,左侧为旧二级路,右侧分布农田、水塘。本道路右侧扩建部分地基上部2.0~4.0 m主要为淤泥质土、高液限土和有机质土。软土层强度低,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为90 kPa,无法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1.2 地质及气候特征
该高速公路沿线为同一个地貌单元,属盆地冲积平原,地势平缓,公路两侧分布村庄、农田和水塘。项目区冬夏温差小,昼夜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
2 数值模拟及分析
2.1 数值建模
为实现对该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的指导,采用FLAC3D数值软件对该路堤进行沉降计算[8]。路堤设计宽度40 m,左右两侧为挡土墙,路堤平均高6 m,旧路基宽度约11 m,新路基换填高度平均3 m,换填层上部铺垫的路基层平均高3 m。该路堤下竖向取20 m,20 m以下硬塑黏土视为不可压缩层。道路轴线方向及宽度方向各取60 m。土体单元本构关系采用摩尔-库伦模型,根据地勘报告及回填试验报告,计算参数如表1所示。模型底部、两侧及路基挡土墙通过位移边界条件约束。路堤沉降三维数值模型如图1所示。固结沉降计算时间30个月,地下水位为路面下1.7 m。
表1 力学参数
图1 路堤沉降三维数值模型
2.2 数值分析
2.2.1 固结沉降分析
经过固结沉降计算,得到路基表面固结沉降曲线如图2所示。30个月后固结沉降量最大值为22 cm,沉降量最大的位置不在道路中心处,而是向新路基侧偏移。总体而言,旧路基固结沉降量小,新路基固结沉降量大。
图2 路基表面固结沉降曲线
旧路基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固结沉降量小;新路基下部清淤换填,上部分层铺垫,虽经过分层碾压,但固结作用时间短,所以在后期路面荷载作用下,新路基沉降量大于旧路基,且沉降量最大值向新路基侧偏移,不在道路中心线位置处。
2.2.2 水平应力分析
从x方向的水平应力云图(图3)可知,蓝色到浅绿色表示水平方向压应力逐渐减小,黄色到红色表示拉应力逐渐增大。在路堤内,从两侧向中央位置,拉应力逐渐减小,但在旧路基内,水平拉应力较为明显,存在应力集中的现象,而新路基侧水平拉应力相对较小。路堤以下基土在水平方向主要为压应力,且由上往下逐渐增大。在新旧路基搭接处,拉应力由下往上、由新路基向旧路基逐渐增大。从x方向水平应力分布趋势看,新旧路基水平拉应力分布不均匀、不对称,搭接处应力集中现象较为明显。
图3 x方向水平应力云图
通过固结沉降和水平应力分析,在后期道路使用过程中,新路基沉降量大,旧路基沉降量小,新旧路基沉降不均匀;水平拉应力分布不均匀、不对称,新旧路基搭接处应力集中作用明显,易造成路面结构破坏、开裂、错台等病害的发生。
3 控制技术方案及措施
3.1 软土地基公路改扩建技术
该高速公路在软土地基上的改扩建工程采用“清淤换填+纵向台阶开挖+土工格栅铺垫”的施工关键技术,新旧路基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新旧路基结构
在软土上拓宽路基,多采用软土加固和换填等方式,以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新旧路基拼接产生的不均匀沉降,保证路面结构的完整性。该扩建段里程较长,达5.2 km,软土层厚2~4 m,清淤换填方式较为适用,且工程费用低。经综合考虑,选择清淤换填方式处理软土地基,换填深度为2~4 m,采用片、碎石处置。
该路段利用现二级路进行改扩建,新旧路基搭接采用“纵向台阶开挖+土工格栅铺垫”方式进行处理。在搭接处,旧路基开挖成宽度大于2 m、内倾斜度大于4%的纵向台阶,以此使新旧路基能够以相互嵌入的方式紧密结合,从而提高新旧路基的整体性。在路槽下铺设3层50 kN双向钢塑土工格栅,利用土工格栅与土的摩擦作用、土对土工格栅的被动阻抗作用、土工格栅孔眼对土体的锁固作用及加筋补强作用,提高搭接处土体强度,抵抗水平拉应力的应力集中作用。该措施解决了水平拉应力分布不均匀、不对称和应力集中等问题。
3.2 软土地基处理工艺流程及控制措施
针对本道路右侧扩建部分地基上部2~4 m的淤泥质软土换填和新旧路基搭接施工,须采取相应控制技术措施,来保证软土地基公路改扩建的施工质量。
3.2.1 软基处理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清淤清表→非适应性土挖出→换填片石及砂砾料→分层夯实→质量检查
3.2.2 清淤换填技术控制措施
1)粒径控制。回填料应选用水稳性或透水性好、风化程度低、强度高的材料。回填料应达到合理的粒径和级配,确保压实后无明显的空隙、空洞。本工程清淤换填采用了不易风化的片石,饱水抗压强度大于15 MPa,最大粒径不超过层厚的2/3。
2)松铺厚度控制。填筑前用标志杆确定松铺厚度,并用细尼龙绳与标志杆相连,控制松铺厚度。填筑时根据标志杆上标识进行回填,每层回填完后立即进行摊铺碾压。
3)压实度控制。采用振动压路机对回填路段分层进行压实。施工中压实质量由压实遍数、松铺厚度、沉降差综合控制,石料强度、粒径应符合有关的规定,并逐层压实至回填层顶面石块稳定。
4)沉降控制。对新路基采取一年多的车辆碾压措施,同时对路基的不同测点进行高程沉降差观测。
3.3 新老路基搭接工艺流程及控制措施
3.3.1 纵向台阶开挖施工技术
在新旧路基搭接处设置坡度向内大于4%、宽度大于2 m的台阶。回填时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碎石填筑,压实度不小于96%。
3.3.2 土工格栅铺垫施工技术
施工工艺流程:检测、清理下承层→人工铺设土工格栅→搭接、绑扎、固定→摊铺上层路基土→碾压→检测。
路槽下铺设3层50 kN双向钢塑土工格栅。安装铺设的土工格栅主要受力方向(纵向)应垂直于路堤轴线。土工格栅铺设应平整、无皱折,不得卷曲扭结,尽量张紧,相邻2幅格栅搭接0.2 m。铺设完土工格栅后,人工铺设上层填料,及时完成碾压,避免长期暴晒。
4 工程实施效果
该高速公路在软土地基上通过“清淤换填+纵向台阶开挖+土工格栅铺垫”方式进行改扩建。施工后,经一年多的沉降观测和路面质量检查,搭接处尚未发生错台、路面开裂等病害,数值模拟计算的沉降值最大处几乎无沉降变形,道路中心位置及右侧未见裂缝发生,路面平整。经数值模拟对软土地基上公路改扩建的分析指导,采取的施工关键技术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新旧路基的沉降不均匀,水平拉应力分布不均匀、不对称,应力集中等问题,施工效果良好。
5 结语
该工程应用FLAC3D软件对路堤进行三维沉降变形模拟分析,并指导施工。在“清淤换填+纵向台阶开挖+土工格栅铺垫”施工关键技术及其控制措施下,实现了良好的施工效果。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数值计算得出新路基沉降量大于旧路基,且沉降量最大值向新路基侧偏移;新旧路基水平拉应力分布不均匀、不对称,搭接处应力集中现象较为明显。
2)新路基侧2~4 m的软土地基采取清淤换填技术措施进行处理,根据数值分析的沉降规律,通过对压实度、粒径、松铺厚度等严格控制,及后期一年多车辆对新路基的碾压措施,缩小了新旧路基间不均匀沉降的差异。
3)新旧路基搭接处采取“纵向台阶开挖+土工格栅铺垫”措施进行施工,根据数值分析的水平应力分布规律,通过纵向台阶开挖和土工格栅铺垫,增强了路基搭接处的抗拉强度及路基的整体稳定性,避免了搭接处路面病害的发生。
4)通过FLAC3D软件对路堤的沉降计算分析,实现对软土路基上公路改扩建工程的施工指导,施工效果良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依据。